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佛化聯合祝壽的精神及內涵 2024-09-15 聖嚴法師
轉載-佛化聯合祝壽的精神及內涵
2024-09-15 聖嚴法師開示
問:請問聖嚴法師,法鼓山農禪寺為什麼要舉辦佛化的聯合慶生?對壽星本身,以及他的家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答:慶生是對自我成長、自我價值、自我成就的肯定及尊重。例如小孩子生日時,父母為了表示歡喜而慶祝,一則慶祝小孩一年有一年的成熟,一則回顧過去生命的歷程,展望未來的前途。
站在佛教的立場,我們是為了感念父母、懷念父母而紀念自己的生日,同時佛法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今日我們獲得人身,又生在中國(有文化及佛法的地方),又能聽聞到佛法,所以要感到非常地慶幸!更何況「人命在呼吸間」,「萬法無常」,人的生命非常短暫,隨時可能死亡,能多活一天就是因為有福報,所以每逢生日的時候更要抱著珍惜生命的態度來慶祝這一年的過程,檢討過去一年的種種,對未來的生命許下新的宏願。同時要在生日當天,告訴自己:「已作之惡當斷除,未作之惡令不生;已作之善要繼續,未作之善令增長。」
生命是可貴的,當然值得我們慶祝;而壽命得以延續,不但受恩於父母,也受恩於所有相識或不相識的眾生,若以佛教徒的觀點來看,任何眾生不論待我們以順逆,都是助我們成長的人。所以生日當天,要感謝一切有恩於己的人,尤其是父母親;除此之外,也要為父母及恩人祈福。這才是佛教徒慶生的意義。
慶生祝壽對為人子女者,也有很深的意義。儒家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尤其父母親到了晚年,隨時有可能離開人間,所以子女要記得父母的年齡,隨時關心他們的安危。到了父母生日的那一天,更要特別表示關懷,為之祝福做壽,使父母高興,這也是孝順父母的一種方法。
其實為人子女者,若能對社會有所貢獻,使父母感到有子如斯是一份光榮和安慰,就稱得上孝順;再者,如果自己身心健康,讓他們安心,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所以每年父母生日,不論遠近,最好都能來到父母面前,讓他們高興,如果沒辦法做到,至少要在父母整數大壽的時候趕到。若還能在每年父母生日的時候,在事業上有新的成果,在身心上有所成長,對社會大眾有新的貢獻,那就是最好的祝壽禮了!
因此為父母親祝壽,不僅僅是說聲「祝福父母壽比南山」,甚至三叩頭的拜壽形式而已,應該是一種倫理精神、孝道觀念的顯示。
問:農禪寺的佛化聯合祝壽儀式,和一般有什麼不同?
答:現在有許多人僅僅為了虛榮,鋪張浪費,禮俗浮誇,沒有慶生祝壽的實質價值和意義。有人為了顯示自己兒孫滿堂、親友眾多、交遊廣闊,小生日、大生日都做,遇到整數生日,更是大宴賓客。如果年紀大了,客人少了,兒孫不能到場,就歸咎是世態炎涼,徒然覺得老來淒涼,而痛苦不堪,這著實與慶生做壽的目的相違背。
法鼓山為了鼓勵節約,響應環保,提倡孝道,並落實做壽的意義,特別舉辦聯合祝壽的儀式,歡迎六十歲以上整壽、法鼓山體系的壽星菩薩參加。我們會在農禪寺布置一個壽堂,使壽星們感到備受尊敬和推崇,也不至於太累,與會的親友們都能分享到壽星的榮耀和喜悅。典禮中,我們將用水果、茶點讓壽星與親友共享,並請法師或教內大德為壽星說法、稱頌、恭賀及祝福,讓大家在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智慧、無量慈悲、無量溫馨的氣氛中,共度一個充實喜悅的慶生大會。
問:但是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雖然在祝壽時表面上高高興興,但是心裡卻想著「又老了一歲,又更接近死亡了」,悲觀和恐懼的情緒揮之不去。請法師藉這個機會,談談老年人應有的佛化人生觀,相信這也是法鼓山舉辦這項活動,背後真正的用意。
答:的確是有一些年長者有著你所說的這種問題,他們覺得人愈來愈老,擁有的時間愈來愈少,生命就快要到了盡頭。我們不妨先來分析,看看是哪些人會有這樣的心情。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人學佛卻對佛法不是很清楚,觀念不是很正確,以為老了就是無常快到了,來日無多,充滿落寞的感覺;第二種人沒有學佛,從不知道佛法是什麼,以往在事業上也沒有太大的成就,退休下來,因為家庭單薄,子女不多,財富不多,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第三種人,到了六、七十歲,兒女先自己而去,或是兒女不肖,成就不高,益發加深他們寂寞、孤單的感覺。
這三種人生日做壽一定不會愉快,如果平時和親朋子女不常往來,做壽時的聚集,只能算是社交的、禮貌性的、人情上的應酬,而不是發自內心真誠的祝福,這樣的祝壽,雖有一時的強顏歡笑,卻不是真正的快樂。
對於這種人、這種情況,採用佛化的祝壽儀式對年長者的幫助最大了,透過佛化的祝壽,使年長者經由佛法建立對生命更正確的認識,疏導年長者的疑懼,讓他們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生命不變的道理,還不如多布施做功德,甚至勸人學佛、念佛、拜佛,以此度眾廣結善緣;如果年紀太大,以上所說的都做不到,至少還可以念佛,事實上念佛可以讓年長者的心理愉快,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得到身心的平安。
◎文:聖嚴法師
◎摘錄自《法鼓山的方向:關懷》
上一篇:轉載-明末的居士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