2007-01-11 01:01:53佐久間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心得報告
「這不是英雄事蹟,而是兩條生命的短暫平行」電影開頭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很喜歡,其實我以前從來沒聽聞過這個故事,也可能是我聽過但忘了,總之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是對它一無所知的,聽到旁邊有同學稱讚它,我也就抱持著期待的心情來觀賞這部電影了。本來以為它可能是個遊記之類的東西,但之後發現它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尤其一開始他們展開旅程時,主角格瓦拉說了這是人類精神的拓荒旅程。
他們一邊旅行一邊訪問當地人,其中一個農夫說:「我不能活在過去,我得往前走,工作。」讓我想到在動畫《AIR》裡有這麼一段話:「人如果沒有回憶,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只靠回憶也是無法活下去的,夢總有醒過來的一天,停在夢裡而不醒來,總有一天會變成悲傷的。」有時候我們很容易沉浸在過去裡,無論那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記憶,然而當我們沉浸在過去時,時間並沒有停止,時光的轉輪仍然不停的在轉動,我們如果不繼續往前走,就會從時光的轉輪掉落,我們的身上都綁有一條堅固的繩子,掉落時我們可以藉由繩子再度重回轉輪,只是陷得越深想要爬上它越困難,需要更多的力氣,然而我相信只要有堅定的意志與信念,一定辦得到。這個繩子的比喻跟電影《小活佛》或許有點像,小活佛用了一條「堅固」的蜘蛛絲垂到魔王所在的「地獄」,告訴他只要抓著它就能救他自己離開,本來蜘蛛絲也的確很牢固,但就在魔王踹了那些企圖抓著他的腳的「受刑者」,蜘蛛絲馬上就斷裂。我想在這兩段譬喻中,主要的概念是事情會怎麼往下發展都是看自己的態度,外在的東西如何的有幫助那都不是拯救自己的首要條件,就像我曾經聽人這麼說過:「自己先放棄自己,別人又如何救得了你?」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痛苦是一天,快樂是一天,同樣是一天,為何不快樂的過呢?
「……到底是世界在改變,還是人在改變?……我感覺到我不再是我自己,至少不是原來的我……。」在經過那麼多的地方,與那麼多人接觸後,格瓦拉對生命似乎有了不同的詮釋。在我的認知裡,是人改變了世界,之後世界改變人,這前後兩個「人」是不完全相同的,以宏觀來說,前者是少數人,後者則可能是所有人,以箭頭來表示的話就變成人改變了人。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情況,但是我覺得當我對一件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或不怎麼確定時,我很容易受別人的意見所影響,這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只是我們有權利決定它是否能夠左右我們的想法。其實我不太了解我在說什麼,也許我將它複雜化或偏離了,不過我的確有類似格瓦拉「不再是自己」的經驗。我大概是在小學六年級時踏入灰暗的道路,之後的幾年過得時好時壞,日子不斷前進,「好」的時候也越來越少,幾乎不存在了,雖然並沒有經過醫師診斷,但我想我在那段時間是患有憂鬱症的,也許就是這原因讓我對心理學有興趣,想讀心理系這件事讓我們家掀起不小的風波,當初學測申請入學時就已經有學校念了,但是我堅持要讀心理系,在準備指考時不希望最後讀的不是心理系,不但自己失望還會被父母指責,也就把心力放在讀書上一直到指考結束,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考指考與考學測時心情完全不一樣,一點也不覺得緊張,甚至有放鬆的感覺,老實說走出考場時,我看到的天空,真的好藍好藍,有種「一切都過去了」的感覺,我跟灰暗時期的自己不同了,即使偶爾會有憂鬱的情緒,也只佔據了我短暫的時間,我不會讓自己陷在那個情緒而出不來,我不曉得以後會怎樣,至少現在的我努力的享受生命。
「活著很慘,每一秒都要掙扎。」格瓦拉對著一位痲瘋病患者如此說。這句話算是語帶雙關,我先從格瓦拉的氣喘出發。我本身沒有氣喘,但是有過敏性鼻炎,每當過敏發作時真的是非常痛苦,就連吸一口氣都相當困難,我每次都會覺得我快不行了,懷疑自己下一秒就會斷氣,所以格瓦拉氣喘發作時的痛苦我想我是能夠感同身受的,不過我不像他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這就是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方面。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在生活很不好過,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以痲瘋病患來說,他們不只要抵抗病魔,還要面對世人異樣的眼光。在格瓦拉和阿爾貝托即將踏上痲瘋村時,那位帶領他們的醫生告訴他們在那主持的修女要求進到裡面的人都必須戴口罩,而格瓦拉拒絕了,因為戴上口罩就好像向痲瘋病患表明他們是不同世界的人,我在觀賞電影的當下對痲瘋病的傳染途徑並不了解,所以一方面稱許他們兩個,一方面也為他們擔心,如果醫生不懂得保護自己又如何去醫護病人呢?但是他們在與痲瘋病患相處一段時間後,也沒有發生被傳染的事,所以我想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痲瘋病患並不是那麼的不容接近。痲瘋村和正常人的村落隔著一條河,我沒有注意到那條河的名字,但是同學告訴我那是亞馬遜河,它是什麼河並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河裡有數不清的不明生物,格瓦拉在生日那天為了和痲瘋村的患者一起渡過,游過了那條河。先不論那條河本身就很危險,格瓦拉是個有氣喘的人,即使是普通的河都會對他造成生命上的威脅,然而他辦到了,他跨越身體上的障礙,跨越一般人與痲瘋村的巨大鴻溝,也為他將來的革命埋下一顆確切的種子。
電影的最後以一張張會「動」的照片連結起來,我在這裡所體會到的是:過去是活著的、真實的,它並非靜止的圖像,而是活生生的。然而未曾參與的過去該如何感受它?我在看完電影的隔天與幾位同學造訪了新莊樂生療養院。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樣一間療養院更不曉得它與遲未完工的新莊捷運有關,走在靜悄悄的樂生裡,我試著穿越時空想像它以前的模樣;裡頭有一間佛堂,擺著像一般教堂裡的椅子,我似乎看到患者們坐在這裡聽佛、沉澱心靈;之後遇到一名患者,聽他陳述從前種種,看著他捲曲的手指,我思考著神經痛有多痛;那裡有許多大樹,漫步在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樂生,感覺其實很不錯,突然有種「世人不容而天地容我」之感,難怪昔日患者會對樂生那麼不捨。樂生也許可說是一歷史的道標,而這個道標正與現實拉扯著,我不曉得最後哪邊會獲勝抑或是雙贏,我只知道這個道標不能被毀壞,它的存在同時也象徵著文明。
「這不是英雄事蹟,而是兩條生命的短暫平行」電影開頭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很喜歡,其實我以前從來沒聽聞過這個故事,也可能是我聽過但忘了,總之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是對它一無所知的,聽到旁邊有同學稱讚它,我也就抱持著期待的心情來觀賞這部電影了。本來以為它可能是個遊記之類的東西,但之後發現它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尤其一開始他們展開旅程時,主角格瓦拉說了這是人類精神的拓荒旅程。
他們一邊旅行一邊訪問當地人,其中一個農夫說:「我不能活在過去,我得往前走,工作。」讓我想到在動畫《AIR》裡有這麼一段話:「人如果沒有回憶,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只靠回憶也是無法活下去的,夢總有醒過來的一天,停在夢裡而不醒來,總有一天會變成悲傷的。」有時候我們很容易沉浸在過去裡,無論那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記憶,然而當我們沉浸在過去時,時間並沒有停止,時光的轉輪仍然不停的在轉動,我們如果不繼續往前走,就會從時光的轉輪掉落,我們的身上都綁有一條堅固的繩子,掉落時我們可以藉由繩子再度重回轉輪,只是陷得越深想要爬上它越困難,需要更多的力氣,然而我相信只要有堅定的意志與信念,一定辦得到。這個繩子的比喻跟電影《小活佛》或許有點像,小活佛用了一條「堅固」的蜘蛛絲垂到魔王所在的「地獄」,告訴他只要抓著它就能救他自己離開,本來蜘蛛絲也的確很牢固,但就在魔王踹了那些企圖抓著他的腳的「受刑者」,蜘蛛絲馬上就斷裂。我想在這兩段譬喻中,主要的概念是事情會怎麼往下發展都是看自己的態度,外在的東西如何的有幫助那都不是拯救自己的首要條件,就像我曾經聽人這麼說過:「自己先放棄自己,別人又如何救得了你?」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痛苦是一天,快樂是一天,同樣是一天,為何不快樂的過呢?
「……到底是世界在改變,還是人在改變?……我感覺到我不再是我自己,至少不是原來的我……。」在經過那麼多的地方,與那麼多人接觸後,格瓦拉對生命似乎有了不同的詮釋。在我的認知裡,是人改變了世界,之後世界改變人,這前後兩個「人」是不完全相同的,以宏觀來說,前者是少數人,後者則可能是所有人,以箭頭來表示的話就變成人改變了人。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情況,但是我覺得當我對一件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或不怎麼確定時,我很容易受別人的意見所影響,這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只是我們有權利決定它是否能夠左右我們的想法。其實我不太了解我在說什麼,也許我將它複雜化或偏離了,不過我的確有類似格瓦拉「不再是自己」的經驗。我大概是在小學六年級時踏入灰暗的道路,之後的幾年過得時好時壞,日子不斷前進,「好」的時候也越來越少,幾乎不存在了,雖然並沒有經過醫師診斷,但我想我在那段時間是患有憂鬱症的,也許就是這原因讓我對心理學有興趣,想讀心理系這件事讓我們家掀起不小的風波,當初學測申請入學時就已經有學校念了,但是我堅持要讀心理系,在準備指考時不希望最後讀的不是心理系,不但自己失望還會被父母指責,也就把心力放在讀書上一直到指考結束,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考指考與考學測時心情完全不一樣,一點也不覺得緊張,甚至有放鬆的感覺,老實說走出考場時,我看到的天空,真的好藍好藍,有種「一切都過去了」的感覺,我跟灰暗時期的自己不同了,即使偶爾會有憂鬱的情緒,也只佔據了我短暫的時間,我不會讓自己陷在那個情緒而出不來,我不曉得以後會怎樣,至少現在的我努力的享受生命。
「活著很慘,每一秒都要掙扎。」格瓦拉對著一位痲瘋病患者如此說。這句話算是語帶雙關,我先從格瓦拉的氣喘出發。我本身沒有氣喘,但是有過敏性鼻炎,每當過敏發作時真的是非常痛苦,就連吸一口氣都相當困難,我每次都會覺得我快不行了,懷疑自己下一秒就會斷氣,所以格瓦拉氣喘發作時的痛苦我想我是能夠感同身受的,不過我不像他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這就是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方面。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在生活很不好過,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以痲瘋病患來說,他們不只要抵抗病魔,還要面對世人異樣的眼光。在格瓦拉和阿爾貝托即將踏上痲瘋村時,那位帶領他們的醫生告訴他們在那主持的修女要求進到裡面的人都必須戴口罩,而格瓦拉拒絕了,因為戴上口罩就好像向痲瘋病患表明他們是不同世界的人,我在觀賞電影的當下對痲瘋病的傳染途徑並不了解,所以一方面稱許他們兩個,一方面也為他們擔心,如果醫生不懂得保護自己又如何去醫護病人呢?但是他們在與痲瘋病患相處一段時間後,也沒有發生被傳染的事,所以我想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痲瘋病患並不是那麼的不容接近。痲瘋村和正常人的村落隔著一條河,我沒有注意到那條河的名字,但是同學告訴我那是亞馬遜河,它是什麼河並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河裡有數不清的不明生物,格瓦拉在生日那天為了和痲瘋村的患者一起渡過,游過了那條河。先不論那條河本身就很危險,格瓦拉是個有氣喘的人,即使是普通的河都會對他造成生命上的威脅,然而他辦到了,他跨越身體上的障礙,跨越一般人與痲瘋村的巨大鴻溝,也為他將來的革命埋下一顆確切的種子。
電影的最後以一張張會「動」的照片連結起來,我在這裡所體會到的是:過去是活著的、真實的,它並非靜止的圖像,而是活生生的。然而未曾參與的過去該如何感受它?我在看完電影的隔天與幾位同學造訪了新莊樂生療養院。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樣一間療養院更不曉得它與遲未完工的新莊捷運有關,走在靜悄悄的樂生裡,我試著穿越時空想像它以前的模樣;裡頭有一間佛堂,擺著像一般教堂裡的椅子,我似乎看到患者們坐在這裡聽佛、沉澱心靈;之後遇到一名患者,聽他陳述從前種種,看著他捲曲的手指,我思考著神經痛有多痛;那裡有許多大樹,漫步在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樂生,感覺其實很不錯,突然有種「世人不容而天地容我」之感,難怪昔日患者會對樂生那麼不捨。樂生也許可說是一歷史的道標,而這個道標正與現實拉扯著,我不曉得最後哪邊會獲勝抑或是雙贏,我只知道這個道標不能被毀壞,它的存在同時也象徵著文明。
下一篇:羅生門
同意:同樣是一天,為何不快樂的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