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00:00:00

文章分享-其實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以暫停

我一直以來都非常熱愛旅遊。之前在一部美劇裡看過一句台詞,印象很深刻:「房子是我們為自己打造的牢籠,就像車和智慧型手機。我們以為有了這些會變得更聰明,其實反而更笨了。在旅行中,你不斷遇見新的城市,獲得重新擁抱自己國家的機會,而不只是在電視上或者網上看到的那樣。」

正所謂「生活在別處」,34天的旅遊就可以讓自己逃離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重獲新生。從我工作以來,除去日常開銷,我有很大一部分花費都用在了旅行上。只要有假期,不管是3天的端午假期還是7天的國慶長假,我一定不會在國內待著。印度小山村裡冰冷的空氣,加勒比海翠綠的海水,土耳其迎著日出的熱氣球,斯里蘭卡午夜璀璨的星空,拿坡里彷彿火焰般鮮豔的晚霞……很多個這樣的時刻,我都覺得自己又重新從高壓的都市生活中活過來了。然而幾天之後結束假期,坐紅眼航班飛回國,有時候還因為時差,需要從機場直奔公司打卡上班,瞬間就被打回冷冰冰的現實。很長一段時間裡,如果被問到夢想是什麼,我會回答,環遊世界—這可能也是大部分年輕人的回答。如果實現財富自由,再也不用工作,每天遊山玩水去不同的地方感受新奇,不用急著第二天結束假期回去工作,該有多好啊!

一本書的出現改變了我的想法。這本書是我在讀了《富爸爸窮爸爸》之後,再一次刷新我三觀的書,叫《每週工作4小時》。書裡說,旅行只是選擇之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為自己多爭取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並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它們。換句話說,短期旅遊不過是我們為了面對長期高壓工作,給自己製造的止痛藥,但實際上「治標不治本」,短暫休息之後,我們依然需要回到工作崗位。我們應該追求的其實不是短期的旅遊,而是長期的自由。

 

《每週工作4小時》的作者提摩西.費里斯在書裡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每天工作12小時、每週工作6天、以「玩命工作」的敬業精神為自豪的工作狂,蛻變為一個每週僅工作4小時的有錢有閒人士。雖然工作時間減少了很多,但他的月收入卻上升到5萬~10萬美元。與此同時,他可以舒舒服服地環遊世界,做一個超級數位遊民。他在阿根廷贏得了探戈比賽冠軍,在歐洲玩摩托賽車,在巴拿馬潛水,在日本學習馬背騎射……

提摩西認為,少做並不意味著懶惰,重要的是高效,而不是忙碌。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合理分配時間,只做重要的事情以減少工作時間,同時透過減少設定的工作時限來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個觀點有點像管理學中的「帕金森法則」:任務的重要性和複雜度與所分配的完成任務的時間密切相關。簡單理解就是,同樣的任務,如果給你一週去完成,你需要保持高效的工作節奏;但如果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就變成了一場精神磨難。因為短時限要求精力高度集中,這樣做出來的產品通常比長時限下做出來的好,甚至品質更高。很多情況下,因為每天有8小時的時間要填滿,我們才會用8小時去完成工作。但如果有一件緊急的事情需要我們在2小時內做完,神奇的是,我們往往會在2小時之內出乎意料地完成工作。

 

所以,提摩西覺得工作不應該佔用我們全部的時間,工作和生活、娛樂、休閒的界限也沒必要那麼明確。直到今天,他也一直在實踐自己提出的理論,過著他書裡寫到的生活:「告別朝九晚五,旅居世界各地,邁入新貴階層。」而所謂「新貴」階層的財富,在他看來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自由。

就如同他在書裡說過的一句話:人們根本就不想要100萬美元,人們想要的是那100萬美元能買到的生活體驗。

我曾經也以為追求財富自由,是為了再也不用工作。但後來我體驗過沒有工作時無所事事的生活,發現自己根本就閒不住。我在東南亞旅居的時候,漸漸發現去海島、去度假村、去曾經嚮往很久的城市,都不再能那麼令我感到興奮了。我更想與人產生連結,要創造價值、學習新東西、找事情做,總覺得人不能閒著,得找點事做。

 

很多人覺得工作很久之後去海邊休息一個星期是給自己充電,但如果真讓你在海邊休息一年什麼也不做,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生活。短暫的休息會讓你保持對假期的新鮮感,但是無限延長的休息,只會帶來消極和懶惰。

即使你有了很多錢,每天無所事事,也並不會給你帶來快樂。人生一旦失去目標,就連曾經我們最熱愛的旅行,最終也只會變成日復一日的打磨時間罷了。

 

哲學家蒙田說過:「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在家中閒居,盡可能地不讓自己被俗務纏身,我本以為,什麼都不幹,只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就可以怡情養性。可是,事實跟我料想的不太一樣,這樣的狀態維持得越久,我的心就越沉重,越難以振作。」

 

所以,我們所追求的財富自由,並不是要逃離工作,而是要改變工作的意義。

現代社會常常強調「工作生活平衡」,是因為我們在潛意識裡把工作與生活當成了兩個對立面。工作是為了賺錢,而生活是為了放鬆。但是大部分人放鬆的方式,不過就是消費,然後為了填補放鬆帶來的缺口,繼續拚命賺錢。

 

但是,當我們觀察整個人類歷史,就會發現,那些度過幸福一生的成功人士,大多是沒有工作與生活的邊界的。他們熱愛工作,也熱愛生活,他們在生活中愉快地工作、創造價值,也在工作中放鬆地享受生活。瘋狂工作然後用旅遊麻痹自己或是工作幾十年後徹底退休對於他們來說都不夠理想,他們追求的是最基礎的財富自由和更重要的時間自由。

 

比如有些人會選擇「兼職退休」:在退休後,做一些兼職工作,例如做自媒體、寫小說或者去咖啡店或青年旅社打工,做自己喜歡的同時也能賺到一點錢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時間,還可以增加資金收入。還有的人會選擇「間隔退休」,有點像我們常說的間隔年,就是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以暫停,而不是非要等到自己達到一個硬性的前提條件。

前面提到,如果想徹底退休、完全靠利息生活,你需要存夠25倍於一年生活費的費用。但是,如果你只要間歇性退休一年或是兩年呢?那你只需要存夠接下來一兩年的金錢,就可以提前去體驗退休的生活。例如,我在北京一年的生活費是10萬元,我只需要存夠10萬元,就可以給自己一個間隔退休年,即使不做任何與賺錢相關的事情,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在此基礎上,擁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嘗試,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讓工作和退休生活交織在一起。

 

兼職退休、間隔退休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更高效地工作,也都是一種尋找、探索、創造的旅程。你也完全有可能在體驗退休之後,發現退休生活根本不需要你以為那麼多的錢—就和去到東南亞旅居之後的我一樣。

 

比如現在的我,就對短期旅遊不那麼感興趣了。我去過很多國家和城市,但在我看來,如果只是幾日的觀光旅行,即便再深度地旅行,都無法真正地和一座城市建立深層次的聯繫。旅遊彷彿一個美好濾鏡,你看到的大多數風景是這個城市精心準備、要展現給遊客的最美好的一面。而只有住在一個地方,在那裡生活,看過它的美麗與友好,也看過它卸下妝容的另一面後,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愛上它。因此,旅居生活是一種完全超越於旅遊之上的優質體驗。

 

例如我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每個地方一住就是一個月。時間很充裕,每天也都過得很充實。在吉隆坡,比較多的日子裡,我會早起去樓下的便利店吃個早餐,然後找一家舒服的咖啡店,點一杯冰拿鐵坐一整天,做設計、寫代碼、寫作、剪視頻、研究投資。傍晚沒有那麼曬的時候,就出去走走逛逛,去附近的夜市找一家小餐館吃個晚餐,然後回家繼續看書,有時看一部電影或者美劇。偶爾去電影院看場電影,逛逛美術館,路過不同的商場進去逛逛,躋身遊客當中感受熱鬧,也很開心。

 

現在的我每週工作時間其實也不算長,我不用再身心疲憊地加班,也不再無所事事,而是能夠在生活裡獲得工作的靈感,又在工作中表達我對生活的感悟,這樣的狀態讓我感到非常滿足。因為時間可以自由安排,當我想旅行的時候,我可以隨時出發,換一個城市短暫生活,認識新朋友,在新鮮的環境中產生與一座城市的連結,當然,也可以在各式咖啡店裡工作,這和以往那種觀光式的旅遊完全不同。

這就是擁有被動收入後的好處—一定程度的財富自由下的工作,可能是為了自我實現、獲得成就感或是追逐自己的興趣,而不只是為了賺生活費,也不會只以金錢報酬為衡量標準。你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一邊生活。你不再需要用旅遊來麻痹自己,因為自由已經成為你長期的狀態。我們想透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提前退休,並不是只關心銀行餘額,而是要學會用錢買回我們的時間,去過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賺到多少錢,也不是走過多少國家成為旅行達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擁有選擇的能力。

 

下一次當你很想去旅遊的時候,不如回想一下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延遲滿足。說不定放棄這一次的旅遊,把這筆錢換成一份能帶來收入的資產,也許它會在幾年後為你帶來隨時隨地享受旅行的自由生活。

KYS 2024-08-21 12:30:31

很好的見解!!財富自由???時間自由???意願自由???都很需要!!
我正處於即將要退休的年齡,您的文章讓我多了一些想法,趁著還沒退下來也沒這麼忙的時間,思考一下未來的步調和方向!!

版主回應
很多人都說退休之前要想清楚,因為退休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2024-08-25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