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9 15:38:51尚未設定

配樂大師─艾默.柏恩斯坦(完結篇)

好萊塢電影作曲家都接受過異國文化的挑戰,「我的左腳」(My Left Foot)和「我的老爹」(Da)就是柏恩斯坦替愛爾蘭故事開發的新音域,也顯露他接受新樂器和新音樂形式的開放胸襟。「我的左腳」描寫愛爾蘭腦性麻痺畫家如何在母親的關愛和鼓勵下,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我的老爹」則描寫愛爾蘭劇作家在父親過世後重回故里,卻與父親靈魂相遇,化解父子心結的故事。同樣愛爾蘭的背景,同樣是親子情結,他除了以弦樂四重奏、鋼琴、豎琴和木管樂器來表現愛爾蘭風情之外,還特別請女樂手辛西亞.米拉(Cynthia Milla)操控Ondes Martenot電子鍵盤樂器來經營電影的親情感性,替傳統的愛爾蘭音樂世界灌注了新鮮元素,備受肯定。

柏恩斯坦第一次接觸到Ondes Martenot這個樂器是在1980年到英國參加一項電影音樂講座,席間的專家都在談論這項樂器,只有他聽都沒聽過,他也不恥下問,而且嘗試用在科幻卡通電影「重金屬」(Heavy Metal)中。他形容第一次聽見這個樂器的美妙聲音時,「頭髮都直豎了起來」!他還特別自掏腰包請了長期合作的女鋼琴家米拉去法國和英國學習如何操作彈奏Ondes Martenot,結果米拉不但從此愛上了Ondes Martenot,成為電子樂器的頂尖高手,還躍升為電影配樂家,史丹利.庫布立克(Stanley Kubrick)導演的遺作「大開眼戒」(Eyes Wide Shot)就是出自她的手筆。柏恩斯坦懂得結合新樂器,而且愛才惜才的開明作法,成為影史佳話。

在接受丹.高瓦瑟(Dan Goldwasser)訪問時,柏恩斯坦表示他對電影的類型沒有意見,只希望能替好電影配樂,而且最好能讓他有參與感。他的配樂方式是反覆地看電影,試著讓電影對他說話,發現電影的內部訊息,理解電影到底要說些什麼?音樂到底要達到什麼效果,他的工具就是用鋼琴捕捉靈感,用紙記下旋律音符,也會利用電子合成器將他要表現的「真實音效」呈現給導演看。

創作之前,他根本不想聽到導演最初選用的臨時音樂,不願自己的作曲風格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很想在電影中表現一種聲音效果,他就會去聽聽看導演推介的音樂感覺,知道導演要的是什麼。當前的電影後製作業往往會在剪接時就臨時找段音樂搭配上去,好讓投資人或是合作夥伴大概了解電影的走向。但是任何人如果要找柏恩斯坦配樂,就一定不能讓他看到配有其他音樂的毛片,否則,談都不要談。唯一的例外是有一次他的經紀人很快樂地推薦他去聽一部配有臨時樂曲的電影,他原本很生氣,可是經紀人笑嘻嘻地告訴他:「可是那部片子配的音樂是你的『梅崗城故事』啊!」

他認為電影欣賞雖然越來越普及,但是從市場調查上發現,主要觀影人口的平均年齡卻只有十二歲到二十歲,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拍的電影主要都是迎合十四歲左右的觀眾,他們才是會掏錢到戲院看電影的主力消費群,所以不論電影主題或是電影音樂都不能太艱深複雜,必需完全迎合他們的口味,而且往往貪圖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去買CD或原聲帶,音樂的設計就不會太在意電影上的實際效果到底好不好了。但是電影音樂最主要(也是唯一的)功能應該是去服務電影,讓電影產生力量,能夠起飛,而不是去想將來做成CD會不會賣,因為那不是電影音樂的創作動機。

柏恩斯坦寫過無數的電影音樂,但是他獲得奧斯卡獎的作品「我愛蜜莉」卻不算是他最成功的作品。1967年,導演喬治.羅埃.希爾( George Roy Hill)有意把該片拍成浪漫的歌舞劇,由當紅的女星茱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和瑪麗泰勒摩兒( Mary Taylor Moore)分別飾演從鄉下到紐約發展的女郎,安德魯絲飾演的蜜莉一心一意想要做個摩登女郎,好嫁給自己的老闆,電影中兩位主角和女配角卡洛.張寧(Carol Channing)都有吃重的歌曲演唱,以打造喜趣的浪漫風格,該片也因而在原著音樂、改編音樂和電影歌曲三項獎方面全都獲得奧斯卡提名肯定,可是最後得獎的不是電影原聲帶強調的改編音樂和電影歌曲,卻是原聲帶上幾乎完全忽略的原著音樂,使得創作者和發行商都很尷尬。後來,「我愛蜜莉」的電影原聲帶並沒有因為奧斯卡獲獎而大賣,也因為片長超過兩小時,票房並不理想,柏恩斯坦也很少和外界討論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形成影史上最泠清的奧斯卡得獎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