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2 01:03:26●貞子●

《王的男人》:以同志純愛成功包裝辛辣諷喻

《王的男人》包裹著韓國古裝宮闈電影的傳統特質:色彩華麗、情感壓抑、權謀鬥爭、綺情艷色,又帶有窺奇式的異國情調,加上「男男相戀」的議題設定,很容易被誤以為又是另一幅虛有其表、不見血肉的風景空畫。其實不然!全片從街頭藝人的表演出發,在刻意設計的戲中戲形式之下,呈現的反倒是一場起承轉合、辛辣赤裸的政治嘲諷。相對而言,片中三個男人之間的愛情,變得像是點綴其間的「純愛」副線;不過以人戲不分的情感投射,做為在這條副線的主支撐點,倒是成功在電影結尾產生了煽情而不過份矯情的催淚效果。

韓國電影過去一向有誇大情色議題的傾向,表面上看來壓抑保守,實則更刻意偏重這方面的著墨,尤其是古裝片。這兩年在台上映過的《醜聞》與《醉畫仙》,都有相同類似的毛病,過於放大性愛與情色奇觀的結果,反倒嚴重削弱戲劇性與人物刻畫的深度。《王的男人》除了捧紅李準基可男可女的陰柔氣質,導演李俊益也以紮實的戲劇實力證明,它在韓國颳起票房旋風,並非只有明星魅力使然。

其實就故事本身而言,《王》片的情色賣點還是很聳動的:皇帝愛上男扮女裝的戲子,無論從性別或階級差異的角度來看,都是引人注目的話題。不過好就好在《王》片並非只想賣弄這個元素,這從電影的開場就看得出來,繩索上的戲碼,除了直接了當就說明兩位主人翁孔吉、張生的表演功力,也把庶民文化的魅力表露無遺。導演很明顯地把眼光投注在這對「戲子」身上,也說明了所謂平民與皇族的階級,其實無法阻隔戲劇魅力的單純迷人。因此最後他們誤打誤撞的「博君一笑」,就與《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中伊莉莎白女王在平民劇場裡被莎士比亞的戲所感動一樣,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王》片絕非只意欲如此。片中的老太監引劇團入宮,演出一場又一場媲美「全民大悶鍋」般的爆笑諷刺劇碼,其實更大的用意是政治鬥爭。少年皇帝愛上平民妓女就已先招惹是非,然後又夾在前朝老臣、後宮后妃之間不得動彈,沒想到這一齣齣辛辣的模仿秀,竟能助王剷平異己,更激化他獨裁、弒血的內在慾望。導演藉此詠嘆戲劇的強大能量,更是不言自明。
相對於燕山君被激出的暴戾之氣,孔吉的陰柔特質反倒成為一種對比,被描寫成一種寄託與逃避。皇帝對他的傾慕,與其說是「愛」,還不如是一種情感與心靈上的補償與慰藉,也更能以「三角關係」的張力,更加凸顯孔吉與張生之間真正的愛情關係。從電影開始與最後的互相捨命相救,兩人練字排戲的默契,以及張生不忍孔吉被剝削靈肉的激動氣憤,在在都把這段看來像是「師兄弟」般的戀情,處理的看似含蓄、實則明晰。

電影裡把同志愛情處理的完全浪漫化,尤其最後張生、孔吉再重回繩索上的感慨喟嘆,藉著人、戲/本人、角色之間的模糊地帶,輾轉隱約地讓兩人做出驚人動地的情感告白,卻又沒有任何同志異色在其中,這部份確實與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些許神似。而最後一個鏡頭宛如夢境/天堂般的超現實畫面,除了呼應兩人互約「下輩子還要再演戲」的心願,更有同志理想國般的暗喻隱隱浮動,溫柔而情感豐沛,又不過度前衛挑釁,是個頗堪玩味的曖昧結尾。

整部電影只有當燕山君對孔吉深情一「吻」之際,是真正在直觀上最情色的一場戲,但其實孔吉這個角色在戲裡、戲外都被視為慾望體的投射,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難怪李準基能成為全片最具話題性的人物。不過另外兩位算不上太帥的男主角甘宇成、鄭鎮榮,其實才更有水準以上的純熟演技,尤其甘宇成既能演出豪邁灑脫的雜耍藝人本色,又能深情詮釋道不出愛意的內在掙扎,技壓全場。



《王的男人》展現韓國電影的製作實力(製作、場面),運用巧妙的戲劇形式達到政治諷喻的效果,更把韓國傳統庶民文化與表演藝術做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推廣,還順道捧出了一個新的耀眼明星。這絕對不是一部賣弄異色的同志電影,不僅台灣的電影創作者應該從中發現韓國電影確實擁有的優勢與實力,政治人物更應該來仔細瞧瞧,好好借古諷今、檢視自己一番。

作家:塗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