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4 20:18:13楊非@carrie

一齣沒有音樂的舞蹈.戀戀情深 

★說在前面

這篇文章發表於1995年5月,第61期的「影響」雜誌。那時我都還是以稿紙寫作,為了上傳這篇舊作,我特地重新打字了一次。

這本雜誌在當年是少數幾本電影專業雜誌之一,如今已消失在書店架上(好像轉型成「LOOK」雜誌?我也不太清楚)。當時很喜歡強尼戴普和李奧納多兩位演員。這兩位男演員至今也仍然活躍在影壇上。只不過現在李奧納多花邊新聞不斷,而強尼戴普的戲則愈走愈是愈偏鋒。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寫的這篇文章,仍然會被電影看似簡單卻含意深遠的內容文本深深打動。優秀的藝術作品不一定要艱深難以理解,有時愈是平凡之處,愈是見大道理,見真章,見功力。

另外,關於本片的英文原名,我並不清楚是否為美國俗諺還是片語,是否有特殊的意思;在文中我是純粹按照字面的意思來解釋的。這部電影有一款黑白海報,上面寫著:「Life is a terrible thing to sleep through」。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我想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

★《戀戀情深》 一齣沒有音樂的舞蹈

這部電影有二位演員使得本片更加出色──一位是強尼戴普(Johnny Depp),另外一位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無庸置疑的,後者的表現更值得令人期待──他是另一顆閃發亮的明日之星。

強尼戴普在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後,愈顯其智慧及成熟。歷經各種電影角色,強尼戴普挑選的電影也愈來愈走向非主流派。這次的演出令人驚喜,在他身上我們看見深度自省的演技;身為一個影迷,我們不得不為他喝采。接下來的一部黑白電影「艾德伍德」,也在各個影展頗為風光。出飾該片男配角的馬丁藍道更以此橫掃各影展,抱回奧斯卡金像獎及金球獎,屢次致詞不忘強尼戴普。尤其在金球獎現場更指出「他是我見過目前好萊塢新生代中最有潛力,最棒的演員」。

在本片中,強尼飾演一個肩負家庭壓力的男孩子,演技生動自然。如果說一個好的演員是一顆鑽石,一個好的劇本便是切割它的刀;導演及其他演員等因素可謂是互相琢磨的機器,三者合而為一才能發出璀璨永恆的光芒。在這部片子中,除了強尼,我們也發現另一顆耀眼的寶石──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十四歲就開始演藝生涯的李奧納多,在片中飾演一個智障少年,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在片中他的心理發展較生理發展幼稚,時常做出驚人的舉動,並不時大吼大叫。李奧納多運用他的肢體語言,將這個可愛可憐的角色詮釋得入木三分。片中有一名出色的女演員茱麗葉露易絲,她的知名度比起強尼戴普也不遑多讓。最近引起爭議的「閃靈殺手」(Nature Born Killer)更使她曝光直線上升。她清爽的外型,令人捉摸不定的神情,在本片中展露無遺。在片中她留著一頭短髮恰似小男生,演出一個來自外地女孩格外適合。強尼也染紅了他的頭髮,且留至半長不短的長度,外型也為角色加分。因為這個看來有點頹廢的髮型,正切中了片中角色的沮喪與對現實的無力感。

這部片子在柔和美麗的草原遠景中開場,由片中的男主角吉伯特蓋瑞普(強尼戴普飾)的自述開始。片名「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正好點出了主角的處境及心聲。什麼在蠶食著吉伯特呢?什麼東西在一點一點蠶食著他呢?像他這樣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小伙子,應該正在恣意享受他的青春,全力衝刺他的未來;可是他並沒有。他的生活被籠罩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下。但是他並沒有感覺,他一直是如此自然的過著他的生活,直到他遇見了女孩貝琪(茱麗葉露易絲飾)。

吉伯特住在一個叫做恩多拉的小鎮,人數極少。他形容這個小鎮就像一首沒有音樂的華爾滋舞曲。吉伯特的家裡有一個痴肥的母親,智障的弟弟,愛美的妹妹,持家的姊姊。他們家裡的晚餐通常是這個樣子的:一個神經質而敏感且臃腫的無法隨意行動的媽媽,聲嘶力竭的發怒;一個不知喜怒為何祇會大吵大鬧吸引別人注意的智障弟弟,老是喃喃重覆著令人發怒的廢話;一個祇注意自己的外貌及別人眼光的妹妹,喋喋不休的鬥嘴;以及一個想安撫大家,自己卻也不知不覺的加入喧嘩戰場的姊姊。還有,冷眼旁觀的他自己。

吉伯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照顧弟弟阿尼(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他帶著弟弟阿尼去玩,帶著阿尼去上工,帶著阿尼去送貨,還得負責幫他洗澡,照顧他上床睡覺。阿尼就像他身旁的一個警報器一樣,隨時會突然出其不意的鈴聲大作,令所有的人提心吊膽。但是吉伯特卻將他捧在手心,對他十分呵護。阿尼喜歡攀登高的東西,無論是家門口的大樹,或是小鎮裡矗立的發電塔;他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弄得大家雞飛狗跳。而鎮裡所有的人對此早已司空見慣,看阿尼危險的舉動就好像看馬戲團的表演一樣。祇有吉伯特得苦口婆心的勸誡這個麻煩的弟弟。

一回阿尼又趁他不注意爬上了高大的發電機,吉伯特急急忙忙的趕到塔下,拿起擴音器對著他的弟弟唱起童謠:「有一個男孩名喚阿尼……」吉伯特和緩仁慈的態度引起了外地少女貝琪的注意。這是他們第一次的邂逅。片中有許多片段描寫吉伯特和阿尼的手足之情。例如本段中,其他頑皮的小孩跑來吆喝湊熱鬧,吉伯特立刻正色斥退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妹妹動手對阿尼動粗他也無法忍受。他對阿尼說:「你要保護自己,不要被別人欺負。被誰欺負了,一定都要告訴我,知道嗎?」

認識了貝琪,無疑為吉伯特開啟了另一扇人生的窗。貝琪不僅是他令他心動的女孩,也是喚起他心底自覺的女性。在片中,她問吉伯特:「你想做什麼?」吉伯特的答案是:「在這兒沒什麼好做的。」貝琪問:「你沒有想要什麼東西嗎?說一些你想要的。」「我想要新的東西……..我要一棟新的房子,我要媽媽去上韻律操的課,我要艾倫(妹妹)長大,我要給阿尼一個新的頭腦……」吉伯特的答案,不自覺流露出了他的善良,他的仁慈,更顯示出了他被全面佔據的生活。而貝琪卻是那麼的不同,那麼的「新」,她來自不知名的地方,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對吉伯特而言,貝琪正是一個「新」的個體。

他和貝琪的感情,立即在生活中產生了化學變化。首先被影響的是阿尼。在一次甜蜜的約會中,吉伯特為了幫阿尼洗澡而不得不中斷與貝琪相處的時刻。但是把阿尼放入洗澡盆之後,卻又拋不開貝琪的影子;於是趕回去赴約的下場是:讓阿尼泡足了一個晚上的冷水,這個經驗讓阿尼自此之後再也不去洗澡。後來所引發的迸發症,更使吉伯特一時衝動而打了阿尼。阿尼當晚奪門而出找的是貝琪,隨後追上的吉伯特忍不住對貝琪吐露心中的懊悔。由此可知,三人的關係其實已漸漸相連。

本片的轉折出現在吉伯特的母親。吉伯特對母親一直抱著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他甚至讓自己的母親像稀有動物似的讓小孩子觀賞。但是在母親去世之後,吉伯特卻一把燒去了記憶中的家,並發掘了心中對母親的尊敬與愛。

由於阿尼的不安像個隨時會引爆的炸彈,他終於被警察扣押。而自從父親死後就足不出戶的母親,為此親赴警局。而在歷經眾人好奇嘲笑的眼光後(母親身形臃腫巨大無比),母親卻撒手人寰。失去了母親,吉伯特的日子卻絲毫未變。直至貝琪要離開這個地方。

貝琪多次詢問吉伯特的意見,希望離去之際能聽見他一次的挽留,或是看見他為改變生活而隨她同去。但是吉伯特卻總是平淡的予以失望的決定。或許是缺乏改變現狀的勇氣,或許是對現實生活充滿的無力感,也或許是他心中那個不安的因子──阿尼。不過在最後,電影仍是做了一個完善的結局。對於吉伯特而言,阿尼或許是那個蠶食他的來源,但是用我們的話來說,阿尼也是他最甜蜜,最沈重,卻也永遠不會放手的包袱。

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打動人心?題材的選擇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這個故事是如此抽樣的,卻又好像暗伏在我們的生活中。看似隔了一層毛玻璃一般不太清楚,但是又好像直接的貼近了我們心中的某一處。導演是來自瑞典的拉薩赫爾斯壯(Lasse Hallstrom),以一部「狗臉的歲月」而揚名國際。這部進軍好萊塢的作品,仍秉持了他一貫擅長的恬淡,舒適,平緩的執導手法,是一部溫馨感人的小品。更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值得每個有心之人一看。(楊非 1995/5)

㊣原發表於1995年5月 第61期「影響」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