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7 11:05:34鯊魚
次等悲劇(MINOR MISHAPS)
次等悲劇(MINOR MISHAPS)
家庭是社會團體中最小的社會單位,也是人們從一出生便最早接觸「社會化」(socialization)階段的團體。但曾幾何時親人間的貌合神離取替了彼此間的噓寒問暖。
影片以父親約翰的家庭,延伸到兩個兒子與兩個女兒的家庭關係,大兒子因為事業忽略家人;另一兒子則面臨太太外遇彼此關係接近瓦解的狀態;二女兒是失去創作靈感的畫家;小女兒在失去母親後,把依賴重心轉移到父親身上,最後在同事身上找到愛情的慰藉。
全片經由事業與情感關係做為題旨詮釋的導引,約翰為了生計(老年生活)遲遲不肯退去夜班的工作,終致引發心臟病的復發。大兒子每天工作到夜深,片中我們從未看到他與家人(太太、小孩)同桌晚餐,讓他太太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欲趕他出門。二女兒是自由藝術工作者,卻遇到創作瓶頸。
在大兒子與太太的關係描述中,雖然太太最後把他掃地出門,乍然看來或許感到她沒能體恤丈夫辛勞工作的一面,但當他深夜回家時從來無法與小孩相聚,一個鏡頭甚至捕捉他一進門便踩到地上的玩偶,表現出他與小孩的疏離,諷刺的是我們看到他與下屬(櫃台接待員)兒子間的互動,卻未曾看到他的小孩在片中出面過,因此我們能怪罪他太太的無情嗎?但導演也呈現大兒子工作的一面,他確實工作纏身並非花天酒地的淫亂生活,確實因為誤傷女員工而帶她到醫院,以致與家人的承諾失約,如此看來我們不該同情他嗎?導演演繹的巧妙之處便在於,她不輕易去二分人性的好與壞、善與惡,而是準確的再現出生活上人性複雜的面向(外在與心理),在點到為止後讓觀者自行解讀或填空。
另外特別的是對二女兒的描述,片中最大的重點是她懷疑父親與小女兒間不倫的越軌行為,只因他們間的生活互動過於親密(如:幫父親按摩),她甚至為此歧視父親並將咖啡朝他潑去,對小女兒也是百般質問,最後父親為了證實自身清白,自行找上她,但在她將信將疑的態度以對下約翰心臟病發,到此我們都會批評二女兒的行為過火與高度的疑心病,但其後的一場戲中,她默然的說出自己幼時被性侵的事件後(非父親),我們才體認到她內在有著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而這樣的影響是終身的陰霾,所以她也道出她為何到老都不婚的原因也在於此。
我們早先對她的責難最後成了同情。
而她在片中一直無法落筆的畫布,說明了她與外界或說是家庭的疏離,這點可從她滿是抽象畫的作品中窺見。一場戲是她將一幅表述自己與父親的畫送他,但約翰與小女兒研究許久卻無從得知正面到底在那裡,讓同樣創作抽象繪畫的我感同深受,然而這種疏離與孤獨或許跟她幼時的性侵害有著關聯,使她對人抱持高度的懷疑與淡化的情感。
導演對角色性格的刻劃上極為立體並具情感層次,而非好萊塢片中紙板人般的僵化個性。對角色與事件的衝突平衡點上拿捏得毫米不差,充分體現出角色的內在情緒與轉折。本片雖不同於《迷情封鎖線》(ONE TO ONE,2006)中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但也能給人不同面向的省思。
家庭是社會團體中最小的社會單位,也是人們從一出生便最早接觸「社會化」(socialization)階段的團體。但曾幾何時親人間的貌合神離取替了彼此間的噓寒問暖。
影片以父親約翰的家庭,延伸到兩個兒子與兩個女兒的家庭關係,大兒子因為事業忽略家人;另一兒子則面臨太太外遇彼此關係接近瓦解的狀態;二女兒是失去創作靈感的畫家;小女兒在失去母親後,把依賴重心轉移到父親身上,最後在同事身上找到愛情的慰藉。
全片經由事業與情感關係做為題旨詮釋的導引,約翰為了生計(老年生活)遲遲不肯退去夜班的工作,終致引發心臟病的復發。大兒子每天工作到夜深,片中我們從未看到他與家人(太太、小孩)同桌晚餐,讓他太太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欲趕他出門。二女兒是自由藝術工作者,卻遇到創作瓶頸。
在大兒子與太太的關係描述中,雖然太太最後把他掃地出門,乍然看來或許感到她沒能體恤丈夫辛勞工作的一面,但當他深夜回家時從來無法與小孩相聚,一個鏡頭甚至捕捉他一進門便踩到地上的玩偶,表現出他與小孩的疏離,諷刺的是我們看到他與下屬(櫃台接待員)兒子間的互動,卻未曾看到他的小孩在片中出面過,因此我們能怪罪他太太的無情嗎?但導演也呈現大兒子工作的一面,他確實工作纏身並非花天酒地的淫亂生活,確實因為誤傷女員工而帶她到醫院,以致與家人的承諾失約,如此看來我們不該同情他嗎?導演演繹的巧妙之處便在於,她不輕易去二分人性的好與壞、善與惡,而是準確的再現出生活上人性複雜的面向(外在與心理),在點到為止後讓觀者自行解讀或填空。
另外特別的是對二女兒的描述,片中最大的重點是她懷疑父親與小女兒間不倫的越軌行為,只因他們間的生活互動過於親密(如:幫父親按摩),她甚至為此歧視父親並將咖啡朝他潑去,對小女兒也是百般質問,最後父親為了證實自身清白,自行找上她,但在她將信將疑的態度以對下約翰心臟病發,到此我們都會批評二女兒的行為過火與高度的疑心病,但其後的一場戲中,她默然的說出自己幼時被性侵的事件後(非父親),我們才體認到她內在有著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而這樣的影響是終身的陰霾,所以她也道出她為何到老都不婚的原因也在於此。
我們早先對她的責難最後成了同情。
而她在片中一直無法落筆的畫布,說明了她與外界或說是家庭的疏離,這點可從她滿是抽象畫的作品中窺見。一場戲是她將一幅表述自己與父親的畫送他,但約翰與小女兒研究許久卻無從得知正面到底在那裡,讓同樣創作抽象繪畫的我感同深受,然而這種疏離與孤獨或許跟她幼時的性侵害有著關聯,使她對人抱持高度的懷疑與淡化的情感。
導演對角色性格的刻劃上極為立體並具情感層次,而非好萊塢片中紙板人般的僵化個性。對角色與事件的衝突平衡點上拿捏得毫米不差,充分體現出角色的內在情緒與轉折。本片雖不同於《迷情封鎖線》(ONE TO ONE,2006)中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但也能給人不同面向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