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誌異(4):人間唯物/李覓

文化誌異(4):人間唯物

李覓

【火苗報】 2011年8月18日



膠袋稅推行以來,超市常見許多老人一聞膠袋五毛一個,便把所有物件棄在收銀櫃,拋下數句說話離去,然後收銀員匆匆收拾,招呼下一位客人。那些棄買者常云,時 代要進步,要不發明膠袋幹嗎?環保環保,不如回原始時代好了,向來膠袋不收費,現在來徵苛捐雜稅,煩不煩?要收錢就不買,誰會常兩手空空帶著個環保袋外出。

這種情況若在一般士多藥房出現,相信多已嚇得店主怕失去客人,連忙連買帶送把幾個不值錢的膠袋送上。年青一代或消費觀念相去甚遠,普遍願意多給五毛或接受沒有附送膠袋的現實,即便沒有環保袋在身,也覺得雙手可以拿著就這樣拿著走,沒必要浪費一個膠袋。

可以想像,一個以上那類老人家,可能會教育下一代說,社會今後定會比現在與過去好,因此應該用膠袋,而不是不用膠袋,十分歷史唯物的觀念。以此看來,新一代 的做法定該比上一代進步,然而,上一代常愛教育下一代時,把新一代平常的行為模式視為乖謬,說這樣不好,那個不好,看似十分矛盾。

浪費多餘的五毛與浪費多餘的膠袋,是兩種價值觀的反射。我們自然無從掌握接受膠袋徵費者是否有環保意識這種無形進步,從濫發膠袋到濫發環保袋的轉移,也讓人再看到社會的唯物步伐。因此,兩種價值觀的分野可能只是對五毛錢的重視程度,並非環保觀念上。

老人認為徵收膠袋稅是退步的表現,那是以物質論之,一件物件從有變到無,從可用到不可用而言。人類生產物的發展自然是一日千里,即使是復刻版,其實也比元祖 先進。不過,唯物的觀念無法掌握的乃無形物是否隨歲月而進步。無形物的進步比有形物更為重要,比過去好的不單是物質,還需要其他因素,環境質素越來越差, 生活亦不見得就是越來越好,棄買者往往是沒有了這方面的槪念。

今日,有人在說膠袋使用率下降,表示市民環保意識有所改進, 乃數字唯物的招數,愚人愚己。無形進步當然包括意識與槪念的進步,香港的環保狀況如何,單看街上的垃圾筒、家中的廚餘處理跟台灣、日本於這方面的差別就可 知。本土的非物質進步觀念相信遠落後於物質進步的步伐。急須釐清的是浪費越多代表一種進步還是退步?是否浪費得起就表示比從前好?進步的概念是怎樣?空氣 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肺癌病患上升,是否一種進步?活得更好的槪念是甚麼?


07 Jul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