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2 09:36:50康貝特

七七事變


七月一日

[青藏鐵路]開通了,前後幾天,中國每個電視台都在深入報導,據說台灣也密集地報導了幾天,相信文茜小妹大也不會錯過這一則新聞。我沒看過台灣報導的內容,倒是連續看了幾天中國的報導。與過去台灣重大建設的報導內容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新聞把這個建設對於國家人民所代來的各種意義,從五年前的西部大開發說起,不論是經濟或政治意義,無不精闢解釋,包裝美化;而過去幾年來的辛酸及面對大自然的各種艱辛挑戰,也如清末民初動亂的時代劇般,感人肺腑賺人熱淚。

難怪所有的中國人都驕傲。

自此以後,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五年前的西部大開發政策不只是一個口號,『每人一小樹,讓西部綠化』的政策不是不可實現的妄想。即使沙漠還沒有變成綠洲,凍土依然種不出一棵小樹,但終究突破了過去年年種樹不見樹,歲歲造林難見林的困境,還建了一條離天最近的鐵路,這樣的成就,不只大陸人喜悅,各地華人也因身為中國人而驕傲。實在讓人又懷念起孫運璿那個時代的十大建設。如此宏圖,如此曠世的巨作,台灣還有沒有?

而中國把這具有時代意義舉世矚目的『天路』開通日,選在七月一日,也不能不說是別有居心。七月也是中國共產黨光輝的日子,七月一日,共產黨建黨85周年,於是,青藏鐵路的開通,除了民生經濟的意義外,更在共產黨黨史甚至是世界歷史上,重重地記上了一筆。不論是政治、經濟甚至宗教史上,都將是很重要的分水嶺,而所有政治、社會學家甚至是台灣的小學生,未來都必須記得七月一日這個日子。青藏鐵路更讓胡錦濤在『七一談話』中,輕而易舉地「順便」重申了共產黨對於邊疆地區的主權及不退讓的決心,這與台海通航之間的拉距戰,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每次看到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在世界舞臺上又進一步,心理的感觸實在是很矛頓的,可惜的不僅僅是這不是台灣所完成的中國人的驕傲,我更可惜的是,怎麼七一不也放個長假呢?

話說回來,除了深遠複雜的時代意義外,青藏鐵路還真是給了我一絲絲希望,如果報導真實,各級政府也沒有偷工減料的話,在青藏火車上可是全天候供應著氧氣,以往進入西藏或到青康藏高原都要很辛苦地適應高山症,而現在缺氧的問題,在火車內都將被排除。當然啦,是說『可能』,具體的狀況還是要有多一點人去過之後才會知道的。

我還真想看著無邊的天際和成群的牛羊,那個只要能種成一棵樹就有十萬人民幣可拿的荒漠,離天最近的地方,究竟是怎麼樣?


七月二日

今天,在上海又見到了另一個堂哥,約有二十年沒見了,堂哥還是一樣瀟灑帥氣,我卻蹣跚擁腫了許多。就不明白,怎麼梁家的兄弟都是娃娃臉帥氣不老人呢?雖然這麼多年沒見了,不過小時候的親近感倒是很快就能找回,也很快被我發現我們共通的小缺點:嘴巴可都挑得厲害!不只堂哥們挑,連娶進門的堂嫂也不徨多讓。想當初在台灣,我是眾所皆知的愛吃挑吃又不受委屈的,在這裏,根本輪不到我出場,堂哥們只皺皺眉還沒出聲,服務生已被堂嫂叫去重做了,冷飲沒冰塊要退,榨菜牛肉煲沒榨菜也要退,連臺北來的朱記餡餅也在堂哥堂嫂的嫌棄之下,變得一文不值。

我看奶奶的手藝沒傳下來,倒養出了無數個歪嘴雞,註定為著不能滿足的口腹之欲,呱呱地叫個不停。


七月五日

最近都早早到了公司,跑到公司隔避的浦江飯店吃早餐,在快要搬家的前2周,才發現原來隔避的浦江飯店竟是上海的重要歷史建築。它建於西元一八四六年,原名RICHARDS HOTEL(現又名ASTOR HOUSE HOTEL)。有次中午吃完飯偷跑進去參觀,竟然在裡面發現無數名人的入住記錄,包括了愛因斯坦、羅素、卓別林等;也驚覺此一不起眼的建築竟是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築。此飯店見證了許多的科技變遷與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家西式酒店、中國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中國第一部電話在這裏接通、中國第一個放映有聲電影的地方、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無數的輝煌,化成灰色斑駁的印記,寫在這古老的建築物上。

老實說,咖啡廳的早餐並沒有特別好吃,但坐在一樓靠窗的位置,窗外是俄羅斯大使館及外擺渡橋,放縱思緒,擺個與愛因斯坦、羅素相同的沉思姿勢,再加上早晨的租界風景,已足以讓人容忍早餐不完美的小小缺憾。


七月六日

昨晚夢到一個朋友生病,今天一早寫了封信去問候,想說有事問候沒事幫她去晦氣,沒想到朋友真的生病,已請假在家休養,著實嚇了一大跳。

身為基督徒,其實不該相信這種神夢命理之事的;但做為新鮮好玩的遊戲,碰到的幾次預言或夢境卻還真是挺準的。特別是去年因大病初癒,曾有朋友幫我算命,提到過完年我的工作將會有變動之事。在說的當時,我還不置可否,認為算命的朋友功力尚淺,依照當時的各種跡象及身體狀況,實屬不可能的事,也就把此事拋諸腦後未放在心上。換了工作後,想起這事,才知道確實驛馬已現,早已註定。

前幾天一位朋友生日,又去了九重天,九重天裡每晚都有四位關鍵人物(魔術師、算命師、預言家及剪紙大師)在場內走動,隨時提供酒客不同的需求。當天我們找了剪紙大師和算命師,來為朋友批算未來。在全世界最高的酒吧算命,倒也是個特別的經驗,也許在離天比較近的地方,可以收到上帝比較清楚的旨意。算命的方法不難,是用金木水火土的方式算出人的五行,朋友很幸運,五行不缺,算命師也不吝嗇,講解得很清楚,一輪下來倒也摸著了四五成的邏輯。算命師算完還順便看手相,小費隨意,給個一百塊人民幣足可讓算命師再多洩漏幾句天機,也算是個十分划算的交易。


七月七日

今天是盧溝橋事變。

這幾天不停地在跟馬來西亞的財務經理討論財務的問題,原本英文就不是很好了,還要溝通一竅不通的財務問題,真是牛頭不對馬嘴,不知所云,非常辛苦。但說到英文,我發現我破爛的英文,似乎比這邊英文系畢業的人員還要好。其實他們的英文也算是非常流暢,中文式的英文非常流暢,字都對,就是排列組合有些問題。但做為未來國際性的發展,這樣顯然是行不通的,逼得我現在每封信都要幫忙改。好在公司可以用Skype & MSN,還有一些功力深厚專業的譯者好友隨時可求救(感謝Y、感謝bakhtin、感謝賢…)。

而除了英文的差距需要惡補外,我最近又發現一個邏輯上的落差。

試問,『3以上』,包不包含3?

我想大家一定都會很直覺的回答:『當然包含,也就是3、4、5…。』這是小學就知道的數學用法,問這個問題未免太蠢了吧?那我就要告訴你一件事,在大陸所受的教育裡,『以上』是不包含本身的,『3以上』,也就是4、5…,沒有3。驚訝吧?原本以為是世界統一的定理用法,想不到僅在華人地區卻有這麼大的差距。為了避免跟外國人也發生落差,我又特地去研究了一下英文的用法,還好,英文是很清楚的,『3 & above』。因為這種用法上的差距,還真是產生了一點工作上的小問題,但卻又不能說誰對誰錯,是文化教育上的差異,要互相瞭解學習的。

我想,未來一定還有許多類似的差異需要學習調整吧?


七月九日

終於看了『Good night, Good Luck』。

故事根據美國50年代真實的新聞事件改編而成,描述1950年代,CBS新聞播報人員悍衛新聞自由,對抗麥卡錫主義的事件。在看此片之前,建議要先研究一下當年的時代背景。因為這片牽涉美國重要的政治歷史,又以黑白紀錄片的方法拍攝,要是沒有先研究一下時代背景,肯定看不太懂其中的重點。

我先稍微解釋一下『麥卡錫主義』,二戰後的美國,戰爭的陰影還沒有消失,冷戰的恐怖氣氛又接踵而至。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與蘇聯對抗,另一方面在國內清除所謂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反共、排外運動,但當時因為反共勢力強大,卻被政客拿來當做打擊政敵的手段。當時的主導人物為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一九五○年二月九日,威斯康辛州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 McCarthy)在一個紀念林肯誕辰的聚會上演說,表示手上握有一份205人的名單,事實上卻是整肅異己的名單。而在當時所謂的“忠誠調查”期間, 總共有2000多萬美國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審查,無辜受迫害者不在其數,因此,以後凡對於公開指控某人有親共而不忠於國家之行為,但卻無充份證據者,也通稱為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雖然此片是由George Cloy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但George Cloy在片中倒沒有特別重的戲份或突出的表現,顯然將風采全都讓給了David Strathairn,如果有人期待George Cloy在此片中依然擺弄著他風流倜儻的魅力,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倒是David Strathairn的表演挺令人驚豔。不知是本身的氣質還是化妝技巧的關係,其鋭利的眼神,在片中儼然就是當時那個正義、堅毅的CBS主播,就是那個黑白年代的Old traditional man。

說實在,這部片有點沉,但以美學形式拍攝,全片主要是由電視台的新聞主播以播報新聞及人物對話的方式演譯。每回David Strathairn報出的新聞稿內容,都慷慨激昂動人心弦,雖然不如一般的鬥智片緊張刺激,但敘事觀點優雅精闢,文字優美,咬文嚼字,堪稱高級精彩的舌戰;做為精彩的言辯或演說,又不帶人身攻擊,可讓台灣任一場選舉辯論失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用了許多老爵士樂,串場時的女聲及薩克斯風,更為此片營造出當時的時代感及人物情緒,此片之原聲帶更榮獲2006年葛萊美獎最佳爵士演唱專輯。就算看不懂片子,聽聽片中的配樂,倒也是一大享受。

總而言之,是部好片,不過還是要聲明,對美國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還是不要看了,不然可能會嫌悶又看不懂。而如果是對台灣政治稍有涉獵的人,也不難發現McCarthyism跟台灣老蔣時代的白色恐怖非常相像,確實也有很多人將兩者相提並論,也許這部片在台灣人眼裡,更能深切感受其中非凡的意義。


七月十日

世足賽終於打完了,雖不是足球迷,卻也隨便看了幾場,最可惜的是未看到貝克漢帥哥的踢球,以及席丹最後的紅牌遺憾。足球評論太多了,今天不打算再寫一篇『從足球看xx』的文章,倒是對於央視的知名足球評論員黃健翔因為義澳賽中最後三分鐘的激動,毀了其職業生涯一事,頗有感觸。也許台灣的朋友不清楚黃健翔的播報內容,我摘取如下:

“點球!點球!點球!格羅索立功啦!不要給澳大利亞人任何的機會!偉大的義大利的左後衛,他繼承了義大利的光榮的傳統!法切蒂、卡布裏尼、馬爾蒂尼在這一刻靈魂附體!格羅索一個人,他代表 了義大利悠久的光榮傳統!在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不是一個人!……托蒂!托蒂面對這個點球。他面對的是全世界的義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球進啦!比賽結束啦!義大利隊獲得了勝利!淘汰了澳大利亞隊!他們沒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隊面前!偉大的義大利!偉大的義大利的左後衛!馬爾蒂尼今天生日快樂!義大利萬歲!”

“偉大的義大利,義大利人的期望,這個點球是一個絕對理論上的決殺,絕對的死角。義大利隊進入了八強!這個勝利屬於義大利,屬於卡納瓦羅,屬於布馮,屬於馬爾蒂尼,屬於所有熱愛義大利足球的人!”

“澳大利亞隊也許會後悔的,希丁克在下半時他們多一人的情況下打得太保守、太沉穩了,他失去了自己在小組賽的那種勇氣,面對義大利悠久的歷史,他失去了他在小組賽中那種猛撲猛打的作風,他終於自食其果。澳大利亞隊該回家了,也許他們不用回遙遠的澳大利亞,他們不用回家,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在歐洲生活,再見!”

像不像一個瘋狂的納粹主義者為拿破崙所做的歡呼,忘情之處,幾可潸然淚下!對於這三分鐘的播報,中國球迷躂伐不斷,央視以“失聲、失態、失禮、失常”評價了黃健翔的解說,再加上澳大利亞總理即將訪華,第一次播報員在央視為自己的失言公開道歉,又創了中國新聞史上的一項紀錄。當然,用納粹主義者比擬,或許有點苛刻,但說到中國傳媒的要求度,我想確實比台灣嚴謹很多,想起張雅琴晃動著半屏山頭髮,激情的新聞播報方式及日漸煽動的內容,從01台到36台再走到27台的不敗地位,竟也伴隨我們度過藍變綠又即將綠變藍的歲月,黃健翔這短短的三分鐘,顯然有如鴻毛之輕。

====================================================================

今天看完了『Capote』。

這部片算是一部半自傳電影,Truman Capote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同性戀作家。於1966年發表的作品「In Cold Blood」奠定了其文壇的地位。這部片主要就是描寫Capote在寫In Cold Blood時的一段紀錄,這部片起伏不是很大,但如果專心看的話,還是不難發現男主的內心的衝突與掙扎。因為才剛寫完『Good night,Good luck』的觀後感,實在懶得再寫一篇,所以,在此就不多寫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來看囉!

上一篇:上海記憶

冰雪特 2006-07-18 21:22:13

嗚~~我在過慘痛的暑期生活,過些日子好好交流

貝貝娘 2006-07-12 17:00:43

貼了新文章才發現你原來也上了新作
真好,真的在寫了
只是冰雪特默不作聲不知是在忙啥子?

你上海的生活看來挺好
那個主播的新聞在台北我有留意
不曉得哪來這麼激動的情緒
之後不是也有一個中央台的記者在法國輸球後在巴黎連線嗎?
被輸了球的法國人搞得連得坑坑巴巴,怪好笑的。

台北最近也很藝文
荷索影展在台北上演,可惜你不在
http://j-ent.com.tw/herzo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