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0 15:12:02麥
新聞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日電)「弁當、弁當,熱騰騰的辭修國民御弁當出爐了!」拿到一盒盒的御弁當,看見雞腿、香腸、雪裡紅等菜色令人垂涎三尺,打開一看,赫然發現裡面裝的竟然是一本辭修中學的校刊「誠園青年」,裝著一雙鉛筆的筷子,三個玉米、葡萄、草莓橡皮擦,學生的創意更增添文學饗宴的趣味。
台北縣私立辭修高中是創辦人陳履安秉承已故副總統陳辭修(陳誠)先生獎掖後進作育英才之志向,所創辦的完全住校之學府。陳誠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等職位。
今天出版的「誠園青年四十五期」是由學校文藝社所編輯,在社長施宇翔、葉如珊的帶領下,高中部的編輯小組何雅涵、國中部的編輯小組吳姿穎等人,不眠不休的邀稿、採訪、編輯以及付梓,終於今天出版並且作為一千五百位畢業學生的獻禮,以及在校學生的校園共同記憶。
教學組長林國松表示,由於辭修中學是住宿型學校,包括很多老師都是夫妻檔,去年的校刊以夫妻老師為主題,採訪許多有趣的話題,甚至分別採訪「各個擊破」,透過編輯的方式,讓這些夫妻老師彼此呈現對方的優缺點,出版後造成校園師生的轟動。
對於津津樂道的校刊,編輯小組經過討論後,擬定本期的方向是國中同學坐著時光機,回顧辭修中學的歷史;高中部同學則坐在桌前,藉由想像與閱讀,品嚐飲食人生。
讓人驚豔的是,大家在校刊的包裝設計上,費盡心思。將三十二開本,將近一百頁的校刊,裝在紙便當盒子內,裡面還有鉛筆做成的筷子,以及水果橡皮擦。外觀還印上排骨便當的圖案,甚至綁上橡皮筋,就像是外賣的真實便當,維妙維肖的樣子令人垂涎。
這樣的編輯方式,顯現目前青年學子的活潑創意,但是除了創意之外,國中一年級的闕子柔等同學,在國中部的吳毓(溦去水改女)老師帶領下,也娓娓道來辭修中學在三十七年前,由陳誠的遺孀譚祥女士篳路藍縷的創校過程。
凡是學校的操場景觀改變、校徽、校服、書包的歷代交替,學校校車由小巴士到現在的遊覽車,都可以從校刊中瞧出端倪。同學還挖掘出小祕密,以往有一位男學長在宿舍偷抽煙,把煙蒂藏在棉被裡,引燃學校熊熊大火的往事。
校刊的流傳,引起校園的津津樂道,本期的「弁當」究竟賣出什麼樣的菜色,也引起關心,老師更害怕被「吐槽」。第二屆的畢業校友廖本詔,現在是回到學校擔任主任,採訪小組也挖掘到廖主任回憶,以往住宿時在屋頂偷吃點心被教官抓到的糗事。
至於飲食的主題,高中部的同學從「飲食與文學的撞擊」,到介紹小吃、草莓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引領大家唇舌之間的好滋味。指導老師陳湘楹表示,大家都愛吃,但透過探討飲食文學,才更瞭解箇中滋味。
上新聞勒
不想看書 一直看新聞
台北縣私立辭修高中是創辦人陳履安秉承已故副總統陳辭修(陳誠)先生獎掖後進作育英才之志向,所創辦的完全住校之學府。陳誠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等職位。
今天出版的「誠園青年四十五期」是由學校文藝社所編輯,在社長施宇翔、葉如珊的帶領下,高中部的編輯小組何雅涵、國中部的編輯小組吳姿穎等人,不眠不休的邀稿、採訪、編輯以及付梓,終於今天出版並且作為一千五百位畢業學生的獻禮,以及在校學生的校園共同記憶。
教學組長林國松表示,由於辭修中學是住宿型學校,包括很多老師都是夫妻檔,去年的校刊以夫妻老師為主題,採訪許多有趣的話題,甚至分別採訪「各個擊破」,透過編輯的方式,讓這些夫妻老師彼此呈現對方的優缺點,出版後造成校園師生的轟動。
對於津津樂道的校刊,編輯小組經過討論後,擬定本期的方向是國中同學坐著時光機,回顧辭修中學的歷史;高中部同學則坐在桌前,藉由想像與閱讀,品嚐飲食人生。
讓人驚豔的是,大家在校刊的包裝設計上,費盡心思。將三十二開本,將近一百頁的校刊,裝在紙便當盒子內,裡面還有鉛筆做成的筷子,以及水果橡皮擦。外觀還印上排骨便當的圖案,甚至綁上橡皮筋,就像是外賣的真實便當,維妙維肖的樣子令人垂涎。
這樣的編輯方式,顯現目前青年學子的活潑創意,但是除了創意之外,國中一年級的闕子柔等同學,在國中部的吳毓(溦去水改女)老師帶領下,也娓娓道來辭修中學在三十七年前,由陳誠的遺孀譚祥女士篳路藍縷的創校過程。
凡是學校的操場景觀改變、校徽、校服、書包的歷代交替,學校校車由小巴士到現在的遊覽車,都可以從校刊中瞧出端倪。同學還挖掘出小祕密,以往有一位男學長在宿舍偷抽煙,把煙蒂藏在棉被裡,引燃學校熊熊大火的往事。
校刊的流傳,引起校園的津津樂道,本期的「弁當」究竟賣出什麼樣的菜色,也引起關心,老師更害怕被「吐槽」。第二屆的畢業校友廖本詔,現在是回到學校擔任主任,採訪小組也挖掘到廖主任回憶,以往住宿時在屋頂偷吃點心被教官抓到的糗事。
至於飲食的主題,高中部的同學從「飲食與文學的撞擊」,到介紹小吃、草莓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引領大家唇舌之間的好滋味。指導老師陳湘楹表示,大家都愛吃,但透過探討飲食文學,才更瞭解箇中滋味。
上新聞勒
不想看書 一直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