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9 00:22:26家明
那個小婦不多情──關於查布洛及雨蓓的女人故事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是不少香港影迷的偶像。
或許,雨蓓在電影中經常流露桀驁不馴的性格,其剛毅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她那種爽快俐落的說話節奏,冷漠又輪廓分明的臉孔,挺得特別直的腰板,已經成為她的簽名式。她敢作敢為的作風,時正時邪的不同角色,令人對她既敬畏又好奇。雨蓓或許沒有其他法女星Deneuve、Beart及Adjani那樣一望驚艷,但她卻是不折不扣的法國奇女子,憑藉強烈的個人風格,幾十年來在法影壇另僻蹊徑,與名導合作無間,激放出不可估計的爆發力。
新浪潮老將查布洛(Claude Chabrol)跟雨蓓拍檔最多。查布洛作為一個忠實的希治閣信徒,喜歡用不慍不火的手法,把懸疑及犯罪元素引進沉常家居的場景中。查氏那種傾向平實的攝製取向,跟雨蓓那種沉靜冰冷的調子又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兩合作的電影中,其中一個教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睡帽》(Nightcap, 2000年,這次沒選映)的最後,當雨蓓演的主婦Marie的朱古力迷魂陰謀終被丈夫悉破,她要謀害的少女又完好沒事。Marie坐在沙發上,鏡頭對準她的臉,背景是遠處失了焦的丈夫;Marie呆呆的看著前方,兩眼通紅,淚珠一滴滴的往下掉,沒有嚎啕大哭,沒有竭斯底里,十分淡然;然後片尾字幕直接印在構圖的空白位置上,電影就這樣完結。
很多時候,雨蓓都是這樣,她表面沉著,冷靜,骨子裡卻像要爆發的火焰,就像那些按耐不住的淚珠一樣。情感、情慾受壓抑,最經典的例子,一定要數查布洛改編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Madam Bovary, 1991年)。影片非常忠於原著,影片的VO旁白幫忙了推進故事,同時也豐富了細節及人物的內心刻劃。不過,雨蓓的精彩演出才是影片教人動容的主要原因。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包法利夫人Emma,敢愛亦敢恨──她對情人迷戀不已,會一邊踱著,一邊甜絲絲的自言「我有個情人,我有個情人……」;但同時間她又可以非常決絕,會攆走不喜歡的女傭;到了最後關頭,她亦可以不由分說的一把砒霜抓起便往嘴裡塞,還含著笑吩咐藥店的小職員默不作聲,不可轉告他人。
好玩的是查布洛與雨蓓其實是古今互換,利用不同的時空接連譜寫女性的哀歌,題旨連貫或相互呼應及豐富。挪用陳套的法國新浪潮說法,查布洛及雨蓓的合作倒真是「一生人在拍同一部影片」。《包法利夫人》幾年後他們再次合作《女人韻事》(The Story of Women, 1998年),其法文原名及英譯可說是總結了查布洛及雨蓓多年來的題旨──說到底就是關於女人的故事。《女人韻事》講納粹統治下的法國,雨蓓的角色Marie與一對兒女生活窮困,但一次機緣她開始了替其他母親墮胎的服務,從而改善了生活。她唱歌動聽(可見雨蓓真有本領),愛聽留聲機的音樂,也主動的跟年青俊美的男子在一起。跟包法利夫人一樣,Marie周旋於丈夫與情人之間,在名利,物慾,是非的圈子中浮沉(「我幾乎在髮廊花了所有金錢,但竟然沒人注意我的頭髮」)。但無論是包法利或Marie,最終也逃不掉悲慘的下場。
關於二戰的法國電影之中,《女人韻事》可能是處理死亡最不尋常的電影。其中一位墮胎後的母親失血過多死去了,父親傷心過度繼而自殺,剩下一對年幼兒女被阿姨引領著,上門來找Marie算帳。有一次Marie與兒女在路上,碰巧一竊匪從某個房舍躍下拚命逃竄,最後他在Marie一家人跟前被軍人狠狠擊斃。Marie問她的朋友:「肚裡的孩子有沒有靈魂?」Marie因為替人墮胎被抓,在獄中最後的日子,她變得非常寡言,雙眼通紅,臉色如鐵一般青,釋放出懊悔、害怕及哀傷等不同的心情。雨蓓的外型與功架是這個複雜角色的不二人選。
當然,雨蓓也有輕鬆的一面,查布洛拍於1995年的《冷酷祭典》(A Judgement in Stone),雨蓓演的Jeanne活潑佻皮。Jeanne的爽朗及愛說話之性格,恰恰與內歛女傭Sophie相映成趣(Sandrine Bonnaire演),二人成為一見如故的好友後,沒有信心的Sophie便漸漸找到自己的位置。查布洛說《冷酷祭典》是一部關於階級的影片,然看上去影片的Jeanne角色更像個無政府主義者,視一切價值及權威於無物。電影的結局,故意安排一家老少在電視欣賞莫札特的歌劇《唐璜》之時,發生令人震慄的恐怖事件。影片對中產階級開的玩笑,比布紐爾(Luis Bunuel)的名作《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e, 1972年)還要血淋淋得多,絕對是有過而無不及。
查布洛也許不是最有明星魅力的新浪潮導演,但幾十年來他創作不斷,拍出不少出色的類型片,甚至把懸疑帶入家居環境(Domestic Thriller)。他夥拍桀驁不馴的伊莎貝‧雨蓓,透過改編小說與真實故事,利用簡單直接的敘事手法,寫出了上述幾個關於女人的故事(Story of Women)。在幾部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她們所追尋的道路,深刻、豐富而細膩:《包法利夫人》深閏怨婦的「薄霧濃雲愁永晝」心情,《女人韻事》的敢愛敢做作風,《冷酷祭典》的輕佻及無政府,或《睡帽》的「機關算盡太聰明」,都是值得一一細味的佳構。
我今年的期望,固然是希望看看查布洛及雨蓓的新作《L’Ivresse du pouvoir》,看看雨蓓的檢察官角色,會如何繼續搔我們心靈的癢處。
或許,雨蓓在電影中經常流露桀驁不馴的性格,其剛毅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她那種爽快俐落的說話節奏,冷漠又輪廓分明的臉孔,挺得特別直的腰板,已經成為她的簽名式。她敢作敢為的作風,時正時邪的不同角色,令人對她既敬畏又好奇。雨蓓或許沒有其他法女星Deneuve、Beart及Adjani那樣一望驚艷,但她卻是不折不扣的法國奇女子,憑藉強烈的個人風格,幾十年來在法影壇另僻蹊徑,與名導合作無間,激放出不可估計的爆發力。
新浪潮老將查布洛(Claude Chabrol)跟雨蓓拍檔最多。查布洛作為一個忠實的希治閣信徒,喜歡用不慍不火的手法,把懸疑及犯罪元素引進沉常家居的場景中。查氏那種傾向平實的攝製取向,跟雨蓓那種沉靜冰冷的調子又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兩合作的電影中,其中一個教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睡帽》(Nightcap, 2000年,這次沒選映)的最後,當雨蓓演的主婦Marie的朱古力迷魂陰謀終被丈夫悉破,她要謀害的少女又完好沒事。Marie坐在沙發上,鏡頭對準她的臉,背景是遠處失了焦的丈夫;Marie呆呆的看著前方,兩眼通紅,淚珠一滴滴的往下掉,沒有嚎啕大哭,沒有竭斯底里,十分淡然;然後片尾字幕直接印在構圖的空白位置上,電影就這樣完結。
很多時候,雨蓓都是這樣,她表面沉著,冷靜,骨子裡卻像要爆發的火焰,就像那些按耐不住的淚珠一樣。情感、情慾受壓抑,最經典的例子,一定要數查布洛改編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Madam Bovary, 1991年)。影片非常忠於原著,影片的VO旁白幫忙了推進故事,同時也豐富了細節及人物的內心刻劃。不過,雨蓓的精彩演出才是影片教人動容的主要原因。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包法利夫人Emma,敢愛亦敢恨──她對情人迷戀不已,會一邊踱著,一邊甜絲絲的自言「我有個情人,我有個情人……」;但同時間她又可以非常決絕,會攆走不喜歡的女傭;到了最後關頭,她亦可以不由分說的一把砒霜抓起便往嘴裡塞,還含著笑吩咐藥店的小職員默不作聲,不可轉告他人。
好玩的是查布洛與雨蓓其實是古今互換,利用不同的時空接連譜寫女性的哀歌,題旨連貫或相互呼應及豐富。挪用陳套的法國新浪潮說法,查布洛及雨蓓的合作倒真是「一生人在拍同一部影片」。《包法利夫人》幾年後他們再次合作《女人韻事》(The Story of Women, 1998年),其法文原名及英譯可說是總結了查布洛及雨蓓多年來的題旨──說到底就是關於女人的故事。《女人韻事》講納粹統治下的法國,雨蓓的角色Marie與一對兒女生活窮困,但一次機緣她開始了替其他母親墮胎的服務,從而改善了生活。她唱歌動聽(可見雨蓓真有本領),愛聽留聲機的音樂,也主動的跟年青俊美的男子在一起。跟包法利夫人一樣,Marie周旋於丈夫與情人之間,在名利,物慾,是非的圈子中浮沉(「我幾乎在髮廊花了所有金錢,但竟然沒人注意我的頭髮」)。但無論是包法利或Marie,最終也逃不掉悲慘的下場。
關於二戰的法國電影之中,《女人韻事》可能是處理死亡最不尋常的電影。其中一位墮胎後的母親失血過多死去了,父親傷心過度繼而自殺,剩下一對年幼兒女被阿姨引領著,上門來找Marie算帳。有一次Marie與兒女在路上,碰巧一竊匪從某個房舍躍下拚命逃竄,最後他在Marie一家人跟前被軍人狠狠擊斃。Marie問她的朋友:「肚裡的孩子有沒有靈魂?」Marie因為替人墮胎被抓,在獄中最後的日子,她變得非常寡言,雙眼通紅,臉色如鐵一般青,釋放出懊悔、害怕及哀傷等不同的心情。雨蓓的外型與功架是這個複雜角色的不二人選。
當然,雨蓓也有輕鬆的一面,查布洛拍於1995年的《冷酷祭典》(A Judgement in Stone),雨蓓演的Jeanne活潑佻皮。Jeanne的爽朗及愛說話之性格,恰恰與內歛女傭Sophie相映成趣(Sandrine Bonnaire演),二人成為一見如故的好友後,沒有信心的Sophie便漸漸找到自己的位置。查布洛說《冷酷祭典》是一部關於階級的影片,然看上去影片的Jeanne角色更像個無政府主義者,視一切價值及權威於無物。電影的結局,故意安排一家老少在電視欣賞莫札特的歌劇《唐璜》之時,發生令人震慄的恐怖事件。影片對中產階級開的玩笑,比布紐爾(Luis Bunuel)的名作《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e, 1972年)還要血淋淋得多,絕對是有過而無不及。
查布洛也許不是最有明星魅力的新浪潮導演,但幾十年來他創作不斷,拍出不少出色的類型片,甚至把懸疑帶入家居環境(Domestic Thriller)。他夥拍桀驁不馴的伊莎貝‧雨蓓,透過改編小說與真實故事,利用簡單直接的敘事手法,寫出了上述幾個關於女人的故事(Story of Women)。在幾部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她們所追尋的道路,深刻、豐富而細膩:《包法利夫人》深閏怨婦的「薄霧濃雲愁永晝」心情,《女人韻事》的敢愛敢做作風,《冷酷祭典》的輕佻及無政府,或《睡帽》的「機關算盡太聰明」,都是值得一一細味的佳構。
我今年的期望,固然是希望看看查布洛及雨蓓的新作《L’Ivresse du pouvoir》,看看雨蓓的檢察官角色,會如何繼續搔我們心靈的癢處。
她在鋼琴教師裡的表現很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