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1 01:22:08fic

貧薄的好萊塢觀點―看瓶中美人

  事已至此,我終於說,對好萊塢不要抱持太多期待。Silvia Plath,美國著名女詩人,可能可以說是經典之一(說可能是因為我閱讀美國詩人作品的經驗過於不足),她的自死卻在電影貧血的鋪陳中宛如一樁社會新聞裡的三天一小五天一大的案件。

  我不是說平常人的死亡就不淒厲可悲可供借鏡省思,然而,那是Silvia不是嗎?瓶中美人的小說和長期憂鬱症病患,在在告訴我們,又是一個為火所觸的早夭天才。

  或許該說是我並不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乃至導演的預期觀眾吧。當近半過程都是快轉的看完電影後,我在製作過程的訪談中發現,從演員到導演,每個人都設定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經典愛情故事―但他們失敗了,因而感人。(別忘記那一句驚悚的台詞:我們都是各自殘缺的,直到遇見彼此,我們才得以完整―很抱歉,我不知道Silvia是否膽敢說出這樣的話去企圖挽回早已不在稈秤上的婚姻,這句話實在有太過浪漫之嫌,不像是據說詩作予人「驚心動魄的受迫感」的詩人會說出的話…)

  電影中除了沒有任何累積企圖的愛情場面外(大半交代式場面:海水中的激情相擁,傳奇的邂逅,度假小屋的假期―我相信這可能真的都是Silvia和Ted的生命場景,但是導演,你也處理得太浮光掠影了吧?簡直像是隨手從任一部好萊塢典型愛情片中擷取來的樣板),所有試圖拼湊Silvia或Ted深為才氣縱橫詩人的片段也都遺憾地很―我不懂為何那些詩句自它們口中誦出時都給我「寶變為石」的感受?―這個問句可能也適於問各劇場演繹經典劇作的演員和導演們…過如不及,做作的詮釋跟無感的背誦一樣缺乏動人力量。

  詩人是黃金,經過火的鍛鍊後自燃出一簇簇電光石火卻又久遠的感官印象,寫《躁鬱之心》和《瘋狂天才》的凱潔米森將為內在體驗的極樂和痛苦撼動的創作者們形容為Touched with fire,Silvia Plath大抵就是這樣在火中狂喜卻不得不被火焚的天才,導演卻簡單地將她驅逐到為愛而死的肥皂式劇情中,難怪網路上的普羅觀眾也不得不把票投給講述女性雙重困境(既是女人也是創作者)力度更飽滿也更深邃的The Hours。

  缺乏才氣的導演,賣點判斷錯誤的製片,於是促成了我們看見的典型好萊塢觀點傳記電影,《瓶中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