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灰姑娘說起/子陵
從灰姑娘說起
子陵
〈灰姑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一般童話書和迪士尼電影都是根據十七世紀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Cendrillon〉或格林兄弟的〈Aschenputtel〉改編而成。我在網上看到不少有關灰姑娘故事原形的論述,便去找一 下相關原文,以下兩篇是較為知名和較多人談及的記載。
希臘代表:洛多庇斯
洛多庇斯(Rhodopis)洗澡時,涼鞋被一隻鷹抓去了。那鷹飛到埃及首都孟斐斯,其時法老正在審訊案件。鷹把鞋丟到法老的大腿上,法老驚訝於涼鞋的精美,便命人到國內四出尋找這涼鞋的主人。最後,他們找到了洛多庇斯,她被帶到孟斐斯,並成為法老的妻子。
中國代表:葉限
…… 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隻履,為洞人所 得……洞人遂貨其履於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 遂禁錮而栲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於道旁,即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 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
小析
第一則故事出於公元前一世紀古希臘作家斯特拉波(Strabo)《地理學》(Geographica) 的第17章1.33節。網上介紹通常借此而得出「灰姑娘的最早版本源出古埃及」這論斷。先擱下洛多庇斯本身的「國籍」不論,此則故事暫時並未見於任何已出 土的古埃及文獻,可信性已大打折扣;更遺憾的是,斯特拉波對古埃及的認識似乎也不甚了了,在文中他連吉薩金字塔群是為誰人所興建也搞不清楚——其實希臘人 在談論埃及時常有誇張誤解之詞,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正是一例。這洛多庇斯的故事是否曾真的在古埃及發生過,著實難以稽考。再退一步說,就算此故事屬實,能否 把它當成〈灰姑娘〉的「原形」也很難得準,因為除了「試鞋」和「最後女主角成為有權勢者的妻子」這兩點外,整個故事跟〈灰姑娘〉就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了。
第二則故事出於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一.支諾皋上〉。葉限的故事在篇幅上比斯特拉波的記載豐富詳盡得多,文中有交代她「末歲父卒,為後母所苦」 及受後母所欺時有「被髮粗衣,自天而降」的神仙所安慰。「試鞋」、「成為王后」這兩幕也沒有缺少。翻譯家楊憲益也相信葉限乃灰姑娘的中國版,他既分析比較 「灰」一詞在不同語言的發音,又從故事的流傳路線去考證葉限與灰姑娘之間的關係。但是,原文所載那條由葉限所救的仙魚則為〈灰姑娘〉所無,這條仙魚對葉限 甚為重要,即使死後化為「魚骨」,在故事中戲份依然吃重,而娶得美人歸的陀汗王後來也是靠魚骨「財政上的援助」才能領軍征伐叛兵。
撰寫此文的目的自然不是藉此向聯合國申請把〈灰姑娘〉列為我國偉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學(以至文化)的交流、借鏡、演化是很難順藤摸瓜地疏理出一個所以然 來的,我們在看這所謂「灰姑娘故事的演化」時情況就更為明顯。斯特拉波與佩羅二人相差了幾乎二千年,而三個故事所記載的地點則分別散落於地中海區域、中國 和法國三地。要把它們串連在一起,學者或許優而為之,但基於文本的支持乏善足陳,恐怕洋洋數萬字後也只是未有定論的定論吧?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我們的兩位作者似乎都很「誠實」,記述時不忘補上資料來源。斯特波拉說明其文中的洛多庇斯即為女詩人莎孚(Sappho the Melic)作品中的多莉查(Doricha);而段成式於記述完畢後亦列明「成式舊家人李士元聽說。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記得南中怪事。」這樣能否增加 信服力當然也可成疑問,但最少這方便了後人做查證的功夫,例如楊憲益就憑此指出葉限的故事是從南方海路傳入的。
延伸閱讀與聯想
找來了一段載於「威斯特卡紙莎草」(Westcar Papyrus)的故事。故事所描述的年代為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古夫(Khufu)在位時期,古夫最為人熟悉的當是位於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中最高的「古夫金字塔」 無疑。這名為〈國王的魔法師〉的故事大概於公元前二十世紀出現,而出土紙莎草的年代則為公元前十八至十六世紀。
「…… 於是大祭司嘉傑姆安赫唸了他的魔咒。他把一半的湖水放在另一半之上,然後他在一片蚌殼上找到了那墜子。他把它取回,交還原主。說到那水,原本是十二尺深 的,變成了二十四尺深。然後他唸了魔咒,把湖水歸回原位。國王就在宮中整日歡宴。他賜給大祭司嘉傑姆安赫許多好東西……」
(蒲慕州:《尼羅河畔的文采》:〈國王的魔法師〉,81頁)
人的聯想確是非常有趣的。讀過上文,你又會否想起什麼?
附註:
一)嘉傑姆安赫(Djadja-em-ankh),其名可解作「生命中的安定」。
二)中譯本將量度湖水的單位譯成「尺」。按Miriam Lichtheim英譯本的單位應為腕尺(cubit)。一腕尺大約0.52米。
參考文獻
斯特拉波:《地理學》
段成式:《酉陽雜俎》
楊憲益:《譯餘偶拾》
蒲慕州:《尼羅河畔的文采下一篇:屈原與伊姆霍特普/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