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9 15:47:02FISH

台灣主體文化

當我第一次看到有人開始提倡思索文化主體這件事情,大概是半年多前在雜誌上看到,那時正逢許多學者提倡我們要走設計方向的時候。再來第二次看到的時候,是在研究日本消費習慣的文章中,內容的看法是日本物質消費主義如此高漲、流行腳步奇快無比、對名牌的熱中,其實另一面表示他們對自己的不認同與空虛。除了之前吵的不休的政治文化語言,最近我又再看到了這議題,是學校教授貼在佈告欄上。他說我們學生應該看一看,而這篇文章作者是澄社一員,雖然會有顏色但我還是把他看完。文章中連中國時報都抨擊進去,也把台北說為中國文化的入侵代表作,所以台灣文學台北不算?!裡面太多爭議性的東西就省略吧。從教課書到文化議題,原本沒什麼人關心的卻又熱了起來。在我的看法中,屬於台灣文化的主體就是一個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而中華文化是個核心。如果單看中華文化,其實她很多元很包容,佛教也是外來的、飲食樂器也從外國吸取改良,從古到今她就是不斷吸取、不斷成長。而台灣又是個海島當然又會比中共內陸省份更多元,東北有俄羅斯也有日本文化、新疆有伊斯蘭文化但她們不也在中華文化內嗎?台灣有著南島原住民文化、大航海的歐陸文化、古中華明清文化、日本文化、美式文化、歐風文化,如此多元的面貌不就是在不同的元素下交融而成嗎?文化主體不是說我們可以單一選擇。台灣文化也屬於中華文化圈、過去也以繼承為榮,中共在文化大革命後又有留下什麼中華文化?政治與國家雖然不同,但是文化與血緣的關係不可否認。要建立台灣文化不應該是切割而是融合,思考如何在如此多元的文化下吸取優勢與傳承、提升。不是說全部打破重新建立,如果要那就不別用中文字、別說閩南話、客家話,重新編定我們自己的文字與創立新的語言,那不又是一場落後的文化大革命嗎?我們有著國際化的歷史與文化,但我們卻沒有一個國際化的觀點。我們看到的只是政治上的對立、意識形態的鬥爭,為何眼光不放大從中華文化圈的角度切入?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台灣與中共,華人就是一盤散沙。台灣的豐富多元文化是個優勢,但是我們卻自己貼上顏色切割。如果從童話故事來看所謂的台灣主體文化,有什麼是所謂台灣的?小叮噹嗎?還是七龍珠?小紅帽?白雪公主?這些都不是,但是我們卻吸收了,這也是一種國際化的象徵,畢竟現在是個地球村。當日式文化最近漸漸的在美國受歡迎時,我們不是在美國之前就受到影響了嗎?那我們難道沒有吸取到任何優點嗎?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文化在台灣成長,雲門舞集、華語音樂、中文圖書、故宮這些都是。中華文化自古兼容並蓄,海洋國家更要有寬闊的包容力與宏偉的胸襟,台灣文化不要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與選舉語言。


這只是我個人感想不同意就算了...
照片是故宮南院的競圖比賽的日本設計師設計
好像跟北京的水立方是同個設計師吧?!
他的概念來自古代的孔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