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1 22:01:46ㄚ子
無相之相
(二)匯觀壇經無相
無相乃源於《金剛經》,其中亦常提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此四相絕諸百非,即得見於如來。本經無相之說甚多,如不立文字、但吃肉邊菜、但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無相般若、無相懺悔、不二法門....等,由於諸多已於前面論述,此處無需重論,只就無相頌與疑問品之公案討論。
壇經中六祖亦對法海言:「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所謂無相,即真如本體。凡所有相皆是執著,放下一切執著,才能見到真如。故《金剛經》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相不僅只是《金剛經》之宗趣,也是壇經的目標,實為諸佛弟子之最終境界。因為壇經將佛境界化作「無相」一詞,教示弟子修行:
懺悔品—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
無相懺法,乃教眾徒脫離一般拜懺之相,須發自內心,懺除內心一切罪過。頓教法門之懺,是當下了知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亡。必須真正體悟到「無相」的真義,方能夠在一念懺悔,頓超佛地。此無相懺是懺悔的最高境界,直接體悟如來本體清淨,沒有染污,摒除一切妄想雜念,才是究竟懺悔。懺除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愚迷,即是般若行。能行此懺,即是見性之人,猶如暗室明燈已亮,故一切黑暗永不復起。所以,能達此實相懺悔者,即是已證悟實相之聖者。
除無相懺以外,壇經還有哪些地方提到無相呢?於般若品之「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破 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無相乃源於《金剛經》,其中亦常提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此四相絕諸百非,即得見於如來。本經無相之說甚多,如不立文字、但吃肉邊菜、但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無相般若、無相懺悔、不二法門....等,由於諸多已於前面論述,此處無需重論,只就無相頌與疑問品之公案討論。
壇經中六祖亦對法海言:「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所謂無相,即真如本體。凡所有相皆是執著,放下一切執著,才能見到真如。故《金剛經》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相不僅只是《金剛經》之宗趣,也是壇經的目標,實為諸佛弟子之最終境界。因為壇經將佛境界化作「無相」一詞,教示弟子修行:
懺悔品—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
無相懺法,乃教眾徒脫離一般拜懺之相,須發自內心,懺除內心一切罪過。頓教法門之懺,是當下了知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亡。必須真正體悟到「無相」的真義,方能夠在一念懺悔,頓超佛地。此無相懺是懺悔的最高境界,直接體悟如來本體清淨,沒有染污,摒除一切妄想雜念,才是究竟懺悔。懺除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愚迷,即是般若行。能行此懺,即是見性之人,猶如暗室明燈已亮,故一切黑暗永不復起。所以,能達此實相懺悔者,即是已證悟實相之聖者。
除無相懺以外,壇經還有哪些地方提到無相呢?於般若品之「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破 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