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1 23:02:13羽妃黑姬

看完十四歲的媽媽 心得

生命從何誕生?又為何而來,又將決定去向何處?不管是勇敢面對社會,承擔責任的小媽媽未希,第一個尊重女兒決定並且全力支持未希的媽媽加奈子,或是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兒子智志的媽媽桐野靜香,她們在劇中其實都透露著一種不言於喻的堅強,是不是這就是所謂的「為母則強」?
而似乎是要突顯這一點,劇中的旁白和對話,都是採取未希和媽媽的對話來進行,用一種像是回憶的方式,母子兩人談論著未希14歲那一年所遇到的任何事情和苦難,為那一年寫下了自己的感想


「我是為了和這個孩子相遇,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吧?」


「14歲的媽媽」裡面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這是未希的媽媽說的
相當呈現母親最深的愛的一句話,人類再怎麼地進化,畢竟還是生物,只要是生物都會有繁衍的本性與使命,或許很多人都覺得「生小孩是女人最重要的事」這種說法是一句帶有貶抑的話,是把女性當成生育工具的貶義詞,在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現在卻不這麼覺得了,生命的誕生,這是多麼神聖的一件事,也是女性被大自然所賦予的使命,未希媽媽的這句話相當程度地說明了;期待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再看到這個生命從自己的體內成長,對於一個母親而言,是一種最純粹的喜悅
是不是這樣的骨肉相連,讓未希也感受到媽媽所說的那一種;身為母親期待和自己孩兒見面的心情而選擇生下來呢?我想是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未希,已經把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媽媽重疊了,所以她能感受到媽媽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而痛心,但是痛心的同時,也正是因為對子女的愛,才有這樣的心情,那時的未希只怕已經開始接受,自己也應該要有成為一個母親的自覺
所以後來的未希也在學校和班上的同學們說了:「我想和我的孩子見見面,所以我要把他生下來」,感覺上似乎只是把媽媽的話拿來再用一次,似乎是把媽媽的話拿來當作之所以這麼選擇的藉口,可是我不這麼認為,就像之前所說的,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代表的意思是這麼簡單,一個母親的自覺


「對自己作的事,要認真地負起責任」


從一開始,未希的媽媽便對女兒這樣地諄諄教誨--對自己作的事,要認真地負起責任--那個時候的未希,嘻皮笑臉地似乎沒放在心上,可是,後來我才知道,其實未希一直在實行媽媽的教誨,對很多人來說,14歲未婚懷孕,是一種錯誤,可是未希不這麼認為,墮胎,是彌補錯誤的方法,但未希也不以為,她的內心深處覺得,她其實是沒有做錯的,錯的是時機和年齡不對,錯的是害媽媽爸爸傷心生氣,可是對於懷孕,未希所想的卻是;我要在未來怎麼做,才能使這件事從「錯誤」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正確」,她嘗試著,負擔起責任,因為就像媽媽說過的--對自己作的事,要認真地負起責任--雖然這樣的固執作為不見得是完全對的,可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即使因為這麼大的變故而失去許多開朗笑容的未希,依然保有樂觀進取的態度,在她的人生哲學中,為過去哀傷和後悔是沒有用的,不如想想未來該怎麼走


「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我不會知道,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這麼地深,也不會知道,原來我的身邊有這麼多愛我的人」


最後一集的時候,未希對著父母和桐野母子做出了這樣的自白
就像未希說的,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人關心著我們,可是我們把它當成呼吸一般自然而不會去在意的事,又或者,關心我們的人,也不知道他們自己心中對我們的愛是這麼地重
當社會不能諒解未希的時候,未希才發現,原來家人才是永遠不變的,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吵嘴吵到大的弟弟,或是一派樂觀自在的舅舅舅媽,如果不是這些人,也許未希根本沒有辦法度過這樣的難關


「生命與負責」


未成年發生性行為是正確的嗎?未成年懷孕生子是對的嗎?因為這樣的質疑,「14歲的媽媽」在日本引發了相當的爭議,不過我覺得這部戲的重要意念在於重視生命與負責任的態度,未成年性行為氾濫,導致墮胎年齡層下降,其實就是一種不尊重生命的態度,因為他們都沒有體認到體內存在的是一個將要成型的生命體,同樣地也沒有負責的想法,那麼我想,與其說「14歲的媽媽」認同未希未成年懷孕生子的作法是對的,毋寧說它是在告訴觀眾,未希尊重生命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情要想清楚(包括性行為),做錯了事情以後,要去面對,而不是逃避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我還是不贊成這樣14歲發生性行為並懷孕生子的行為,先不說社會的眼光,從真實面來講,14歲如何工作養孩子?有辦法教養孩子嗎?但戲劇終究是戲劇,我比較看的是它所表達的意念,「生命與負責」是我所看到的,撇掉這些,實在不希望一部好戲劇毀在輿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