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5 02:09:45范麗伊
評介:設計藝術史學理論BY林羿靜
評介者:林羿靜
。《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
楊裕富 作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86年9月
ISBN 957-8510-92-6
◢ 前言
不自覺的文化被受侵略,不自覺的追隨科學文明,不自覺的將自身文化做為「低階文明」而捨棄。漸而在透過權力/權利的壓協下,加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價值觀;即為非西方,那又必將此以一規則完全的對號入座!
「中與西」
領隊的指揮棒高舉,
提琴和號角靜靜地等待著;
只等他揮手一舉,
便春雷般奏出了序曲,
照亮了交響樂的全貌。
但是,在這裡有兩部交響曲,
兩種風貌,兩種做曲家:
中和西。
這是李約瑟心目中的人類文化概貌。他道出了人類文化在地域上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實際上,早在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首次在科學領域中就發現中西兩種文化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以上並不打算在文化方面進行中西比較研究。只是藉著其觀點來看,說明中西文化儘管其「基本的曲調是相同的」,但仍「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然又何必一昧的依附在他人所建構的理論與範疇中,以捨棄原本最自我的精神意義與操作,在崇西的潮流中,不禁讓人覺得,追隨的太過於盲目了。
◢ 摘要
本書為設計藝術類史學與理論專書,作者藉西方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的批判、國內設計學界業界的觀察分析、梳理出適合國情的理論建構,並兼顧設計與民族傳統工匠承續的省思。
探討設計史藝術史的重要性和發展的過程,設計理論如何影響設計運動水如何影響設計分科與設計潮流;
台灣備受殖民的統治,在時期過程中經過經濟發展、建設發展而層疊了數種看似非原生性的文化及產物其他, 而導致最終台灣的文化現像是複雜的、是重置性的、是多元性的,但也是紊亂不堪的。連帶著在建築及藝術的發展上,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漸而離不開異質文化與相關理論,並漸漸地忽視了我們固有的傳統藝術。
。《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
楊裕富 作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86年9月
ISBN 957-8510-92-6
◢ 前言
不自覺的文化被受侵略,不自覺的追隨科學文明,不自覺的將自身文化做為「低階文明」而捨棄。漸而在透過權力/權利的壓協下,加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價值觀;即為非西方,那又必將此以一規則完全的對號入座!
「中與西」
領隊的指揮棒高舉,
提琴和號角靜靜地等待著;
只等他揮手一舉,
便春雷般奏出了序曲,
照亮了交響樂的全貌。
但是,在這裡有兩部交響曲,
兩種風貌,兩種做曲家:
中和西。
這是李約瑟心目中的人類文化概貌。他道出了人類文化在地域上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實際上,早在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首次在科學領域中就發現中西兩種文化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以上並不打算在文化方面進行中西比較研究。只是藉著其觀點來看,說明中西文化儘管其「基本的曲調是相同的」,但仍「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然又何必一昧的依附在他人所建構的理論與範疇中,以捨棄原本最自我的精神意義與操作,在崇西的潮流中,不禁讓人覺得,追隨的太過於盲目了。
◢ 摘要
本書為設計藝術類史學與理論專書,作者藉西方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的批判、國內設計學界業界的觀察分析、梳理出適合國情的理論建構,並兼顧設計與民族傳統工匠承續的省思。
探討設計史藝術史的重要性和發展的過程,設計理論如何影響設計運動水如何影響設計分科與設計潮流;
台灣備受殖民的統治,在時期過程中經過經濟發展、建設發展而層疊了數種看似非原生性的文化及產物其他, 而導致最終台灣的文化現像是複雜的、是重置性的、是多元性的,但也是紊亂不堪的。連帶著在建築及藝術的發展上,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漸而離不開異質文化與相關理論,並漸漸地忽視了我們固有的傳統藝術。
◢ 內容介紹
補充國內設計史學、藝術史學及工具書缺乏的窘境。建構出剖析西方藝術理論後,加入本土傳統工匠設計調和出的設計理論。
本論文主要內容分為五個章節來探討國內外近代的設計史藝術史;共分為七章,各章節內容如下:
第零章 緒論
反諷的描述對於西化教育的不認同,提出發展自我設計史學、設計理論之動機必須。以提昇學術做為設計、藝術史學的準備並點明自的設計理論、實務、設計專業現實條件三者為國內設計史學、藝術史學的領域關切的課題。並以完整的理論建構、對國內設計發展的省思做研究方式與再新寫作。
第一章, 研究提問、動機與方法
反問設計、藝術作為人文學科時是否有理論,在研究方法上先對設計理論及設計史學的各種說法、設計史與藝術史所謂的"經典"、所謂的"史信問題"、所謂的神話、史的建構等說法予以探討,再以此理論及前期研究的結論來支持研究調查及資料分析整理。從質疑中提出新課題與研究的延續性,配合研究目的與動機的範圍,對相關名詞與以界說。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理論調整
藉由各文史理論家的觀點及理論架構來說明設計史的規範、目的、技藝。
再由目的與規範出發來提煉設計史學技術。
文獻分析部分分析一般史學、藝術史學和設計史學文獻。
將史學與設計史學可能之內容的關係圖表化說明,釐清目前國內設計史理論之現況,最後將理論與操作理論作補充、調整,,並以此探討出設計史詮釋模型並能調整設計理論及提出研究理論和操作理論。
補充國內設計史學、藝術史學及工具書缺乏的窘境。建構出剖析西方藝術理論後,加入本土傳統工匠設計調和出的設計理論。
本論文主要內容分為五個章節來探討國內外近代的設計史藝術史;共分為七章,各章節內容如下:
第零章 緒論
反諷的描述對於西化教育的不認同,提出發展自我設計史學、設計理論之動機必須。以提昇學術做為設計、藝術史學的準備並點明自的設計理論、實務、設計專業現實條件三者為國內設計史學、藝術史學的領域關切的課題。並以完整的理論建構、對國內設計發展的省思做研究方式與再新寫作。
第一章, 研究提問、動機與方法
反問設計、藝術作為人文學科時是否有理論,在研究方法上先對設計理論及設計史學的各種說法、設計史與藝術史所謂的"經典"、所謂的"史信問題"、所謂的神話、史的建構等說法予以探討,再以此理論及前期研究的結論來支持研究調查及資料分析整理。從質疑中提出新課題與研究的延續性,配合研究目的與動機的範圍,對相關名詞與以界說。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理論調整
藉由各文史理論家的觀點及理論架構來說明設計史的規範、目的、技藝。
再由目的與規範出發來提煉設計史學技術。
文獻分析部分分析一般史學、藝術史學和設計史學文獻。
將史學與設計史學可能之內容的關係圖表化說明,釐清目前國內設計史理論之現況,最後將理論與操作理論作補充、調整,,並以此探討出設計史詮釋模型並能調整設計理論及提出研究理論和操作理論。
第三章 設計史的特殊性
本章從器物彰顯:黑格爾美學與溫克爾曼藝術學,來探討近代西方藝術與設計裡,深受德國哲學與民族思潮影響的脈絡,主要是提出〔前現代〕的未盡之志,並回應前章〔史的目的規範技術〕裡主體性何在。以〔典範到目的〕這樣的趨勢,來分析空間、工業、視傳三大分科設計的特殊性,並說明設計史詮釋模型的精緻話與應用多元化。
第四章 從評論 史論史作道理論鬆動
回顧我國設計界的狀況。對台灣的設計教育制度提出質疑,對業界所處的現實狀況發出異議。
並以多元論述設計的本體論、設計文化中本土論、設計功能中人性論。
最後以批判性的眼光來檢視國內設計界,做一假設性推演,並舉出問題與缺失。提出建構理論應從建構設計史出發,且指出建立設計論述的自主性與主導權。
第五章 傳統工匠案例調查研究
跳脫出西方設計藝術史,確定傳統工匠的設計史學價值,為自己民族找回特色,回復到自己的文化的層面、記憶與自我認同的尊嚴與信心。
並紀錄本土傳統工匠的設計史學價值。以大木作、小木作及工藝三大部分,各選部分案例進行調查研究與紀錄,來做本土傳統工匠的發展及傳承。
第六章 結論
針對研究案設定目標的達成、研究技術、設計資源等方面作檢討。再改寫與補充後,本研究提出較完整的四個設計(史)理論,觀察並總結了近代設計理論發展的趨勢,分別敘述說明。
本章從器物彰顯:黑格爾美學與溫克爾曼藝術學,來探討近代西方藝術與設計裡,深受德國哲學與民族思潮影響的脈絡,主要是提出〔前現代〕的未盡之志,並回應前章〔史的目的規範技術〕裡主體性何在。以〔典範到目的〕這樣的趨勢,來分析空間、工業、視傳三大分科設計的特殊性,並說明設計史詮釋模型的精緻話與應用多元化。
第四章 從評論 史論史作道理論鬆動
回顧我國設計界的狀況。對台灣的設計教育制度提出質疑,對業界所處的現實狀況發出異議。
並以多元論述設計的本體論、設計文化中本土論、設計功能中人性論。
最後以批判性的眼光來檢視國內設計界,做一假設性推演,並舉出問題與缺失。提出建構理論應從建構設計史出發,且指出建立設計論述的自主性與主導權。
第五章 傳統工匠案例調查研究
跳脫出西方設計藝術史,確定傳統工匠的設計史學價值,為自己民族找回特色,回復到自己的文化的層面、記憶與自我認同的尊嚴與信心。
並紀錄本土傳統工匠的設計史學價值。以大木作、小木作及工藝三大部分,各選部分案例進行調查研究與紀錄,來做本土傳統工匠的發展及傳承。
第六章 結論
針對研究案設定目標的達成、研究技術、設計資源等方面作檢討。再改寫與補充後,本研究提出較完整的四個設計(史)理論,觀察並總結了近代設計理論發展的趨勢,分別敘述說明。
◢ 文本評論
對於此一理論體系的看法:楊教授有獨立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考,在許多方面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是體系過於龐大,因而只能宏觀的看問題。還須要有大量的功力、時間和反復才能作進一步的推敲,使研究的問題處理完善,儘管如此,這篇論文集還是作了極有益的、創造性的探索,也有一定相當的深度。在楊教授的論文中涌現出的敏思暇想是很寶貴的。並對現今的設計教育提出質疑,點出建築教育對中國建築史料的僵化觀點與教法。意圖建立傳統工匠在建築論述中的角色。深究近代設計史學發展歷程,並結合設計專業理論與設計專業實務。大膽且確實的剖析西學在我國的適用及不適用的情況,以精確的眼光來看待各史學家之理論及我國設計藝術目前發展的窘境。學生期待楊教授能將把論文中的學術性理論處理成應用方式的成果,更進一步的深入拓展。因為設計理論在國內國外都是被重視的課題,理論和實踐都有待被提高,不同側面的探索都是助益的。
雖然之前提出中西兩種文化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但在其中還是依然有交匯點,某些絲線是共同具有的。
Ex:中國注重人文科學,西方注重自然科學;中國善長形像思維,西方善長邏輯思維;中國藝術寫意,西方藝術寫實;中國,西方;中國文化呈「陰性」,西方文化呈「陽性」;中國推崇祖先崇拜,西方關注宗教超越;中國重群體,西方重個體…諸如此類的中西文化比較還可以舉出更多。
以此做為陳述並非是要將其做統合,而是在重拾自身傳統藝術後,再用以探討的角度做中西方理論的發展,做為參考或借鏡,非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的完全絕對化了。
而另一,所居之環境不只是文化的反映,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文化畢竟是一種生活情事,它正如生活一般的能發展與變化。我們正須要一個多樣的、豐富的都市生活空間,首先讓我們對文化有更深層的思考、更大的胸襟與更多包容。因此,將盡早以清透的眼光看待生活的環境,沈澱出自我的原生理論與傳統藝術本位價值,以得到反映出我們的社會對文化這個課題所存在的許多狹隘見識。
對於此一理論體系的看法:楊教授有獨立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考,在許多方面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是體系過於龐大,因而只能宏觀的看問題。還須要有大量的功力、時間和反復才能作進一步的推敲,使研究的問題處理完善,儘管如此,這篇論文集還是作了極有益的、創造性的探索,也有一定相當的深度。在楊教授的論文中涌現出的敏思暇想是很寶貴的。並對現今的設計教育提出質疑,點出建築教育對中國建築史料的僵化觀點與教法。意圖建立傳統工匠在建築論述中的角色。深究近代設計史學發展歷程,並結合設計專業理論與設計專業實務。大膽且確實的剖析西學在我國的適用及不適用的情況,以精確的眼光來看待各史學家之理論及我國設計藝術目前發展的窘境。學生期待楊教授能將把論文中的學術性理論處理成應用方式的成果,更進一步的深入拓展。因為設計理論在國內國外都是被重視的課題,理論和實踐都有待被提高,不同側面的探索都是助益的。
雖然之前提出中西兩種文化處於兩個平行的軌道上,但在其中還是依然有交匯點,某些絲線是共同具有的。
Ex:中國注重人文科學,西方注重自然科學;中國善長形像思維,西方善長邏輯思維;中國藝術寫意,西方藝術寫實;中國,西方;中國文化呈「陰性」,西方文化呈「陽性」;中國推崇祖先崇拜,西方關注宗教超越;中國重群體,西方重個體…諸如此類的中西文化比較還可以舉出更多。
以此做為陳述並非是要將其做統合,而是在重拾自身傳統藝術後,再用以探討的角度做中西方理論的發展,做為參考或借鏡,非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的完全絕對化了。
而另一,所居之環境不只是文化的反映,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文化畢竟是一種生活情事,它正如生活一般的能發展與變化。我們正須要一個多樣的、豐富的都市生活空間,首先讓我們對文化有更深層的思考、更大的胸襟與更多包容。因此,將盡早以清透的眼光看待生活的環境,沈澱出自我的原生理論與傳統藝術本位價值,以得到反映出我們的社會對文化這個課題所存在的許多狹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