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7 11:44:21bluesea

吳江速度"為新蘇南添彩



江南已是冬天,張志昌站在吳江市盛澤鎮在建的220KV目瀾輸變電工程的工地上,心裏卻熱騰騰地頗不平靜。作為吳江市供電局的局長,張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是"又驚又喜"。"吳江的工業用電量增速實在驚人,近叁年每年的增速都超過30%,堪稱江蘇最快,電網的壓力實在太大;但讓人高興的是,顯然吳江經濟正鉚足了勁般高速發展。"
張志昌寄望身後巨大的新變電工程能盡快投產,緩解從企業和市領導紛紛向他發出"告急通知"帶來的壓力。因為最新的統計顯示,10月份吳江供電量同比增速43%,11月份更破天荒達到了56%。
與之相對應的是,吳江民資和外資的投入量、進出口總值、財政收入、GDP等主要指標在最近兩年裏翻了一番。在這個月剛剛公布的全國百強縣中,吳江史無前例地挺進前十。
當新蘇南再度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時,吳江這個地處蘇南最南端的縣級市,正以异軍突起而令人刮目相看的跨越式高速發展的態勢,一下子緊緊牽引了世界投向蘇南這片熱土上的目光,讓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
觀察吳江的經濟發展脈絡,雖然從經濟總量看,在大蘇州地區她仍排在張家港、常熟、昆山之後,但其發展勢頭之迅猛,經濟特色之鮮明,在整個蘇南都顯得非常突出。用吳江市委書記朱建勝的話來說,吳江的跨越式發展,是吳江人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打造一種"吳江速度"的必然結果。



"200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樣的話語放在很多公文或報告中,人們多半會覺得是聽膩了的套話。但在吳江市盛澤鎮黨委書記姚林榮的心裏,這句話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受。
"盛澤目前兩萬多臺無梭織機中,有一萬臺全是今年新增的,其中還包括3000臺目前最先進的噴氣織機。盛澤民營企業近年所迸發的資本投入熱情,經常讓你無法想像。"姚林榮告訴記者,盛澤今年新增民資投入高達45個億,其中21個億的投資工作量已經完成。全鎮民營企業最新統計數字是1072家。
就是這些民營企業,從1999年以來,圍繞絲綢紡織產業,每年在資本投入上都創出新高,從11億、19億、20億直到今年爆發性的45億,民資的投入規模和投入速度堪稱驚人。"吳江的工商部門現在平均每天批出6個新的民營企業營業執照",吳江市委書記朱建勝估算了一下,按照這樣的速度,吳江每年新誕生民營企業超過2000家。
數量是一方面,從單個民營企業的規模和投入看,經過前幾年第一輪的資本積累,吳江的民企出手也越來越大。姚林榮說盛澤的民企早幾年投入時基本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個幾百萬就做幾百萬的項目,現在不少民企運行進入良性循環,有5000萬就敢通過資本運作搞上億元的項目。
外人很難想像,一個吳江市竟然同時有叁家民企各斥資15億元,上馬從化工原料直接成絲的"熔體直接紡"超大規模項目。這樣的大項目,一個已夠驚天動地,但吳江一下上了叁個,且作為投資主體的盛虹集團、鷹翔集團和吳江化纖織造廠,都是民營企業。這樣的投入並非盲目,由于盛澤地區絲紡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對絲的需求接近180萬噸,一個投資15億的"熔體直接紡"項目年產絲40萬噸,叁家民企敢于同時大投入,都充分看好了市場的需求。
吳江化纖織造廠所在的南麻鎮黨委書記費雲林告訴記者,"熔體直接紡"產出的一噸絲市場價為一萬元,40萬噸的產量年銷售額就是40億元,"民營企業不傻,這麽大的投入帶來的是巨大的收益。"朱建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民間資本是一種最聰明的資本,它最具活力也最具創造性,拿盛澤地區來說,政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絲紡產業創業環境,民間資本就敢投入,想投入,快投入。
在民間資本大投入、快投入帶來的吳江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吳江的外資引進則曲折地呈現出一種後來居上的別樣風景。
此刻的吳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金久益頗為躊躇滿志,22.3億美元的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額,282家外資企業,80平方公裏的規劃區面積,省級信息產業基地說來令人自豪。但五年前他自言底氣並不足,因為吳江當時引進的外資外企並不多。每一個機會都顯得那麽重要。
金久益至今難以忘懷臺灣大同集團代表踏進吳江新廠房時的驚詫表情。
1998年下半年,金久益得知了臺灣老牌電子企業大同公司正在祖國大陸考察投資、公司代表目前人在上海的消息。當天中午金就趕到上海,面對臺商"吳江我們沒有計劃,吳江在哪裏?"的態度,金磨破嘴皮爭取到了對方短短兩個小時考察吳江的機會。初次考察給對方印象非常深刻,後來一個月裏,大同公司接連考察了兩次並決定在吳江投資,但提出要在90天建好1.1萬平方米的廠房,必須保證他們第二年4月如期投產。
吳江人意識到這是一道考驗他們的題目。
市裏領導決定,克服一切困難,高速、優質地完成廠房施工,決不讓到手的機遇飛掉。快到90天的施工掃尾期時,臺方代表來了,看到一片片廠房魔術般地出現在眼前,他沒顧細看就急迫地抬腳向剛鋪就的水泥地面踩去,結果一衹腳深深地陷了進去,大同公司代表滿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就此在金久益腦中定格。
金久益知道,吳江人的觀念和幹勁促成的"吳江速度",在讓臺商心服的同時,也將對吳江人自身產生巨大的鼓舞。
那個表情連同金久益當時心底閃過的喜悅如今衹存留于金的腦海深處,因為此後太多太多的個案,讓金久益已記不清收到了多少臺商和外商驚訝于"吳江速度"而送來的感謝狀、感謝信。



吳江民資和外資投入雙雙跨越式、超常規的發展,讓人不由得要細細回味"吳江速度"。
觀察吳江的發展,不能不說她的區位特征。這個蘇州南部門戶東鄰上海這個中國最發達的直轄市,南接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浙江,吳江市市長馬明龍說,這樣的區位以及當地"魚米之鄉"的經濟傳統,使得吳江人在改革開放中始終充滿著一種強烈的致富願望。當省委提出我省經濟發達的地區要率先發展的要求後,吳江這樣一個中不溜秋的"發達地區"究竟怎麽辦,成了擺在吳江主政者面前的一個迫切課題。
在市委書記朱建勝眼裏,吳江這樣的"發達地區"如果不調高參照系和座標系,不是向更先進的地區而是向一般的地區看齊,就有落伍的危險,"富民強市"就是一句空話。
"打造吳江速度,關鍵是能快則快,但一定要從吳江的自身實際出發",朱建勝覺得,衹有切合了吳江的各種物質力量的基礎,並且調動起吳江人的精神力量,吳江才能快得起來,才能實現構想中的跨越式發展。
很多人奇怪在別的地區為招引外資絞盡腦汁也收獲不大的同時,吳江開發區的臺資企業似乎一夜間多了起來。
而在吳江人看來,發展速度快和發展方向準是緊密相連的。
在吳江經濟開發區,滿眼看去到處是高科技電子信息企業,開發區已經成為我省七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在產品設計軟件、微電子通信產品、數字音視頻產品、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等領域,初步形成了上下游產品相對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吳江外資企業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臺資為主的IT電子信息產業,現在開發區內95%的企業都屬于這個行當。
在吸引外資上,吳江並非沒有走過彎路。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吳江也曾像其它許多地區一樣全面出擊,歐美日的外資都要要,什麽產業都想搞,但是效果卻並不理想。歷史上出過眾多狀元和進士的吳江,從現實中開始清醒而理智地認識自身。顯而易見,吳江雖然地處富裕的長叁角腹地,但既不靠江也不靠海,沒有鐵路也沒有高速公路,諸如鋼鐵、化工、造紙等需要原料和產品大進大出的項目從成本考慮就不能搞,而吳江強勢的傳統輕紡產業比重一度占到75%,從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看,輕紡的比重要降下來。
聰明的吳江人看到了朝陽產業--以電子產業為代表的信息產業。
1993年時任吳江市副市長的金久益分管經濟工作,對于當時吳江開發區發展方向的判斷,金久益說市裏當時認識到信息產業是個好東西,附加值高,運輸成本低廉,同時吳江人受教育程度較高,適宜電子信息產業。同時因為這個行業的技術屬于美國,品牌屬于日本,而制造則在臺灣,吳江確定引資主攻臺灣的電子產業。
定位理論為吳江找準了吸引外資的方向,也為實踐"吳江速度"找到了一條直路。吳江經濟開發區當時作為一個縣市級開發區,人力財力物力都有限,"大百貨店"搞不起,搞"專賣店"是一條出路。吳江人意識到,特色就是生命力和競爭力。實踐證明,吳江開發區的特色引資非常成功,從小的元器件配套企業開始,一直到顯示器、掃描儀、手機、筆記本、數碼相機的整機制造商紛紛進入,產業鏈的銜接帶動了大批相關電子企業競相落戶吳江。使吳江早先近乎空白的信息產業在較短時間內一躍成為支柱產業。
吳江市委書記朱建勝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吳江速度"也並非是在一種完全自覺的狀態下形成的,引資的定位論是被逼出來的,因為你並無實力和上海這樣的城市一樣進行全方位引資。而對于吳江目前方興未艾的民資經濟,朱建勝認為同樣是壓力推動的。
在某些官方或非官方的說法中,吳江常常被賦予"守好蘇州南大門"的角色,意思是南面浙江強大的民營經濟發展勢頭是一種強勁的挑戰。事實上,如今湖州、紹興、嘉興等地政府的工作的報告中,也無一例外地把吳江作為競爭對手。因為吳江離浙江最近,浙江民間資本流動過去非常方便。
吳江看到了靠浙江近、得風氣先這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浙江輻射、積極參與競爭的做法使吳江在這場發展速度競爭中變挑戰為機遇,並未處于下風,在一些產業領域還獲得了優勢。
以盛澤為代表的民資經濟已成為拉動"吳江速度"主力。在盛澤,"創業為榮"正成為一種共識。盛澤鎮黨委書記姚林榮說,本地、外地那麽多民營企業在盛澤投資創業,我們全都歡迎,全都給他們創造好的創業投資環境。有人說幾千家企業都做紡織,你怕不怕重復建設造成浪費?姚的視角是,重復是不好,但集中是優勢。盛澤民資的集聚、產業的集中已經形成了鮮明的絲紡板塊經濟,更為重要的是,姚覺得盛澤這個地方人們的投資觀念越來越強,在他看來,這是比投資能力更為重要的東西。正是投資觀念的強化才有當地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民資勃興推動經濟發展也是許許多多吳江人的切身感受。吳江的民資經濟目前已帶動了14萬農民走出農業,同時孕育一批"老板族",並增加了一批新興股東。如今,吳江民資經濟上繳的財稅占到45%,半壁江山之說已非戲言。由于吳江民資的常年積累,姚林榮介紹說,盛澤的員工收入已由勞動轉向勞動和投資相結合,這是一種質的變化。盛澤目前職工平均年收入一萬多元,姚設想要使職工年收入達到五萬,就一定要依靠投資等非勞動收入。
姚的目標就是要讓人人成為投資者,這對于進一步推動吳江民資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意義非凡。"吳江速度"也正是在民資經濟的不斷嬗變升級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一處源頭活水。



走馬吳江,以"吳江速度"去觀照吳江的發展,公路、工地、電網、廠房、市容處處折射出這個蘇南門戶的巨大變化,除去這些非常直觀的表象,朱建勝書記也提醒我們注意吳江人在實踐"吳江速度"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在他看來,快速發展關鍵還在人。昨天恰逢吳江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正式運行,在這個服務經濟、優化軟環境的窗口裏,記者感受到了吳江公務員為服務經濟所體現出來的一股新風。該中心常務副主任沈明興告訴記者,吳江各項行政審批現在全面提速,對此企業和群眾滿意度非常高,提速的同時是轉變政府機構工作作風,高效、透明、公正的運作機制完全順應時代潮流,順應民心,充分配合了"吳江速度"的打造過程。
觀察"吳江速度",也使人自然地聯想起吳江所處的蘇南地區面臨的發展新模式。有經濟學家在剖析新蘇南時指出,後來居上的民營經濟、園區型的外資經濟和加速發展的城市化可能是新蘇南模式的內涵。"江陰板塊"、"昆山之路"、"張家港精神"等一系列單個經濟區域的特色發展之路已經為新蘇南模式加上了獨到的注解,今天,在探索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道路上出現的"吳江速度",以其高速並舉的民資和外資、富有特色的板塊經濟,無疑又創造性地給新蘇南模式增添了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