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3 11:00:29鯊魚
岸上風雲
導演:伊利.卡山(Elia Kazan)
編劇:巴德.薛柏格(Budd Schulberg)
年代:1954
一部帶有極高度寫實主義(Realism)色彩的影片,描述工會黑幫勢力對低下層人民的壓迫甚至謀殺,只為了維護住黑幫老大的地位,就如同資本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壓榨工人的勞動力來為自已生產更高的利潤。只是這種現象被轉化,這變成可能發生在認何一個團體當中,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間的關係。
原本是傳統當中表徵人類逃避現實苦難,追求自我解脫或希望寄託尋找心靈慰藉的-宗教形象,在片中神父的角色成了為替受統治受壓制階級人民發聲、爭取正義的代表,而不再只是躲在聖堂當中成日祈禱的神職人員,所以在碼頭暗殺的一場戲中,神父到了現場起先是以俯視角度鏡頭拍攝,神父與死者在黑暗模糊的角落,然後神父開始了祈禱文,內容不再是制式化的經文,而是激勵碼頭工人要自我站中來對抗罪惡,而非以自掃門前雪的心態過日子,基督不再只出現在教堂當中,不是只保護中產階級者或是每天到教堂禱告的人,而是站在受迫害的弱者身邊。從前聖經中的基督站在妓女的身旁,現在是這群低下層的身邊,最後神父站在昇降板上由底層到了地面,鏡頭由俯看變成了仰角。這安排顯現出原本是保守的天主教,也踏入了社會中複雜的貧富問題、階級問題、權利問題、經濟問題…等社會議題,就如馬克思言道:宗教如果沒有安定社會,具有社會性功能,那這個宗教的存在令人質疑。
片中代表正義的除了神父之外,是一件「外套」,一件影片時開始因為告發黑幫老大的秘密而被謀殺的工人所穿的外套,在他死後這件外套被死者的爸爸給了另一位工人,而這工人也在神父的勸說下舉發黑幫老大,結果一樣無法逃離被暗殺的命運,最後男主角(馬龍白蘭度)穿上了這件外套起身帶領著全體碼頭工人去反抗黑幫老大,拒絕繼續在他的獨裁統治下工作,鏡頭拍攝工人們的方式也從高角度的俯視看遍地成群的工人,似乎說著他們毫無地位可言,只能每天去到碼頭前看看今天是否可以得到工作,就如卓別林在《摩登時代》(Modern Time,1936)中一開始拍攝一群羊,然後溶接到一群工人,講他們在資本家的操縱下溫馴的就如羊群一般。在最後的結尾處工人門擺脫了黑幫老大的統治,男主角的起身反抗,喚醒了大家的自覺性,所以畫面首先以仰角鏡頭拍攝男主角,在重傷後奮力的支撐著身體不倒下,走到工廠前帶領大家開工,這拍攝的構圖就如普多夫金的《母親》(Mother,1926),最後母親因為兒子被殺害她決定站出來引領無產階級對抗,母親手持紅色旗幟鏡頭一路以仰角拍攝,迥異於影片一開始是以俯視的角度來看這母親的無助與無奈。
而工人們團體間彼此相互的鬆散,正指涉出人們被上層體制的掌控之下,人民間開始產生異化、疏離,在一個社群當中每個人都無法對自身所屬的團體當中有所認同,沒有態度或信仰,所有人都只為了自己可以有工作然後生活下去而工作,此外的一切誰都不想替自己招惹麻煩,所以同樣導演在此也批判了工人團體間彼此的不團結,所以才會一直被高壓統治,長久下來的惡性循環,造成大家都已經用漠然的心態去看待,而這樣的情況仍可在現今的資本社會中找到,不同的是在一科層體制中運作久了後人們逐漸產生僵化的現象,如同碼頭的工人,假如沒有男主角因為要抱負老大殺他兄弟之仇而挺身而出,這群工人還是每天過著僵化一貫的被剝削生活。
體制是死物,它要靠著每個組織中人的態度信仰與自我價值觀去建構或修改,但如果當運作的人都失去了在此一方面的思考模式,那麼最後連自己也會被物化為沒有思考性的動物。
編劇:巴德.薛柏格(Budd Schulberg)
年代:1954
一部帶有極高度寫實主義(Realism)色彩的影片,描述工會黑幫勢力對低下層人民的壓迫甚至謀殺,只為了維護住黑幫老大的地位,就如同資本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壓榨工人的勞動力來為自已生產更高的利潤。只是這種現象被轉化,這變成可能發生在認何一個團體當中,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間的關係。
原本是傳統當中表徵人類逃避現實苦難,追求自我解脫或希望寄託尋找心靈慰藉的-宗教形象,在片中神父的角色成了為替受統治受壓制階級人民發聲、爭取正義的代表,而不再只是躲在聖堂當中成日祈禱的神職人員,所以在碼頭暗殺的一場戲中,神父到了現場起先是以俯視角度鏡頭拍攝,神父與死者在黑暗模糊的角落,然後神父開始了祈禱文,內容不再是制式化的經文,而是激勵碼頭工人要自我站中來對抗罪惡,而非以自掃門前雪的心態過日子,基督不再只出現在教堂當中,不是只保護中產階級者或是每天到教堂禱告的人,而是站在受迫害的弱者身邊。從前聖經中的基督站在妓女的身旁,現在是這群低下層的身邊,最後神父站在昇降板上由底層到了地面,鏡頭由俯看變成了仰角。這安排顯現出原本是保守的天主教,也踏入了社會中複雜的貧富問題、階級問題、權利問題、經濟問題…等社會議題,就如馬克思言道:宗教如果沒有安定社會,具有社會性功能,那這個宗教的存在令人質疑。
片中代表正義的除了神父之外,是一件「外套」,一件影片時開始因為告發黑幫老大的秘密而被謀殺的工人所穿的外套,在他死後這件外套被死者的爸爸給了另一位工人,而這工人也在神父的勸說下舉發黑幫老大,結果一樣無法逃離被暗殺的命運,最後男主角(馬龍白蘭度)穿上了這件外套起身帶領著全體碼頭工人去反抗黑幫老大,拒絕繼續在他的獨裁統治下工作,鏡頭拍攝工人們的方式也從高角度的俯視看遍地成群的工人,似乎說著他們毫無地位可言,只能每天去到碼頭前看看今天是否可以得到工作,就如卓別林在《摩登時代》(Modern Time,1936)中一開始拍攝一群羊,然後溶接到一群工人,講他們在資本家的操縱下溫馴的就如羊群一般。在最後的結尾處工人門擺脫了黑幫老大的統治,男主角的起身反抗,喚醒了大家的自覺性,所以畫面首先以仰角鏡頭拍攝男主角,在重傷後奮力的支撐著身體不倒下,走到工廠前帶領大家開工,這拍攝的構圖就如普多夫金的《母親》(Mother,1926),最後母親因為兒子被殺害她決定站出來引領無產階級對抗,母親手持紅色旗幟鏡頭一路以仰角拍攝,迥異於影片一開始是以俯視的角度來看這母親的無助與無奈。
而工人們團體間彼此相互的鬆散,正指涉出人們被上層體制的掌控之下,人民間開始產生異化、疏離,在一個社群當中每個人都無法對自身所屬的團體當中有所認同,沒有態度或信仰,所有人都只為了自己可以有工作然後生活下去而工作,此外的一切誰都不想替自己招惹麻煩,所以同樣導演在此也批判了工人團體間彼此的不團結,所以才會一直被高壓統治,長久下來的惡性循環,造成大家都已經用漠然的心態去看待,而這樣的情況仍可在現今的資本社會中找到,不同的是在一科層體制中運作久了後人們逐漸產生僵化的現象,如同碼頭的工人,假如沒有男主角因為要抱負老大殺他兄弟之仇而挺身而出,這群工人還是每天過著僵化一貫的被剝削生活。
體制是死物,它要靠著每個組織中人的態度信仰與自我價值觀去建構或修改,但如果當運作的人都失去了在此一方面的思考模式,那麼最後連自己也會被物化為沒有思考性的動物。
上一篇:亂世忠魂
下一篇:《驛馬車》及其西部片發展
大貓
2007-08-30 04:48:08
馬龍白蘭度在計程車裡那段台詞實在太經典了,致情致性的流露,每次看到那段都會忍不住模仿,哈哈!神父的那個角色我也覺得刻畫的很好。
你的影評產量速度真驚人,你是用生命在看電影嗎!!!
沒這麼嚴重啦
我最近看的片比較少
po的都是很前所寫
其實很多片都想寫 但都怕寫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