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06:59:56希拉

從1971的台北西門町聊起…

可愛的好友阿香轉寄幾張1971年台北市西門町的懷舊照片給我瞧瞧。

1971…民國60年,距今35年了。離我出生還遠得很,我家爸媽可能還在逛西門町、看電影、談戀愛哩!

從照片可看出,那時還有小商店林立的中華商場、從右寫至左的招牌、以人工塗畫的電影看板、還有現已絕跡多時的汽車款式…

那是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就像在波麗露西餐廳開慶祝會或求婚、來來百貨看好萊塢電影、約在台北火車站前的大鐘見面、去新公園(現在的二二八公園)約會、怙嶺街挖寶買二手書、明星咖啡館欣賞詩人作家藝術家如白先勇陳若曦王文興等文藝青年的風采、然後偶爾去市立圓山動物園看看大象林旺爺爺~

如今,市區內的圓環幾乎拆光了,也因為捷運的關係而將中華商場和天橋逐一移除或搬至地下商店街。整個城市的發展也在1980年代由西向東大幅擴展。

就我而言,我喜歡台北市的東區、北區和南區遠遠大於位處西區的西門町。

我習慣腳步更快的忠孝東路、24小時不眠的敦南誠品、異國風情的天母和陽明山、熙來攘往的士林夜市、人文薈萃且各項機能發達的台大公館周圍……

無奈就是對西門町及迷宮般的電影街不太熟。

儘管如此,當我看到這些泛黃的中古照片,心中仍有一種莫名的懷舊感與敬意。從照片透露的點滴可嗅出,當時在保守純樸的民風之下,卻隱然透著一股渴望自由開放與富足生活的動力,人們單純而勤奮,對外接觸的管道雖然有限,卻阻擋不了那種〝向前走〞的生猛傻勁!






這個年代,想必是白先勇筆下《台北人》的年代,也是大學生只聽西洋歌曲而校園民歌運動尚未展開的年代,更是鄉土文學作家一邊打筆仗一邊忙創作的劃時代。另外在國際間,當年仍是越戰方興未艾之際,我們更於1971年10月26日退出了聯合國...

照片一向可以透露許多活靈活現的故事,若你記憶中的城市風貌與歷史事件和我腦海中的略有不同,那只說明我們是成長年代些許不同的台北人。而這些照片正巧能填補逐漸被塵封淡忘的過去,並且銜接了生長在台北市的每個世代心中對這城市的印象與寄望。

世界上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滄桑、自己的風情、自己的興衰驕傲,在泛黃照片說故事的同時,你和我和他想分享的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另外推薦幾本和台北有關的城市論述: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殷寶寧《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也許在翻閱上述這2本書的同時,還能在腦中攫取到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的片段蛛絲馬跡咧~


許凱倫 2011-09-06 12:55:28

您好,因為我現在在拍西門町的紀錄片,恰巧看到您朋友阿香的照片拍得真是完全符合我的紀錄片需求,可否麻煩您把我的email及電話0955880580 轉交您朋友阿香,跟她說我想與她聯繫使用她的照片在紀錄片裡面的事情。 真是拜託您幫忙了!感激不盡 ~~ 另外這些照片因為太熱門已經在網路上轉貼,我終於找到照片的主人原來是您的朋友,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希拉 2006-10-10 06:15:48

親愛的雪子桑~
那本書是真的才出版而已,許多人還沒聽過哩~~
其實不只是中山北路予人這樣的感覺,天母、陽明山、北投、基隆...等地,也多少有此微妙的痕跡。
但若談到情欲和歷史演變之間的縮影,長長的中山北路及其巷弄間,正是最適合拿來研究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的點滴。
真的非常謝謝妳的分享,期待妳告訴我關於這本書的評論喔~

雪子 2006-10-09 11:05:59

希拉桑:
謝謝妳的回應。
就那本書,我讀得「很順」,從那本書裡找到一些這幾年來讓我困惑的問題的答案。不過就是因為我讀得「很順」,反而開始對自己的解讀感到不安。那本書才剛出版,好像還沒有書評,但應該有人引用過殷寶寧的博士論文...我會再找找看引用它的其他博碩士論文,如果找到對它的評論,我會再跟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