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7 05:49:35C

《雜誌》Esquire Magazine(2)

他早在成為一個明星之前就已經是個男子漢般的人物了。維果搬過家具、在路邊賣過花、甚至在煉鉛工廠工作過。他在曼哈頓出生,但他的美籍母親跟丹麥籍父親在他還包著尿布的時候就搬到了南美洲。在那之後他們又住過委內瑞拉、阿根廷、丹麥、洛杉磯、以及紐約上州。「我在很多地方都有回到家的感覺。」他說。


<演藝經驗介紹,都是已經翻譯過的,跳過XD>


維果喜歡炫燿亨利敏銳的電影品味。當小男孩才剛學走路的時候,堅持要去電影院一起看《與狼共舞》,他全神貫注地坐在爸爸的大腿上,三個小時幾乎沒有動過。從聖塔莫尼卡的電影院出來的時候,維果問他覺得怎麼樣,「我不覺得波尼族真的很壞。」亨利若有所思地說,然後他把頭往後一仰開始學起狼嚎。亨利十歲的時候,他的爸爸在鐵達尼號上映的第一天就帶他去看。就如同往常一樣,他們又坐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位子。電影結束的時候,亨利轉頭對維果說,「你知道,這部電影應該是有關那艘船,而不是船上那些笨蛋。」

大約一年之後,這對父子展開了一場從紐約到洛杉磯的遠足之行(C:美國常有家庭旅行是自己開車橫越整個美國,沿路看看不同的風光,天天開的話差不多要花上一個禮拜左右)。維果讓亨利決定路線,當小男孩決定好所有他想拜訪的朋友時,整張地圖已經蓋滿了鋸齒狀的線條。

「根本不是原本的三千英哩,大概差不多有一萬四千英哩吧。」維果回憶著那場旅行最後的結果,亨利要求要去曼菲斯、芝加哥、波士頓、還有西雅圖──而且要照這個順序走!「我看著地圖心想,媽的,我們就這麼幹吧!要不然何時才有下次的機會?」(C:傳說中的好爸爸魂燃燒啦~~~ˇˇˇ)


每個禮拜,在 Beyond Baroque 這個離維果威尼斯的家不太遠的藝文中心裡,都會舉辦一場讀詩會。維果曾經在那裡公開朗讀過,他的前妻愛森也是。在這個冬天的午後,他的兒子將要第一次公開朗讀。亨利的媽媽也在那裡,就坐在最後面的一排。但他的爸爸卻缺席了。

下午五點零七分,亨利站到了麥克風前,他有六呎二吋高,已經比爸爸高了三吋(C:大概是188公分,我就說他看起來明顯比阿V高吧~*得意*),體格也更為結實一點。他有著漂亮的金髮,卻為了一場學校的話劇而染成了黑色。他長得並不太像爸爸,但當他開始朗讀的時候──他的第一首詩質疑了國界的必要性;第二首叫做 “The Revolutionary New Product: Yankee Go Home!”──他柔軟的聲音和一本正經的幽默感都反映著維果的影子。當亨利開始讀他的第三首詩時(這一首是有關於不求回報的愛),維果正從機場飛車趕來,他剛剛才結束《暴力效應》的宣傳活動。

在亨利結束了朗讀大約20分鐘之後,這位演員才把車停在路邊,步出他的車子。瞬間,他已經被要求簽名的人包圍,其中一個人告訴他,「你錯過了。」然後把一枝筆伸到維果的面前。(C:下午五點多可以二十分鐘之內到達...*抖*,阿V你到底是飆多快啊|||||b)

維果在好萊塢被歸類於少見的那一種,願意毫不抱怨地花上幾個月來宣傳電影,在全美國和全世界四處旅行,接受訪問以及公開露面。雖然他並不能因此而拿到額外的薪水,他卻幫助了幾部電影成功打入西班牙和法國市場───這是對影迷的一種服務,他說。「我有我的職業道德。」他說,「如果我說我願意做什麼事,我一定會做到。」但當這些事情影響了他和亨利的相處時間,他的氣勢瞬間被削弱了。

在威尼斯的那晚,他帶著兒子去吃大餐慶祝。在那裡,亨利為他舉辦了一場私人朗讀會。但直到好幾天之後,維果依舊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沒趕上這件事實在快把我折磨死了。」他一天晚上在電話裡這樣說。他是在紐約市的一家飯店打的電話,他在那裡又有另一場《暴力效應》的活動。那邊的時間已經過了半夜了,但他聽來有一點怪怪的。

要在一個小孩的心裡灌輸「做自己」的勇氣是很難的,他說。如果這個小孩的爸媽不巧又很有名,更是難上加難,不論他的父母怎樣想保護他,這都給了小孩一個訊息,做自己是不夠的。當維果想起那些追簽名的人竟然追到亨利的讀詩會上,他生氣了。

「他媽的那是他的大日子」,他說。「他私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