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8 05:33:16希拉
音樂掰掰王
如果把音樂和語言互作比喻,在我聽來,法語像古典歌劇裡的詠嘆調型式;德語像宣敘調;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如交響樂的第三樂章;韓語聽起來像黏住的小調;日語是鼓號進行曲;美式英語如紐約百老匯音樂劇的滑順,英式英語聽來就是安德魯韋伯歌劇的鏗鏘優美...
不要問我中文或台語聽起來像什麼樂曲音調,關於這點你應該去問老外,而且要保證你問到的老外像希拉一樣愛聽古典音樂愛亂掰!
打從小學被編入合唱團的那天起,一路唱到高中和大學,但真正讓我領悟到合唱藝術的學問和深度,是在1995升大二那年的暑假。
當年的七月,我和麵條兒同學參加了耕莘暑期寫作班,結束後我又在八月初飛奔至台北愛樂暑期國際合唱營,為的就是能認識來自歐美的傑出合唱指揮家及接受指導。更重要的是,訓練結束的那天,我們可以站上國家音樂廳的大廳舉行公演,和真正的國內外聲樂家們一同演出!
懷著亢奮不安的心去台北愛樂報到,我被編入一位德國籍指揮家的團隊,練著由他挑選的一堆困難得要命的抓狂曲目一邊懷疑自己是否上了德國版海賊船?
我那密密麻麻如天書的樂譜上為何都是嘰哩咕嚕的拉丁文、德文、法文曲目?為什麼我不能去美國黑人指揮家帶領的那一團?人家我也好想學黑人獨有的靈魂爵士唱法和非洲康加鼓伴奏的樂曲ㄚ...為什麼我這一團要唱17世紀的葛利果聖歌?那不是古代修士在吟唱的昏昏欲睡版之拉丁頌讚曲咩?
總之當時的我,心中一邊嘀嘀咕咕、一邊吃力的練著高難度的樂曲,還要全程接受他以英文、德文指導。那時我覺得自己進步最快的是英文聽力,其次才是合唱技巧!
神奇的是,過了幾天的密集壓縮訓練,我竟聽懂了他反覆說的那幾句德文辭彙!難道...世上真有神蹟嗎?還是我在每日的睡眠不足之下出現幻覺幻聽幻想?
不過,我也從抗拒不安的心情到接受訓練,甚至開始領會其中奧妙和學會調整聲線及抓音準音色音量,也聽得懂這位世界級指揮家的形容和獨到的詮釋了。
從那一刻起,一種涵藏自古典音樂裡的精神和況味才被我聽出來了。才瞭解為何高三和姐妹淘海豹在大雨中聆聽戶外轉播的多明哥演唱會時,我們在聽不懂歌詞的情況下仍會感動;更別提聽到莎拉‧布萊曼硬唱著莫札特的〝阿雷路亞〞還走音搶拍時,我會想勸她別跨足古典樂界的心情了......
國際合唱營結束的日子就是公演的那晚,我終於可以站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而且最終的曲目還是用德文唱貝多芬的〝快樂頌〞!
那首簡直是用來惡整所有聲部的〝快樂頌〞,在練唱時是一點也快樂不起來的,因為高音極高,唱完會耳鳴會暈眩、低音極低如牛在哞哞叫、中音又極難掌握,總之八部對位的困難度加上貝多芬的神來之筆,簡直就像是超過200人的雷公培訓團~那裡還有剛唱完〝聖母頌〞的溫柔慈悲呢?
但不論如何,我終於撐過這7天沒日沒夜的1995台北愛樂暑期國際合唱營,完成本來以為會熬不下去的演出任務,並且更深一步的走進聆賞的世界。
往後我仍是常獨自一人去欣賞各種表演,從哈佛大學男聲室內合唱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古典歌劇選粹到上海滬劇的〝遊園驚夢〞折子戲... 並且還有機會再度到國家音樂廳和國父紀念館進行合唱演出。
而每一次對表演的欣賞或自己演出,都會令我回憶起1995的暑假及德國指揮家的風采,甚至一升上大二就去雙修德文系,為的只是希望若能再次見到這位指揮家時,我可以用德文和他交談與表達謝意。若無法再見到他,那麼和說德語的巴哈、莫札特、貝多芬、韋伯、華格納、布拉姆斯、舒伯特、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等音樂家交個朋友,也是挺酷的~
今天的照片是去年希拉聽完情人節音樂會之後拍的,那場充滿法式情調的音樂會十分浪漫,冒著寒風和低溫去欣賞都是值得的~
不要問我中文或台語聽起來像什麼樂曲音調,關於這點你應該去問老外,而且要保證你問到的老外像希拉一樣愛聽古典音樂愛亂掰!
打從小學被編入合唱團的那天起,一路唱到高中和大學,但真正讓我領悟到合唱藝術的學問和深度,是在1995升大二那年的暑假。
當年的七月,我和麵條兒同學參加了耕莘暑期寫作班,結束後我又在八月初飛奔至台北愛樂暑期國際合唱營,為的就是能認識來自歐美的傑出合唱指揮家及接受指導。更重要的是,訓練結束的那天,我們可以站上國家音樂廳的大廳舉行公演,和真正的國內外聲樂家們一同演出!
懷著亢奮不安的心去台北愛樂報到,我被編入一位德國籍指揮家的團隊,練著由他挑選的一堆困難得要命的抓狂曲目一邊懷疑自己是否上了德國版海賊船?
我那密密麻麻如天書的樂譜上為何都是嘰哩咕嚕的拉丁文、德文、法文曲目?為什麼我不能去美國黑人指揮家帶領的那一團?人家我也好想學黑人獨有的靈魂爵士唱法和非洲康加鼓伴奏的樂曲ㄚ...為什麼我這一團要唱17世紀的葛利果聖歌?那不是古代修士在吟唱的昏昏欲睡版之拉丁頌讚曲咩?
總之當時的我,心中一邊嘀嘀咕咕、一邊吃力的練著高難度的樂曲,還要全程接受他以英文、德文指導。那時我覺得自己進步最快的是英文聽力,其次才是合唱技巧!
神奇的是,過了幾天的密集壓縮訓練,我竟聽懂了他反覆說的那幾句德文辭彙!難道...世上真有神蹟嗎?還是我在每日的睡眠不足之下出現幻覺幻聽幻想?
不過,我也從抗拒不安的心情到接受訓練,甚至開始領會其中奧妙和學會調整聲線及抓音準音色音量,也聽得懂這位世界級指揮家的形容和獨到的詮釋了。
從那一刻起,一種涵藏自古典音樂裡的精神和況味才被我聽出來了。才瞭解為何高三和姐妹淘海豹在大雨中聆聽戶外轉播的多明哥演唱會時,我們在聽不懂歌詞的情況下仍會感動;更別提聽到莎拉‧布萊曼硬唱著莫札特的〝阿雷路亞〞還走音搶拍時,我會想勸她別跨足古典樂界的心情了......
國際合唱營結束的日子就是公演的那晚,我終於可以站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而且最終的曲目還是用德文唱貝多芬的〝快樂頌〞!
那首簡直是用來惡整所有聲部的〝快樂頌〞,在練唱時是一點也快樂不起來的,因為高音極高,唱完會耳鳴會暈眩、低音極低如牛在哞哞叫、中音又極難掌握,總之八部對位的困難度加上貝多芬的神來之筆,簡直就像是超過200人的雷公培訓團~那裡還有剛唱完〝聖母頌〞的溫柔慈悲呢?
但不論如何,我終於撐過這7天沒日沒夜的1995台北愛樂暑期國際合唱營,完成本來以為會熬不下去的演出任務,並且更深一步的走進聆賞的世界。
往後我仍是常獨自一人去欣賞各種表演,從哈佛大學男聲室內合唱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古典歌劇選粹到上海滬劇的〝遊園驚夢〞折子戲... 並且還有機會再度到國家音樂廳和國父紀念館進行合唱演出。
而每一次對表演的欣賞或自己演出,都會令我回憶起1995的暑假及德國指揮家的風采,甚至一升上大二就去雙修德文系,為的只是希望若能再次見到這位指揮家時,我可以用德文和他交談與表達謝意。若無法再見到他,那麼和說德語的巴哈、莫札特、貝多芬、韋伯、華格納、布拉姆斯、舒伯特、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等音樂家交個朋友,也是挺酷的~
今天的照片是去年希拉聽完情人節音樂會之後拍的,那場充滿法式情調的音樂會十分浪漫,冒著寒風和低溫去欣賞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