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9 23:04:48鯊魚

用音樂思考社會《解構嘻哈》(Hip Hop: Beyond Beats and Rhymes

導演:Byron Hurt
編劇:Byron Hurt
年代:2006

嘻哈((hip hop)文化起源於黑人族群社會,台灣社會至今四處也都可窺見嘻哈文化的痕跡,如:導演林育賢拍攝一部關於塗鴉的記錄片《鴉之王道》(2002);最近由聯影發行商所引進的記錄片《街舞開戰》(Planet B-Boy,2007),記錄了國際性街舞大賽;再到流行音樂中MC Hotdog的饒舌樂創作,都深受嘻哈元素的影響,但當我們回到這文化的結構當中去逐一檢視,可以發現其中所深藏著許多文化與社會問題:物(性)化女性、渲染暴力、排斥同志族群、追求絕對的陽剛男性形象。因此這部記錄片不只是討論嘻哈音樂文化的發展,而是藉由其歌詞的內容、MV的影像符號等,來深入與探討整個美國社會文化的問題。尤其是著墨於暴力與性別歧視的問題。

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曾以《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 ,2002)來探討與質疑美國對槍枝與暴力問題的管理。現在此片以嘻哈饒舌樂中的詞意,同樣對暴力提出質問,為什麼嘻哈音樂的歌詞總是充滿著殺人、幹架、槍殺等許多暴力的字眼,由此觀點出來看檢視當下黑人社群在美國社會的處境,他們大部份都是底下層的人民,甚至有被政府遺忘的,充滿犯罪且貧困的小鎮,更不用提他人潛存的種族歧視的有色眼光,在這背景之下,黑人們對社會或政府體制的不滿,與人生無處發洩的憤怒都一一在歌詞中顯露出來,而對黑人來說是一種生活上的共鳴,有趣的是嘻哈音樂也受許多白人歡迎,有人從音樂性出發,有人希望藉著嘻哈音樂來認識黑人文化,但在這潮流之下,這充滿暴力性的文化便渲染開來。然後在搭配上嘻哈文化中所強調的與崇拜的陽剛男性特質,男人等同有暴力的魄力、擁有女性與財富,這是否也間接的合理化男性暴力與物化女性的權力。

導演對這性別與跨性別問題也都也客觀的處理,他訪問了許多嘻哈女歌迷,他們對MV中女性被物化與性化的形象的見解,也找來變裝的男性,訪問他們關於嘻哈文化中恐同的眼光。通過導演對這些文化脈絡的處理,可以看出他先展現黑人種族的地位問題,然後延伸到一個社會性問題-暴力,再下一層談到黑人女性被剝削的一面,然後是更下一層的同志歧視,以這種環環相扣的關係,來解構嘻哈文化中所存在的諸多弊端與扭曲的社會態度。

導演透過這時下流行的主題,來反思美國社會長久以來所具有的問題,並經由多層面的社會觀來思考,除了使我們認識嘻哈文化外,更對其中所反映的社會性問題有深入的體認,不論就形式結構或內容而言,都把握到一定的水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