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可以開發?有沒有搞錯!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網站http://saveneihu.pixnet.net/blog
反對慈濟將內湖保護區變更開發! 連署: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02608195900
以下資訊來自環境資訊中心...............................
慈濟變更內湖保護區 居民大力反對
環境資訊中心.洪美惠報導
20日飄著細雨的午後,台北市上百位內湖區大湖里居民聚集大湖國小演奏廳,參加一場慈濟社福園區開發計畫說明會。會中慈濟沒有代表蒞臨,而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所指稱支持此案的37位里長,僅有郭坤祥到場。
沉寂數年的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在慈濟重新送審,上月25日都發局召開審查會議,本月11日再度進行會議之後,多數居民才驚覺淹水惡夢又回來了。
慈濟會員也不認同保護區開發
「我是慈濟功德會員,捐款捐了20年,現在我要停止捐款,要改捐給白海豚復育。」一位居民沉痛地表達,「11日參加都發局的會議,沒想到旁聽席竟然被慈濟動員的人整個佔滿,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說不認識他們,他們是自己來的,但會後卻看見這些人搭上同一台遊覽車。」
「災難都是來自自然環境的破壞,因為先有破壞才有災難。在這個現代公民社會,應該資訊公開、讓公民參與。但是,慈濟蔡科長承諾要傳真請願書給上人(證嚴法師),到現在卻都沒有消息。」居民毛小姐說,基層志工都以為「環團是為反對而反對,但是,事實是,媒體被封鎖、溝通管道中斷,他們收到的訊息就是這樣。」
另一位居民說,「桃園發起保護埤塘行動,因為石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缺水嚴重,他們發現埤塘將是重要水源,我們台北市也應該保護埤塘,未來台北缺水的時候,大湖就是救命水源。」
數年前曾經奔走力擋市府大溝溪「保變住」政策的張小姐說,「現在整治完成的大溝溪那附近,以前市府打算蓋大樓安置老舊國宅拆遷戶,如果當初任由市府變更保護區蓋大樓,那滯洪池要蓋在哪?如果當初沒有留下保護區,都變成大樓了,現在哪有滯洪池?如果慈濟在保護區蓋了大樓,那是不是以後還要在旁邊再幫慈濟找一塊地蓋滯洪池?」
「慈濟補送的細部計畫,規畫10年洪水頻率的設計,但是現在的雨水,動不動就是50年、100年一遇的規模,這個10年設計和現在公共工程以200年洪水頻率來規劃,簡直是天壤之別。」發起此次說明會的居民劉德正表示,「前幾天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大湖公園的湖面就接已經接近滿水位了。如果有強颱來襲,這塊保護區又已經開發成志工大樓,後果不堪設想。」
里長郭坤祥現場表示,當初聯署簽同意書,是以為慈濟要對整個大湖環境通盤檢討,進行整體改造,如果只是建設慈濟的基地,郭里長是反對的。郭里長說,以前他是扛起大旗,帶著民眾反對慈濟發的人,現在不惜再一次發動公投。他說,愛護大湖的心是不變的。
說明會中,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受邀論述保護區與國土政策的意義,作家張曉風分享為保護區請命的經驗,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室執行長丁若航博士則從法令、稅賦面談慈濟開發保護區案之適格與否等問題。
北市的保護區政策是甚麼?
廖本全說,究竟市府對於保護區的政策是甚麼?如果只談技術、土木工程,那麼全台灣處處都可以蓋。台北市設定保護區的目的沒變、保護區的價值沒變、地質條件沒有變,為什麼可以變更土地使用,這是違法、違規使用。這個案子是個「指標性案件」,不僅是嚴重破壞體制,造成政策瓦解,同時也是城市造災運動。
廖本全認為,災難都是源於結構性因素,政策一被破壞,整個保護機制就垮了。建商正虎視眈眈等著慈濟通過此案,若此高度敏感的保護區都能允許開發,那擁有比這塊保護區危險性低的土地的建商,會說怎麼不給我過?此例一開,就是全國保護區的大危機。
廖本全指出,慈濟可以有更好的做法,那就是透過慈濟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保護區」應該如何保護,進而教育市政府如何處理保護區、要求市政府扛起責任處理以前的疏失。
慈濟錯解法規以規避環評
丁若航表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申請開發保護區,不僅適法性出現解釋錯誤而且違法以規避環評;同時,天價購得內湖保護區土地是否涉及非法洗錢,檢調及稅務單位應該介入調查。
若參考台北地區國有土地保護區標售價格,以每公頃2千萬之高標價格計算,此案全區總價僅約3億餘元,而慈濟宣稱以13億元買地,多出來的10億元那兒去了?丁若航呼籲在此疑竇尚未釐清之前,暫停捐款給慈濟。
丁若航指陳,本案非申請作為學校文教使用,卻籠統稱做志工訓練基地,便以「環評法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3條:文教建設之開發….開發面積達5公頃以上須進行環評」,慈濟以此條文申請免環評,如果此例一開,則全國補教業者都可低價買進低於5公頃以下保護區,申請作為訓練補教人才使用。
作家以毛澤東作為 類比保護區開發惡行
張曉風則說,假如確定2012是世界末日,那大家就贊成慈濟蓋吧,反正大家到時候都死光了。但是,為了還能看得到我們的兒孫,為了永續環境,我們要努力。會中,張曉風甚至以世界第一名填土人毛澤東的行為後果來說明填湖建設後的災難,暗喻在保護區建設是罪大惡極的。
為什麼不跟民眾溝通?為什麼要說謊?
主持人綠黨港湖區市議員候選人李盈萱在會中數度表示,日前曾正式行文慈濟,邀請慈濟派代表與會,也曾數度打電話力邀,但是很遺憾慈濟還是沒來。慈濟如能有代表出席,和居民面對面溝通,這應該是比較完善的做法。
坦誠面對事實,並就事實與當地居民溝通,這不僅是敦親睦鄰的基本禮貌,也是社福團體永續經營的鐵律。11月11日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先生為文投書媒體,「根據國家中央地調所公告結果,慈濟內湖基地周圍並沒有斷層及礦坑。1998年慈濟委託台大游以德等多位教授,對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報告中說明園區利用範圍內並不存在潛在順向坡的問題」等語,證諸此案審查會議記錄,卻完全不相符。據2005年8月25日專案小組會勘(水土保持部分)紀錄,「本案北基地東北側及南基地西北側所臨接山勢均為順向坡,未來基地開發應隨時監測是否仍有滑動現象產生」,查看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山坡地環境地質GIS資訊系統」,可以看見此開發基地的敏感地質處處,林敏朝投書內容顯然與事實不符。
2006年10月11日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曾說,「本案不僅為保護區,更是座落於溝谷中的地質敏感區,比對雞南山危險聚落之山勢,實在有諸多相似之處。發展局也曾邀請學者、專家就本案之地質安全、水土保持、逕流沖刷、邊坡穩定、排水措施等各項議題提出建議,很遺憾的,包括本人在內的幾位受邀者,均很無奈的拒絕參加這種硬要以『人定勝天』技術克服一切的方式,來背負這個個案開發的背書者。」陳宏宇這段發言,則更明白揭示了此案地質敏感程度,讓審查委員不願盲目背書。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風雨會多嚴重,沒有人能夠弭平天災造成的遺憾,救災是一種公德,但若不顧「造災」的疑慮,等事後再來救災,那就不是慈悲了。
25歲李盈萱內湖拼議員 誓阻慈濟破壞保護區http://e-info.org.tw/node/61274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到場聲援指出,
年僅25歲的綠黨市議員參選人李盈萱表示,
李盈萱表示,她也非常肯定慈濟國際慈善救災的行動,
憂心保護區解編 內湖人籲慈濟停止開發
慈濟內湖園區土地變更今(11)日再度進北市府都委會審議,憂心此地保護區解編將帶來無窮災難,昨(10)日綠黨、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及內湖區居民於慈濟基金會台北總部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慈濟撤銷此案,不要在保護區進行開發。
現場環團遞交陳情書,由慈濟基金會蔡股長代表接受,大湖里居民要求慈濟代表當下即傳真陳情書給「上人」(證嚴法師),蔡承諾會傳真給上人,但不願做更多承諾。
居民憂內湖淹水噩夢再起 身家安全難保
原應用來保護台北盆地及住民的保護區,慈濟欲變更為社會服務目的使用。慈濟內湖基地因有潛在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礦坑、斷層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屬於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而被劃設為嚴格限制建築的保護區。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認為應回復到原始的地貌,才能完整發揮保護區的功能。「使之回復為溼地生態公園,慈濟認養」。
大湖里居民許小姐表示,1998年內湖居民公投決議不能開發,應能將此地做為水土復育示範區。內湖區在台北市12個區中定位為低度開發,此地生態敏感地帶多,應保留原貌。且在極端氣候下,更應珍惜水土保持。大湖在1978年遭回填,之後蓋滿違建、居民飽受淹水之苦。1997年8月溫妮颱風、2001年9月納莉颱風,造成當地傷亡慘重,台北市政府因此砸下大筆經費蓋了大溝溪沉砂池,容量比大湖水量還大;而下游的米粉溪也即將興建另一座沉沙池,確保當地不淹水。
許小姐表示,若因慈濟破例,那還有什麼立場要求其他保護區不能開發?不但不公平,更因此導致淹水噩夢,恐連身家安全皆不保。
發動網路連署反對慈濟將內湖保護區變更開發的政大學生劉德正,也是大湖里居民。他說2周內迅速獲得3500多人、30多個團體支持連署。對於此次內湖園區送審沒有通知當地居民,他還自費印製3000多份文宣告知居民此事,卻沒想到一夜之間被收空。
對於慈濟規劃3個生態滯洪池來減少附近農地淹水及大湖公園的負擔,劉德正表示「沒有任何人工設施可以超越自然生態濕地的滯洪功能」,若要解決淹水問題,恢復自然濕地最好。而在地質條件未能改善的情形下,淹水的風險依然存在。他請慈濟傾聽當地民眾的聲音。
世居當地的農民也說,家族歷經三朝(清國、日本及國民政府)都安分守己繳納稅金,慈濟內湖基地再開發,恐怕田產家業都不保,為此十分憂憤。
多年來反對慈濟內湖園區變更開發的大湖里長郭坤祥,在最近幾次都委會皆未現身。當地居民懷疑是受市政府影響改變立場,並指出最近附近十幾位里長簽訂了一份協議。郭坤祥在電話中表示,如果慈濟連同周邊一起「改造」就支持,若只改造慈濟內部,則反對。而簽署的文件是由內湖區里長聯誼會會長陳尤雪提出的大湖公園周邊改造計畫,內容無法提供。
郭坤祥說,如果能兼顧社區安全,保護區不一定不能開發。他認為市府應對保護區明確政策,不能光考慮慈濟的需要,否則對其他地主不公平。
環團憂內湖基地過關 大開保護區開發之門
慈濟在本案巧妙地將開發面積設定為4.6公頃,閃避需環評的5公頃門檻;而慈濟在此地周邊擁有的土地高達16公頃。而北市府多次想方設法為慈濟內湖基地地目變更解套,明明40幾年未針對保護區「通檢」,在不清楚保護區現況下,硬說在社服事業、公共設施目的下,保護區可進行土地變更。
長期關注本案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保護區是用來保護台北盆地及民眾身家安全,開發保護區根本是造災,原本可無災卻讓災害發生再來救災,是造惡業。而都委會內湖基地案一旦通過,所有的開發商、建商都會爭相要求變更保護區。他說,許多建商都在看,因為他們所持有的保護區土地敏感度都沒慈濟高,未來若比照辦理,台北市,甚至台灣各地的保護區都將瓦解,他呼籲「上人」關心此事、慈濟主動撤案。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質疑,市府一連串配合密集開會審議慈濟內湖基地變更,為選舉前夕為郝龍斌的選票算計,而慈濟廣大的志工為其覬覦。他認為慈濟累積許多支持者的捐款與善念,不該把一件「好事」硬放在錯誤的地方,而變成「壞事」,辜負社會大眾的期待。潘翰聲呼籲慈濟撤案,不要製造紛爭;市府不該闖關,應將此案留給新市長決定。
關心溼地,並形容是台灣的肺葉,作家張曉風也投書請求證嚴法師在內湖基地案一案上,能「以仁念為樓」, 放溼地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