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9 15:15:58鯊魚

恐懼的代價(The Wages of Fear)

原文:Salaire de la peur, Le
原著:Georges Arnaud
導演: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
編劇:Henri-Georges Clouzot
年代:1953

故事是敘述南美一個叫Las Piedras的村莊裡,居民過著貧困且環境惡劣的生活,人們大多處於失業的狀態,在炎熱的酷暑下人們只能閒坐在酒吧前無所事事,並且感嘆道:如果能有一份工作的話我將會多麼的快樂阿!這開場便說明人們毫無出路的生活苦境,男主角馬里歐(Mario)更說道這地區有許多可怕的疾病,在惡劣的衛生環境中四處充滿著蜘蛛蚊子等昆蟲,但最致命的是「饑餓」導致大量村民的死亡。這種近似禁閉感的詮釋,更透過過片酒吧前休息的客人,身上被投射出高密度的條紋陰影,代表某種生活的無出路猶如身在牢獄之中的苦悶。

喬(Jo)是位失敗的商人在困境的逼迫下來到這貧困的村莊,並遇到同鄉的馬里歐,喬雖穿著西裝筆挺但已身無分文,當他得知過往老友奧伯利安(O’Brien)在此地當S.0.C美國石油公司的駐地老闆時,前去尋求幫助卻遭拒絕。直到有一天油井爆炸引起重大傷亡,奧伯利安招集村民說道要送大量的硝酸甘油要撲滅大火,但硝酸甘油是極度危險的炸藥,石油公司在會議中決定以重金僱用村中善於開車的村民進行此任務,儘管是個九死一生的危險任務村民仍是紛至沓來渴望通過測驗以取得機會,最後由馬里歐、他的室友魯吉(Luigi)、被酒吧老闆解職的賓巴(Bimba)和另一位村民獲得資格,就在臨行時那位村民「意外」失蹤便由喬遞補,路途上展現出許多相當驚險且動人心魄的緊張畫面,如:越過顛簸不平的道路、懸崖邊的平台支架崩塌、炸毀巨石等等,當這些難關都渡過後由魯吉和賓巴駕駛的卡車仍意外的被炸毀,而喬也不幸因斷腿而喪生,唯一完成任務的馬里歐,在回程的途中卻因駕駛失當而墜入山谷死亡。縱觀起來全片可以大約分幾個段落來觀看:對村莊與人物的介紹、任務的委託、執行任務的過程、悲劇結尾。

有人曾將此導演喻為法國的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其實並不完全貼切(至少在此片中),希區考克是帶有高度的懸疑緊張的情緒於其中,克魯佐雖然營造出許多緊張的氣氛,但重心都擺置在生死瞬間、間不容髮的緊張感,而非懸疑詭譎的氛圍。而兩者更不同的是克魯佐在此片在某程度上是以寫實的筆觸捕捉南美村莊中人民生活艱困的一面,甚至不惜以命作財富的賭注,接受極具危險的任務。在第一段中已可看出村民的清苦與環境衛生的惡劣,如:魯吉便是因為從事水泥匠工作的關係,使他的肺部受損,在醫生的診斷下已時日無多,這才激發他以命一賭,希望獲得報酬後安享餘日。而另外一位村民因為沒有被選上而上吊自殺,更令人心痛的是他臨死前寫給母親的信還說道自己已找到優渥薪資的工作。

而第二段美國石油公司的任務委託,此處可再分為兩部份(任務會議與消息發佈),在最初的討論會議上,眾人為不冒險已方的工人犧牲,加上工會的管制條例如果出意外將引發不可收拾的爭議,於是奧伯利安便將主意打在那群失業的村民身上,甚至說道:他們沒有工會也無家庭等負擔,即使被炸死也不會有事後的抱怨。此時便有人附和以低廉的工資打發便可,最後是在奧伯利安的堅持下才決定以巨額的工資號召勇夫。這場戲便透露出濃厚批判美國資本社會的意味,他們來到南美採取石油,以低廉的工資聘任當地的村民進行高危險性的工作,在意外發生後卻只賠償少許的金額,這在另一場村民抱怨的戲中便可一覽無遺,這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搾完全符合馬克思(Marx)所提出的「剩餘價值」論的剝削,高層以犧牲底層人民來追逐自我利益。這種階級差距也在片頭的村莊環境介紹時表現出來,可以看到標誌著S.0.C的吉普車與摩托車在村莊呼嘯而過,對比著騎驢與步行的村民。

當消息發佈全村後,大家蜂擁而來進行報名,在此有趣且具幽默的表現,是所有前來報名的村民都說道自己的職業是「卡車司機」,可見眾人都渴望得到這份工作即便在得知所運送的炸藥威力驚人仍是趨之若鶩,幽默外也增添許多傷感,這背後其實便意味著人們找尋工作的困難與生活的困窘,不論工作如何危險都不惜撒謊或大打出手來獲得機會,這意念也貫穿到下一場測驗的戲,以開車技術的優劣做為篩選,在等待測試的人便以小手段來消除對手。

在運貨的過程主要有兩個「表現」與「詮釋」的重點,表現的是驚人畫面的緊張設計,如:在懸崖腐朽的木頭平台上,馬里歐的卡車先因車輪打滑而慢慢逼向平台邊緣,在以枯枝壓在輪胎做為緩衝後,雖順利上坡但車身卻勾到支撐平台的鋼索,馬里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猛力加速上坡,使鋼索猛然崩解,剎時整個木頭平台瞬間失去拉力墜下懸崖。其後在以硝酸甘油炸開巨石也是營造出類似的緊張感。

詮釋的方面在於角色性格的描繪,喬是四人當中已上了年紀的人,原本他是後補的人但他卻使詐將另一人關起以代替他的位置,雖然他不承認自己的年齡衰老,但在剛上路他便因壓力的負荷而嘔吐起來,在懸崖的一場戲他因害怕危險而獨自躲藏起來,他的懦弱表現對比他先前在酒吧中挑釁魯吉的戲,在劍拔弩張的緊繃氣氛中他是獲勝者。這兩場戲明顯便可展現出人性血氣方剛的鬥狠,與真正面對生死存亡關頭的退縮,面臨死亡的威脅再多的勇氣都化為烏有,只殘剩人性的脆弱,在此我們很難去非難喬的貪生怕死,他徘徊在財富與死亡間做矛盾的掙扎,表徵出人性脆弱不堪的一面。馬里歐相對於年邁的喬,他擁有某種程度上男性霸權的表現,如:他對女友無情且不耐的對待,女友擔心他的安危他卻將她摔下車而去,而對喬也可看出,同是懸崖的戲,喬在卡車後指揮著倒車的距離,但駕駛的馬里歐不顧車尾喬的安危與呼叫執意將車倒到底線,卻差點將喬撞落山谷。另外,在卡車陷落石油泥沼的戲,喬一樣在車前指引並清除障礙物,中途喬的腿被巨大的樹幹給壓迫住而無法動彈,但馬里歐卻執意一股作氣衝出石油泥淖中,竟硬生生的從喬的腿上壓過,導致他最後在車上不支死亡。

馬里歐固執的態度透露出人們追逐財富下不惜犧牲他人的態度,這不僅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在這人人自危的落後社會上,大家都急欲脫離貧苦的生活,這在徵選卡車司機便明顯可見。而喬則是更深刻的體現出財富與死亡間的矛盾掙扎。

全片兼顧了外在的視覺效果與內在的人性刻劃,雖然在某些場面緊張感的營造過於刻意鑿斧過深,但整體而言所省思的社會與人性的問題都具有強烈的批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