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4 13:50:38思路導引師

身教-兒童理財

父母舉動影響大
以身示範有說服力

俗語說,「身教重于言教」,這句話同樣適用在家長教育子女的金錢價值觀上。

比方說,關燈,是一般日常生活的瑣事。相信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會有過忘記關燈的經驗。

其實,父母的一舉一動,足以影響孩子日后的生活習慣。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把它變成「機會教育」。

例如,如果電費單突然暴增,父母可乘機向孩子說,「家裡的電費很貴,你有沒有隨手關燈呢?」

孩子知道了以后,就會開始留意,甚至還會檢舉其他人沒關燈呢。

一般上,子女會復製父母親的理財模式,如果家長本身對待金錢的處理態度不正確的話,錯誤的示範將會歷史重演,甚至延至下一代身上。

此外,父母必須時時刻刻以身示範,這樣的教導方有說服力。

比方說,父母不可以一方面要求孩子節儉和儲蓄,但自己本身卻對金錢任意揮霍。

無可厚非的是,成長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孩,對金錢會有不一樣的概念和價值觀。

但真正影響孩子的,則完全視乎家長如何灌輸孩子理財的知識。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否認,自己對金錢的觀念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

因為,我們絕大部份都是從父母那裡瞭解到,「錢」是怎么一回事的。

據香港一項調查指出,超過六十巴仙的兒童認為,他們對金錢的價值觀,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響最大,二十巴仙則受電視媒體影響,其他的十余巴仙是受到同學朋友的影響。

而在西方國家,青少年的財經知識有九十三巴仙是來自父母。小朋友在十歲以下時,理財態度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十一歲以后,朋黨間的影響漸大。

若把父母比喻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么家庭,理所當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家庭明顯較以前富裕了。

唯可惜的是,很多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慣常用以「錢」示愛,讓孩子習慣成為「伸手將軍」。

這種過份驕寵的做法,反而令孩子的依賴性加重了,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觀念。

反之,在經濟不好的家庭裡,有些父母恥于和孩子說明困境,總覺得面子掛不下,所以寧願讓孩子吃好、穿好、給予足夠的零用錢,也不好意思向孩子說明困境。
當孩子問起家庭收入及經濟狀況時,一般家長都不會坦白告訴孩子家裡所面對的問題,甚至向孩子說謊或做出隱瞞。

這種做法除了加重家庭負擔之外,也令孩子隨意揮霍金錢,並對金錢產生負面的觀念和意識。

據專家說,當父母為家庭生計發愁的時候,稍有心計的孩子是感覺得到的。

因此,父母有必要讓孩子分擔憂愁,了解父母的艱辛。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懂得珍惜,不會胡亂花錢。

比如,孩子會問,「我們是不是很有錢?」這句話真正意思是,「我會不會像我們班的某某同學一樣,有那么多的名牌衣服、有那么多的零用錢?」

在這種情況之下,家境並不寬裕的父母,應當告訴孩子自己的收入,讓孩子不要和別人攀比。

如果孩子堅持要買一件名牌衣服,父母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我們買不起。」

同時,家長亦可教育孩子,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使生活過得更好。

舉個實例,有位母親是名賣報員,她要求女兒利用假日跟隨她一起賣報。兩母女一起走街串巷,吆喝不停。

派完報后,女兒感到渾身腰酸背痛,連飯也不想吃。

透過這次經驗,母親就乘機跟女兒說,賺錢不容易吧,可要懂得珍惜啊。

此時,女兒第一次真正體會母親的辛苦,深深明白到金錢是用勞力換來的。

理財專家之一的「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理財,將會有很多人教育他們。而且你可以肯定這些人都不會傳授良好的理財習慣予孩子。」

然而,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說明家長應以身示範,教育小孩如何理財。如果家長本身沒有給予適當指導的話,小孩也將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多數是負面的。

「錢不能使你富有」這句話,亦成為富爸爸的名言之一。因為他認為錢是一把雙刃劍,金錢有力量使你變得富有,也可使你貧窮,「如果錢能讓你富有,為什么還有許多中了彩票的人會破產?」

以上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在孩子的前途身上。如果一個孩子帶著好成績離開學校,就一定意味著他會在現實生活中取得成功嗎?

這幾項問題的確值得讓大眾省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