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8 23:42:10鯊魚
情感的放逐《陽陽》(Yang Yang)
導演:鄭有傑
編劇:鄭有傑
年代:2009
外在是一部闡述愛情的影片,內部則探討家庭的關係,遊走在兩者之間,明顯描繪愛情,以留白處理親情,在情感的矛盾、衝突與認同中交織出一部情感動人的作品。
故事講述,女主角陽陽(張榕容 飾)來自中法混血的家庭,再婚的母親帶著她進入一個新的家庭,在學校是田徑隊選手的她和隊長黃紹恩(張睿家 飾)產生了感情的火花,但紹恩卻已有了女友,且正是陽陽新家庭的姐姐,漩在這三角關係中最後陽陽選擇離去,靠著亮麗外表的她進入了演藝圈,也正因中法混血的緣故,經常接到飾演法國女孩的角色,但她一直不願面對自己與法國(父親)間的關係,在這愛情與親情間都無法尋獲的認同,就彷彿田徑選手的她不斷的奔跑,是逃避還是追尋?
影片首先讓我體認到特別,也是片中所一直強調的意念,陽陽雖來自中法混血的家庭,並且法國父親是處於缺席的狀態,但陽陽並沒有如傳統戲劇中的角色,上演萬里尋母(父)的戲碼,或者嘗試經由照片、故事與事物等等來靠近缺席的父親或母親。此片完全顛覆這傳統意念,反讓陽陽對自己的生父抱持著一股排斥甚至帶有厭惡的心態,這種她與父親間的留白關係一直貫穿全片,形成某種特殊的敘事意念,因為在許多劇情片(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典型的敘事手法不外乎在片頭丟出一些問題或懸疑,然後隨著情節的推進與觀者對角色的認識,再一一給予解答和解決,以填補觀者心中空缺的一塊。
但在此片中我們跟隨故事的進展到最後,導演仍沒有正面處理所拋出的疑問,這乍看來似乎像導演犯了戲劇上的缺失,但其實就以此片的整體脈絡來看,這種留白(疑問)的處理手法,我們觀者的疑惑與空白,也就等同片中陽陽對生父的空白。她不願面對也不知道自己生父的下落,所以片中一場戲處理她與黃紹恩在一家醫院的走廊,看到一張攝影展中的照片,被攝者赫然就是陽陽跑步時的模樣,但作者的名字卻是外文,當紹恩還在疑惑作者是誰的時候,陽陽卻已離去,事後紹恩查出作者的來歷而告訴陽陽後,卻受到她的一陣怒罵。
此後一直到片尾導演沒有確切的告訴我們照片的作者是誰,與其背後的故事,但我們都不難看出其實也就是陽陽的法國父親,這樣的留白開拓了觀者有多層面的想像空間來形塑此片,從這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陽陽的父親似乎仍居留台灣,不時暗中探望著她,並且也還擁有某種父親的關愛或關注,若再以整場戲來看,陽陽激烈的反應也可猜出也許過往她們曾有一段傷痛的記憶,而導致家庭的破碎,雖然片中並沒有呈現出這一面,只透過幾場戲和陽陽對法國的抗拒態度(不願意學習法文,當演員後對演出法國女孩的角色總是有高度的心理掙扎),這種留白比直接的訴說更帶出了戲劇性的強度,我們生活中有時所存有的空白不就在某程度上就是我們不願面對的事物嗎?這留白的手法也是李安一直以來所擅長的。
而陽陽所不願面對的卻在他人眼中成為一種理所當然,在一場戲的呈現,陽陽臨演一齣偶像劇,扮演一位來自法國的女孩介入他人間的愛情成為第三者,她苦心背誦法文台詞,卻在臨上場被更改,不諳法文的她只有被迫改戲,變成只需要受一個耳光便完戲。這樣的刻板印象卻常常支配我們對他人的看法,而過度化約一個人背後複雜的故事與生命經驗,有趣的是導演也巧妙的將這場戲中戲再結合了戲中陽陽成為姐姐與紹恩間的第三者關係,形成強烈的呼應。
所以當陽陽接下另一齣飾演法國女孩尋找父親的角色,在一場戲中是他來到父親的屋內,得知父親已過逝,屋內卻擺著許多父親偷拍她的照片,她必須蘊釀出傷痛的情感。陽陽的確在戲中「表演」出悲慟的一面,不過這種心境是出自原本戲中導演安排的意念嗎?(追尋父親的哀傷)還是另一種複雜的心理,戲中戲的安排也許是一種理想,而陽陽則表徵了現實的一面。
在眾多的青春紀實的影片中《陽陽》有著它的特別之處,影片運用許多手持攝影、逆光取鏡和失焦的處理,來營造出青少年時期的慘綠生活與對生活所充斥的不安感,也另人欣喜的是片中採用大量的長鏡頭卻不再是定鏡的處理,擺脫了台灣電影長鏡頭的沉悶感,而是以流暢的動鏡來交待和刻劃角色間的關係和心理的描繪。
片中的事件若單獨來看都是老掉牙的題材,但導演將兩者融合後再重新演繹出新的想像空間,並且變化出不同層次的意義,其意念的處理頗具巧思,再配合攝影強烈的風格和林強的音樂,呈現出這部情感真摰的電影。
編劇:鄭有傑
年代:2009
外在是一部闡述愛情的影片,內部則探討家庭的關係,遊走在兩者之間,明顯描繪愛情,以留白處理親情,在情感的矛盾、衝突與認同中交織出一部情感動人的作品。
故事講述,女主角陽陽(張榕容 飾)來自中法混血的家庭,再婚的母親帶著她進入一個新的家庭,在學校是田徑隊選手的她和隊長黃紹恩(張睿家 飾)產生了感情的火花,但紹恩卻已有了女友,且正是陽陽新家庭的姐姐,漩在這三角關係中最後陽陽選擇離去,靠著亮麗外表的她進入了演藝圈,也正因中法混血的緣故,經常接到飾演法國女孩的角色,但她一直不願面對自己與法國(父親)間的關係,在這愛情與親情間都無法尋獲的認同,就彷彿田徑選手的她不斷的奔跑,是逃避還是追尋?
影片首先讓我體認到特別,也是片中所一直強調的意念,陽陽雖來自中法混血的家庭,並且法國父親是處於缺席的狀態,但陽陽並沒有如傳統戲劇中的角色,上演萬里尋母(父)的戲碼,或者嘗試經由照片、故事與事物等等來靠近缺席的父親或母親。此片完全顛覆這傳統意念,反讓陽陽對自己的生父抱持著一股排斥甚至帶有厭惡的心態,這種她與父親間的留白關係一直貫穿全片,形成某種特殊的敘事意念,因為在許多劇情片(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典型的敘事手法不外乎在片頭丟出一些問題或懸疑,然後隨著情節的推進與觀者對角色的認識,再一一給予解答和解決,以填補觀者心中空缺的一塊。
但在此片中我們跟隨故事的進展到最後,導演仍沒有正面處理所拋出的疑問,這乍看來似乎像導演犯了戲劇上的缺失,但其實就以此片的整體脈絡來看,這種留白(疑問)的處理手法,我們觀者的疑惑與空白,也就等同片中陽陽對生父的空白。她不願面對也不知道自己生父的下落,所以片中一場戲處理她與黃紹恩在一家醫院的走廊,看到一張攝影展中的照片,被攝者赫然就是陽陽跑步時的模樣,但作者的名字卻是外文,當紹恩還在疑惑作者是誰的時候,陽陽卻已離去,事後紹恩查出作者的來歷而告訴陽陽後,卻受到她的一陣怒罵。
此後一直到片尾導演沒有確切的告訴我們照片的作者是誰,與其背後的故事,但我們都不難看出其實也就是陽陽的法國父親,這樣的留白開拓了觀者有多層面的想像空間來形塑此片,從這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陽陽的父親似乎仍居留台灣,不時暗中探望著她,並且也還擁有某種父親的關愛或關注,若再以整場戲來看,陽陽激烈的反應也可猜出也許過往她們曾有一段傷痛的記憶,而導致家庭的破碎,雖然片中並沒有呈現出這一面,只透過幾場戲和陽陽對法國的抗拒態度(不願意學習法文,當演員後對演出法國女孩的角色總是有高度的心理掙扎),這種留白比直接的訴說更帶出了戲劇性的強度,我們生活中有時所存有的空白不就在某程度上就是我們不願面對的事物嗎?這留白的手法也是李安一直以來所擅長的。
而陽陽所不願面對的卻在他人眼中成為一種理所當然,在一場戲的呈現,陽陽臨演一齣偶像劇,扮演一位來自法國的女孩介入他人間的愛情成為第三者,她苦心背誦法文台詞,卻在臨上場被更改,不諳法文的她只有被迫改戲,變成只需要受一個耳光便完戲。這樣的刻板印象卻常常支配我們對他人的看法,而過度化約一個人背後複雜的故事與生命經驗,有趣的是導演也巧妙的將這場戲中戲再結合了戲中陽陽成為姐姐與紹恩間的第三者關係,形成強烈的呼應。
所以當陽陽接下另一齣飾演法國女孩尋找父親的角色,在一場戲中是他來到父親的屋內,得知父親已過逝,屋內卻擺著許多父親偷拍她的照片,她必須蘊釀出傷痛的情感。陽陽的確在戲中「表演」出悲慟的一面,不過這種心境是出自原本戲中導演安排的意念嗎?(追尋父親的哀傷)還是另一種複雜的心理,戲中戲的安排也許是一種理想,而陽陽則表徵了現實的一面。
在眾多的青春紀實的影片中《陽陽》有著它的特別之處,影片運用許多手持攝影、逆光取鏡和失焦的處理,來營造出青少年時期的慘綠生活與對生活所充斥的不安感,也另人欣喜的是片中採用大量的長鏡頭卻不再是定鏡的處理,擺脫了台灣電影長鏡頭的沉悶感,而是以流暢的動鏡來交待和刻劃角色間的關係和心理的描繪。
片中的事件若單獨來看都是老掉牙的題材,但導演將兩者融合後再重新演繹出新的想像空間,並且變化出不同層次的意義,其意念的處理頗具巧思,再配合攝影強烈的風格和林強的音樂,呈現出這部情感真摰的電影。
鯊魚
2009-06-20 16:55:42
你好
已將影評mail過去
有問題再留言告知
謝謝
雷公電影
2009-06-19 17:38:50
您好,
我們是發行陽陽的雷公電影公司
謝謝您對陽陽這部片的喜愛,可否讓我們將您的這一篇文章轉載到官方部落格呢?
由於您的blog鎖右鍵,
若您同意,麻煩您將文字檔寄到sharleen@zeusfilm.com
再次謝謝您
您好,我是明日工作室的行銷企劃王民嵐,我們即將於8/7-14日於絕色影城放映2009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黃羊川」,誠致的邀約您露出「黃羊川」的電影資訊,如果您願意的話,請寫MAIL給我(people@tomor.com),我會盡快寄送電影資料予您,若此留言造成您的不適及困擾,請您多多見諒
祝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