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8 10:58:31家明
黑幫電影今生來世
黑幫電影所以吸引,因為它本質就是壞,可以色情暴力無所不包,觀眾對這個無法無天的世界陌生,也最易叫他們好奇;在投資者的眼中,黑幫電影的官能元素附拾皆是,「一槍打爆你個頭」「Blow your f**king head off」這些對白,真是聽來也夠殺氣。
當然看多了也會發現,黑幫電影其實又不是胡來,自有內在的法則,甚至像眾人的經典《教父》(The Godfather),其實很保守。《教父》馬龍白蘭度的Vito Corleone,開口埋口都是「家庭」、「責任」。電影拍的很好,但卻刻意淡化了暴力與老教父Vito的關係(最厲害的一場是血床上的馬頭,然後慢慢溶接Vito的特寫,暗示是他出的主意而已)。《教父》系列的兩代教父Vito及Michael(阿爾柏仙奴),性格也許不同,卻都處處為家庭設想,在愛情上亦非常專一。以他們的條件,竟然從不拈花惹草,生活質樸無華,過的簡直是清教徒的生活。但於簡約的生活中卻見出個人品味及生活雅趣,由裁剪稱身的西裝,到Vito輕輕把玩的小貓兒及衣領上那支偶爾滲出香氣的鮮紅玫瑰,及至教父工作間以深色為主的陳設,都與教父內歛含蓄、泰山崩於前而不懼的性格配合的天衣無縫。
這種有型有款,不多言,講享受重家庭的黑社會大佬,與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中寄情酒肉、永遠扯高嗓子說話的暴發戶式大圈仔比對起來,就是黑幫電影人物最常見的兩個基型。而因為「教父」有品味,夠保守(對性非常制約),又不直接染指暴力,所以觀眾會認同Vito Corleone,進而同情他的處境,並為Corleone家族的興衰史而感動。
在《教父》演處變不驚Michael的阿爾柏仙奴,在1983年的《疤面煞星》(Scarface)中也演過暴發戶的大圈仔,名叫Tony,是移民到邁阿美的古巴移民,愛穿鮮色的夏威夷恤,愛亂說話也愛濫用暴力。他的下場是在自己的豪華大屋中被入侵的敵人擊斃,慘死當場。看看Tony一身的打扮及氣焰,想想他的出身(南美),與《教父》中Vito及Michael的貴氣及沉實,他們歐洲移民的身份比較(說起義大利語來也不徐不疾),甚至兩父子的善終結局,大概也明白荷里活的電影怎樣去想像世界。
《疤面煞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舊片重拍,當年的gangster films盛極一時,柏仙奴在《疤》片中那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遇佛殺佛的Bad Ass,秉承了黑幫片邪惡元祖演員James Cagney的影響。Cagney那張生就邪惡的臉,若看過《The Public Enemy》及《Angels with Dirty Faces》,一定不會忘記。
近十多年的電影類型不斷轉化,黑幫電影也變出很多花款。嫌《教父》太老氣及保守,《疤面煞星》太官能,可看看史高西斯。史的《盜亦有道》(Goodfellas)及《賭城風雲》(Casino)深入揭示黑社會人吃人的世界,影片沒有一個好人,不講江湖道義,黑道中人不是肝膽相照,只是人人求自保,盡力不被FBI抓及不被同僚暗算謀殺。再激一點的,自是頑童塔倫天奴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及《危險人物》(Pulp Fiction)。塔倫天奴如何玩野?《危險人物》的黑社會大哥,最初出場像教父一樣神神秘秘,總看不到正面,但在影片後段竟然被變態佬雞姦,絕對是塔倫天奴對「教父」傳統開的一個大玩笑。
《教父咪搞》(Analysis This)輕鬆一點,演黑幫大哥的羅拔迪尼路竟然需要看心理醫生,同一概念其實電視劇《The Sopranos》玩得更盡。幾年前的《忠奸人》(Donnie Brasco)著墨於黑幫中的小人物,角色的無奈及其悲劇結局很動容。而年前的英國片《Sexy Beast》也有厲害的賓京士利,他演懾人的收數路Don Logan,可能是《The Public Enemy》的Tom及《疤面煞星》的Tony後,黑幫片歷史上最令人齒冷的社會敗類。
既然有這麼多諧仿,正統的黑幫片會沒落嗎?不會的,只是用另一種形式出現而已,未來Video Game界其中兩件盛事,分別是《Scarface》及《The Godfather》的遊戲版出爐。如果以前進戲院看黑幫片是透過暴力場面宣洩,現在給你第一身去行駛暴力一定會更有趣。顯然,《Grand Theft Auto》給予了持有影片版權的電影公司很大的發財啟示!
未來的黑幫片有甚麼預期?首推當然是2006年的《無間道》美國版,這齣已正式名命為《The Departed》的電影,除了有近十年最強的黑幫電影卡士;我最好奇的,是《無間道》這樣一套從包裝美指到角色衣著行為都非常polish、酷斃的類型片,其改編竟然不是落在同類風格的祖師爺Michael Mann而是史高西斯的手上。於是,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無間道》,其美國版會不會像阿史的《盜亦有道》一樣,變成沒有道義、沒有酷斃,變成不再像原作討好的人吃人世界?
*附圖是快要推出的《教父》遊戲版畫面。
當然看多了也會發現,黑幫電影其實又不是胡來,自有內在的法則,甚至像眾人的經典《教父》(The Godfather),其實很保守。《教父》馬龍白蘭度的Vito Corleone,開口埋口都是「家庭」、「責任」。電影拍的很好,但卻刻意淡化了暴力與老教父Vito的關係(最厲害的一場是血床上的馬頭,然後慢慢溶接Vito的特寫,暗示是他出的主意而已)。《教父》系列的兩代教父Vito及Michael(阿爾柏仙奴),性格也許不同,卻都處處為家庭設想,在愛情上亦非常專一。以他們的條件,竟然從不拈花惹草,生活質樸無華,過的簡直是清教徒的生活。但於簡約的生活中卻見出個人品味及生活雅趣,由裁剪稱身的西裝,到Vito輕輕把玩的小貓兒及衣領上那支偶爾滲出香氣的鮮紅玫瑰,及至教父工作間以深色為主的陳設,都與教父內歛含蓄、泰山崩於前而不懼的性格配合的天衣無縫。
這種有型有款,不多言,講享受重家庭的黑社會大佬,與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中寄情酒肉、永遠扯高嗓子說話的暴發戶式大圈仔比對起來,就是黑幫電影人物最常見的兩個基型。而因為「教父」有品味,夠保守(對性非常制約),又不直接染指暴力,所以觀眾會認同Vito Corleone,進而同情他的處境,並為Corleone家族的興衰史而感動。
在《教父》演處變不驚Michael的阿爾柏仙奴,在1983年的《疤面煞星》(Scarface)中也演過暴發戶的大圈仔,名叫Tony,是移民到邁阿美的古巴移民,愛穿鮮色的夏威夷恤,愛亂說話也愛濫用暴力。他的下場是在自己的豪華大屋中被入侵的敵人擊斃,慘死當場。看看Tony一身的打扮及氣焰,想想他的出身(南美),與《教父》中Vito及Michael的貴氣及沉實,他們歐洲移民的身份比較(說起義大利語來也不徐不疾),甚至兩父子的善終結局,大概也明白荷里活的電影怎樣去想像世界。
《疤面煞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舊片重拍,當年的gangster films盛極一時,柏仙奴在《疤》片中那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遇佛殺佛的Bad Ass,秉承了黑幫片邪惡元祖演員James Cagney的影響。Cagney那張生就邪惡的臉,若看過《The Public Enemy》及《Angels with Dirty Faces》,一定不會忘記。
近十多年的電影類型不斷轉化,黑幫電影也變出很多花款。嫌《教父》太老氣及保守,《疤面煞星》太官能,可看看史高西斯。史的《盜亦有道》(Goodfellas)及《賭城風雲》(Casino)深入揭示黑社會人吃人的世界,影片沒有一個好人,不講江湖道義,黑道中人不是肝膽相照,只是人人求自保,盡力不被FBI抓及不被同僚暗算謀殺。再激一點的,自是頑童塔倫天奴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及《危險人物》(Pulp Fiction)。塔倫天奴如何玩野?《危險人物》的黑社會大哥,最初出場像教父一樣神神秘秘,總看不到正面,但在影片後段竟然被變態佬雞姦,絕對是塔倫天奴對「教父」傳統開的一個大玩笑。
《教父咪搞》(Analysis This)輕鬆一點,演黑幫大哥的羅拔迪尼路竟然需要看心理醫生,同一概念其實電視劇《The Sopranos》玩得更盡。幾年前的《忠奸人》(Donnie Brasco)著墨於黑幫中的小人物,角色的無奈及其悲劇結局很動容。而年前的英國片《Sexy Beast》也有厲害的賓京士利,他演懾人的收數路Don Logan,可能是《The Public Enemy》的Tom及《疤面煞星》的Tony後,黑幫片歷史上最令人齒冷的社會敗類。
既然有這麼多諧仿,正統的黑幫片會沒落嗎?不會的,只是用另一種形式出現而已,未來Video Game界其中兩件盛事,分別是《Scarface》及《The Godfather》的遊戲版出爐。如果以前進戲院看黑幫片是透過暴力場面宣洩,現在給你第一身去行駛暴力一定會更有趣。顯然,《Grand Theft Auto》給予了持有影片版權的電影公司很大的發財啟示!
未來的黑幫片有甚麼預期?首推當然是2006年的《無間道》美國版,這齣已正式名命為《The Departed》的電影,除了有近十年最強的黑幫電影卡士;我最好奇的,是《無間道》這樣一套從包裝美指到角色衣著行為都非常polish、酷斃的類型片,其改編竟然不是落在同類風格的祖師爺Michael Mann而是史高西斯的手上。於是,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無間道》,其美國版會不會像阿史的《盜亦有道》一樣,變成沒有道義、沒有酷斃,變成不再像原作討好的人吃人世界?
*附圖是快要推出的《教父》遊戲版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