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2 14:11:44台長:阿斌老師

什麼是「Syntagma musicum」(論音樂)?

什麼是「Syntagma musicum」(論音樂)?

    音樂理論學家:普多利斯(Michael Praetorius),在1618年出版的「論音樂」(Syntagma musicum)一書中(共分三冊),是早期音樂史中對於器樂圖文解釋之重要文獻。

西元1450年以前,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是以「聲樂曲」為中心的發展史。

但這並不表示在1450年之前的歐洲就沒有器樂曲的存在。

從許多文獻與圖片中顯示,在中古時代演唱聲樂曲時多半是以器樂伴奏的。

至於這些樂器如何確切地應用在那些樂曲之中,由於有關資料的缺乏無法知詳。

中古時代也有少許單獨演奏的器樂曲流傳下來,

有些是由聲樂曲加上裝飾的改編曲,有些則是舞曲。

從歐洲人對舞蹈的觀念來看,由樂器演奏的舞曲在歐洲的歷史上必然是相當普遍的事,只是因為記譜法的缺失而使得樂曲失傳(可能)。

此現象造成了一種錯覺:以為器樂曲在中古時代是個不存在的實體。

事實上,器樂曲也有其發展的歷史,祇不過它不是當時音樂的主流而已。

西元1450年至1550年間,器樂曲的地位開始有了改變,

由這種現象可由幾點看出:

第一點是,一些嚴肅的作曲家已開始為樂器作曲;

第二點是,這些樂曲已呈現出獨立的風格;

第三點是,當時出版了許多教人如何演奏樂器的書籍。

這三種現象,也表現出一種因果關係:
由於樂器的流行,而產生了所謂吹奏指南的書籍;
些書籍直接影響到樂器的普及。

而樂器的普及也自然刺激了器樂曲的創作。

創作的結果則使得器樂曲開始其獨立的曲式與風格。

維當(Sebastian Virdung)在1511年出版的「德國音樂的科學摘要」
Musica getutscht undausgezogen

普多利斯(Michael Praetorius)在1618年出版的「論音樂」
Syntagma musicum)等兩書中,

都曾描述及討論當時流行的樂器,而且附有一些木刻的樂器圖形。

這兩本書中呈現出當時樂器情況的兩點現象:

1.木管樂器種類繁多。

2.每種樂器都以一組樂器相同而大小不同的「家族」出現。

這種樂器家族的出現,自然是為了達到音色統一的目的。

這一點,亦表現出當時的器樂合奏觀念身受人聲合唱的影響。 

 

 

By 阿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