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02:18:45●貞子●

金羊網-2006年中國電影啟示錄電影節

一個字頭的誕生

  新快報記者 郭爽

  呂克·貝松、愛德華·諾頓、休·傑克曼這些國際大腕成為今年上海電影節上最閃亮的名字。作為國內唯一的一個4A級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從今年開始終於有了“國際化”的姿態。而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則在風雨飄搖後把目光收回了本土。至於金雞百花電影節,大贏家是電影《張思德》則足以說明它的一切問題。

  四大電影節,四張電影的臉孔,但只有一個最朝陽。香港、臺灣的電影節再悠久,其電影產業還是朝北而行,畢竟,內地才是華語電影的福地。

  上海電影節

  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最值得稱道的就是請來了呂克·貝松擔任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此外,馮小剛、徐靜蕾和關錦鵬也擔任評委。有大腕壓場,電影節期間的星光不斷,休·傑克曼、愛德華·諾頓、安迪·麥克道威爾、凱薩琳·德納芙紛紛亮相。再加上電影節舉行的好幾場大師對話:安東尼·明蓋拉對話陸川徐靜蕾、呂克·貝松對話姜文等等,都讓電影節從各方面有了分量。

  4A級國際電影節終於從夢想變成了現實,雖然它的各項指標還尚待完善,但毫無疑問成為了目前國內電影最盛大的一次聚會。

 
 香港金像獎

  跟上海電影節的“大起”相比,香港金像獎則可以說是在衰敗中堅挺。雖然有香港政府的財政支持,但金像獎“二次利用”的紫地毯則更能說明問題。在香港電影工業持續不景氣的現狀之下,電影節也顯得寥落。而由於本土化特徵明顯,香港金像獎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跟本地電影同生死、共存亡。

  金像獎上龐大的內地記者群是個有趣的現象,能吸引娛樂記者大規模出現的只會是明星。香港作為一個明星高度密集的地方,雖然在電影上的收成欠奉,但星光總是撐得起臺面。這也解釋了為何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中,總是香港明星作主角撐場。

  臺灣金馬獎

  今年臺灣金馬獎花了很大力氣來回溯和紀念閩南語電影,意欲尋找臺灣電影的根基。但再好的電影節也敵不過工業衰落的現實,對臺灣來說,永遠不是電影節辦得好不好,而是電影工業什麼時候才會有點希望。今年的金馬獎仍然是香港電影一統天下,影帝則更乾脆就是三個香港人自己打自己。如此情勢之下,誰拿獎,都是香港電影的勝利。金馬獎風雲飄搖幾十年,今年則尤其一波三折,本土導演蔡明亮的決裂和“影帝”大熱門張震的退出,都讓本來就聲勢微弱的臺灣電影更沒了底氣。

  
金雞百花電影節

  全民投票選“百花”影后的熱鬧和輝煌都只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對現在的觀眾來說,金雞百花電影節早就是老掉牙該淘汰的東西了。金雞是專家獎,百花是大眾獎,可是二獎合併之後,兩年才頒一次的情況讓所有的獎項都在“炒冷飯”。尤其在標榜“大眾選擇”的百花獎,在眾目睽睽之下硬是把各項重要大獎都給了主旋律影片《張思德》後,令媒體和觀眾們對此更加無語。

  如果我無法改變你,那我可以選擇放棄你。這是大多數觀眾對金雞百花電影節的觀感,也是金雞百花越來越氣息微弱的原因。

結語

  電影節是電影人的盛會,導演、演員、幕後……所有電影人在這裏慶祝一年的收穫,並評選出心目中實至名歸的佳作。但電影節更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電影工業狀況的晴雨錶,全世界的人都關注奧斯卡,只因美國的電影市場最發達。

  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所代表著的內地電影市場已經在勃興,而香港金像獎的衰敗和臺灣金馬獎的一蹶不振則說明了香港和臺灣電影工業各自存在問題。金雞百花的尷尬永遠是梗在電影人心中的一根刺,繞不開,但也不願提。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語電影的走勢從來沒有像現場這般清晰過。香港人也好,臺灣人也好,內地人也好,大家都在喊,走,往北去,內地才是華語電影的福地!第1頁

 
 年度電影關鍵字

  郭爽

  爆乳《滿城盡帶黃金甲》被網友惡搞為《滿城儘是大波妹》,這可不是網友們低俗,電影就那麼拍的。張藝謀稱是為了符合唐朝人的著裝習慣,難道唐朝人都是把屁股頂在胸前嗎?“爆乳”成為2006年最荒誕的一個電影關鍵字,發源于導演們匪夷所思的古代夢想。

  裸替邵小珊站出來向媒體聲討《夜宴》不給她署名的惡行的那一刻起,“裸替”這種不為人知的職業正式走上臺面,這次曝光成為2006年娛樂圈最轟動的事件之一。娛樂圈的操作規則再次浮出水面,“裸替”的背後是明星的矯情和小演員的悲哀。

  《王的男人》作為新一代“韓流”的代表,李準基和他的《王的男人》在2006年除了橫掃韓國各項電影獎項之外,也在中國形成了一股旋風。早期“韓流”的招牌菜還是長相英俊的傳統男星,這次則轉變成了中性風潮。“王的男人”只是娛樂界中性風在電影上的一個強化表現。

 
 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在2006年簡直衰到了家,被老東家派拉蒙炒掉,還被自己同一教派的人排擠。當全世界都看著阿湯的慘劇有點幸災樂禍時,阿湯自己自娛自樂搞了一場盛大的婚禮,《碟中諜3》也在輿論的暴雨中上映。阿湯的遭遇預示著好萊塢明星制度的變革,直接受影響的就是每年向全世界輸出的好萊塢大片的製作。

  “申奧”今年的兩部國產大片《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終於在一個問題上撞到了一起,他們都想爭取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啼笑皆非:《夜宴》代表香港地區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黃金甲》則代表內地出征。“奧斯卡”是中國大片難逃的夢魘,大片則是中國電影難逃的夢魘。

  《三峽好人》在威尼斯獲得金獅大獎的“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在他的電影《三峽好人》即將國內上映之時,頻頻在媒體上炮轟“第五代”導演和他們的“中國式大片”。此現象被認為是“第六代在名利雙收後終於掌握了話語權”,也不排除是《三峽好人》上映之前的宣傳策略。賈樟柯此時的“發聲”無論出於什麼考慮,實際的效果就是“第六代”對“第五代”的首度質疑。

  石頭這個夏天最火爆的一部電影就是《瘋狂的石頭》,當“頂你個肺”在大江南北流行時,“石頭”也成為一個接頭暗號式的代指,並潛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最流行的話題。將方言的幽默感發揮到淋漓盡致,《瘋狂的石頭》將生活喜劇變成了最具時代感的娛樂“大片”。

 
 經典“變臉”《超人歸來》引爆了整個暑期檔,人們都急於知道,新任的超人布蘭登·勞羅斯將如何拯救地球。除了在外形上的高度相似,跟“老超人”克里斯多夫·裏夫塑造的那個有著鋼鐵般意志的男主角相比,新版超人顯然與時俱進地增加了些柔軟的性格成分。無獨有偶,新版007也遭遇了影迷挑剔的目光,克雷格從接下這個角色起就處於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中,直到影片上映,他才從眾多前輩的巨大陰影中走出來,甚至有媒體公開對他道歉承認之前的指責有失偏頗,可謂是苦盡甘來。經典角色紛紛迎來新人們的全新演繹,英雄也是可以“變臉”的。

  環保破壞環境一度成為各大劇組的最忌諱的話題,當嘲笑《無極》成為一種時尚,環保問題也成為不少偽衛道士攻擊陳凱歌的利器。環保是影視拍攝的底線,可是在這個年度變成了一種中傷的藉口。

  卡通片跟《世貿中心》等劇情片的相對沉寂相比,2006年幾部進口的卡通大片倒是成為電影院裏一道絕妙的風景。《冰河時代2》、《加菲貓2》、《賽車總動員》……不用挨剪、不用擔心跟國產大片PK的包袱,卡通片在相對寬鬆的環境裏上映,並因其高品質讓影迷們在這一年好好過了一把卡通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