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7 00:16:05鯊魚

青春提琴

我們認識到的自我往往都是透過他人的眼中,尋找蛛絲馬跡,但在傳統主流價值籠罩的社會下,卻抹煞著壓抑著那些邊緣的人,這傳統思維的潛移默化最後造成人們價值觀的保守與視野思維的狹隘,進而無法體會更深層與多面向的社會曲線。

影片的衝突軸線主要環繞在男性團體與審美價值上,此倆議題乍看來頗具嚴肅性,但導演以輕鬆的家庭喜劇做了頗具寫實筆觸的詮釋,是部家庭通俗喜劇,女主角漢娜是位缺乏信心的胖女孩,因為身材與面貌不佳的關係,造成心理的挫敗,這壓抑的心態使他在表演常衝到廁所嘔吐,而她在一開始的練琴也是關在黝黑的地下室中,昏沈的燈光與狹窄的空間,表現出她缺乏自信與壓迫的一面。

學校中的爵士樂團,可說是父權社會的縮影,因為過往都是由男生擔任,當漢娜打敗另一男生被獲選上入團後,卻遭到其他男生的排擠,如:當她獲選後,收到團員中的紙條,要她課後到男生更衣間合解。漢娜依約前往後,居然看到四個團員一絲不掛的站在更衣室中,用裸露的方式使她難堪,這一場的安排,表面上是男生粗糙且低級的舉動,而內在傳達出團員(男性)與漢娜(女性)的身體差別,只是妳沒有跟我們一樣的生殖器,就不承認妳是我們的一員,這也呼應著團員中的路易,在一開始的辯論賽中所提的論點:男性與女性身體上基本的差別,這種不同導致了諸多社會結果,這可說是一項社會傳統,而他們的樂團正符合這樣的傳統。由此看出,他們寧願接受刻板的傳統觀念,而不願接受漢娜大提琴上的才華,父權社會或某種主流價值,在認同與接受上往往是符合他們視覺標準上的層面,而抗拒他們實質存在的內在。

她的彆扭性格與缺乏信心,可說是在青春期的反叛與社會壓抑所致,也矇蔽了她去正視自我的機會,這也使她在與社會互動下造成無力感,在一場她與友人去逛百貨公司的戲,意外團員中的兩位男生也在場,他們私自把她看上但因身材問題所以放棄的一件性感胸罩,給偷偷放到她袋中,並請人去搜查,但無辜的她即使知道搞鬼的人,甚至看他從自己面前走過,卻無法理直氣壯的為自我辯護,最後靠通知姐姐才得以平息。

在片末,當她逐漸認知到自身存有的價值與才華,並與樂團中的一位男生曖昧往來後,一幕是她早上沐浴後走到鏡子前,鏡子呈三面,映照出她一正兩側的樣貌,這鏡頭利用鏡子的多面,說明了每個人所具有的不同層面,不論美或醜都只是其中一面,端看自我如何去真誠的看待。透過鏡子漢娜似乎從自已的眼中真正認識了自我,而非一開始獨立坐在床上,對母親抱怨著自己樣貌醜拙,並羨慕她人的美貌。
到底是要先快樂才有好心情瘦,還是瘦了之後才擁有快樂的心情。這是影片第一場戲中漢娜與母親的辯論,但如果當自身都無法認識自己時,又如何能快樂呢?外在可以改變或偽裝,但內在卻是天賦或自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