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30 00:22:35有緣居士

健康保健 : 晨霧傷氣 黑夜行者山要健康

不少人都會行山接觸大自然,惟白天出發大汗叠細汗好不辛苦,夜間出發曬月光才夠爽。但《黃帝內經》指,若於清晨及夜晚時分置身戶外,會違反陽氣活動規律,且山邊霧露污染物多,有損健康;若堅持黑夜登山可以攜帶生薑,慢含細嚼抗寒氣。

【支氣管炎】( Bronchitis)
分急性和慢性,前者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出現咳嗽、頭痛、發熱,清痰變黏液膿性;後者因支氣管黏膜長期受刺激,如氣候轉變等引起,咳嗽加劇,痰呈白色泡沫黏液狀,多在冬季病發。

洪永城( Tony)
26歲, 2004年加入有線當旅遊主持, 2008年加盟 now香港台,現為旅遊文化節目《一個地球》常任主持。

夜行引發哮喘
■《黃帝內經》指夜行會影響健康。

Tony擔任旅遊節目主持多年,去年他為節目走訪尼泊爾,要登上喜馬拉雅山山腳看日出,天未光便要踏上征途。「凌晨三、四點就出發,途中無任何光線,都唔知旁邊是不是懸崖,但在這兒看日出,不會有好多香港人試過囉。」不過香港人登上飛鵝山看日出,同樣都會在凌晨出發,但中醫理論認為此舉會影響健康, Tony聽罷即說:「我愛夜晚行山因為不太熱,影響健康就從未聽過!」註冊中醫師指,中醫聖典《黃帝內經》中早有着墨,其中《素問.生氣通天論》謂,人類活動應依循「晝作夜息」定律,皆因陽氣清晨時分開始活躍,中午時段最盛,日落西山後,陽氣逐漸減少,故此不應擾動筋骨(運動),也不要接近霧水和露水,若有違陽氣活動規律,身體便會受風寒和濕邪侵擾,令五臟之氣不調,影響健康。彭醫師解釋,空氣中的水氣在半夜至早晨達到飽和後,便會凝結成小水珠,「因為環境污染,這類小水珠含大量苯、酚、胺等工業廢物,亦有好多酸性物質,都是人類活動排放出來,部份則來自海水蒸發、動植物腐化散發出來。」她說,清晨和深夜長時間逗留戶外,有害物質會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刺激呼吸道而產生支氣管炎、哮喘,「若要夜晚或清晨行山,可參考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講,口含生薑,驅散寒濕。」西醫也不鼓勵深夜登山,家庭醫生關嘉美認為,身體應在夜晚休息,此時在戶外活動已有違生理機能,「而且這時山路環境暗,要用很多精神,個人會好繃緊,加上樹在夜間釋放二氧化碳,這時你跟樹木鬥爭氧氣,唔着數 o架!」

■露水和霧水含較多酸性物質,吸入後影響健康。
■中西醫均強調長者不應在天未光時便外出晨運。

保溫免暴寒昏迷
香港遠足學會主席吳銨洋( Ken)直言,沒有細心了解行夜山對健康有何影響,故不會反對,「畢竟日間天氣太熱,且又要工作,所以好多人會揀夜晚行山,比較舒服;亦有人要『操山』,好似毅行者咁,整個路程 24小時總有機會經過晚間時段。」他坦言跟日照時間相比,晚間視野範圍較窄較用神,且正值睡眠時間,參與者會感疲倦,但卡路里消耗未必較日照時間高。他說很多港人愛上鳳凰山看日出,由於地勢高,現時清晨時段氣溫約 17℃、 18℃,「所以一定要準備風褸等禦寒衣物,若不就可能會冷傷風,甚至不斷失溫而出現暴寒症、顫抖或意識昏迷。」

■行山專家提醒佩戴頭燈在黑夜裏照明。

不宜夜行人士
•心血管疾病患者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哮喘患者
•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