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20:17:30果前
轉載-活在當下 ↑
'
轉載-活在當下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我們一般會認為身體是「自我」,加上由感官所經驗到的種種現象,也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永嘉禪師認為這五蘊就像天空中來來去去的浮雲。天空原本是純淨的,而浮雲出現,在天空中飄浮,然後消失。浮雲並不是天空,兩者之間沒有具體的關聯,但天空不離於浮雲。
五蘊就像是這些雲。我們都認為有一個獨特的自我、心靈和身體。但是我們的身體,以及那些我們所認為的個人特質,在出生以前並不存在。當我們死後,身體和自我也就不存在了。就像浮雲還未出現和浮雲已經消失的天空一樣,在我們出生前和死後,這個世界並不包含我們。沒有永恆存在的「我」。
但這不表示沒有任何事是永恆存在的,如果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那修行就沒有意義了。永恆存在的是我們本來的、完全清淨的佛性,就像天空一樣,佛性是本來就有,而且一直都存在的。儘管我們的肉體和心靈像浮雲般來來去去,佛性,或者說本性,都是永恆存在的,就像不管有沒有浮雲出現,天空永遠都在那裡一樣。
佛性並不是由修行產生出來的,它永遠都在。假如佛性是被某種因素所創造,那麼它也會被毀滅。既然我們已經有佛性,又何需修行呢?修行並不會創造出佛陀。修行是幫助我們瞭解,或是顯露出本來就有的佛性。佛性在哪裡?哪裡不是?
你不可能將這由五蘊所聚集而成的身體變成佛陀,然而佛陀卻也不離於五蘊。五蘊只是我們用來界定微小、個別的自我,透過五蘊,我們把自我識別出來,但這是狹隘、貧乏的識別。假如認為:「這個身體是我的,是不同於其他的一切。」然後說:「我是佛陀。」那麼你就創造了一個狹隘而貧乏的佛陀。
我們會認為身體就是自我,是因為我們為三毒──貪、瞋、癡所蒙蔽。這三毒就像會讓人上癮的毒品一樣,如果為它們所驅使,就會體驗到短暫、虛幻的滿足和興奮。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我們愛對方,所以覺得對方美麗。事實上,美麗不過是貪求、執著心的一種表達而已。因為執著於某人,就會感覺對方是美好的。特別是當你戀愛時,就會被欲念所蒙蔽,情緒和感覺會完全地投射在你的對象身上。日後,如果你們因為某種理由而分手,你可能會對他說:「我實在不暸解真正的你。我很迷惑!」
我聽過有許多夫妻在結婚時並不十分瞭解對方。當他們逐漸瞭解、看清對方後,往往就會離婚。他們覺得原本的愛戀被殘酷的現實所取代了,但這不是事實。就像當初談戀愛一樣,分手時也是受情緒所蒙蔽。當人們一旦無法獲得滿足,原本令人愉悅的事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原本看來美好的,也變得醜陋。這些人是被三毒所控制了。
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禪坐中,假如你坐得很好,覺得很舒服,你或許會想:「禪坐真是不錯!感覺非常好!」在台灣,有一個人第一次參加禪修,結果坐得很好,整個人沉醉在美好的情緒當中。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他終於第一次感覺到身而為人的好處。但是在第二次禪修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當時他正遭遇到家庭問題,而由於無法放下他的問題,禪修的狀況變得非常差。
你或許會認為他的第二次禪修狀況不好,而第一次是好的,但事實上,任何過度的情緒都會引發問題。好的經驗會產生執著和貪求,不好的經驗則會產生厭惡、生氣和瞋恨。在同一次禪修中,你有可能會經驗到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這都只是自我透過三毒所經驗到的感覺。自我是離不開貪、瞋、癡的。
假如修行得力,貪、瞋、癡會一點一點地減少。馴服這三毒後,你就會覺得不需要去執著一個自我。你會開始去觀察這狹隘的自我,就像是大海中的泡沫,在短時間成形,浮在水面上,破滅後又回歸到大海之中。在這短暫的泡沫後,有什麼是永恆的呢?就是你的本性。本性是什麼?它又在哪裡呢?這要靠你自己去發掘了。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在這段偈頌中,永嘉禪師認為即使是最重的業──阿鼻地獄的無間業,在剎那的證悟中就能消除。他對於這項真理的信心是不可動搖的,這即是禪宗的頓悟教法。曾有人問我,修行到開悟要花多久時間?我回答:「可以像一劫那麼久,也可以像一念這麼短。」你喜歡哪一條路?慢的還是快的?大概大部分的人都比較喜歡快的路。
我提供你們一個快的方法,把所有的念頭──不論是好的、不好的、無記的,全部都放下。假如能做到,你很快就會開悟。假如你能達到無我、無人、無分別、無眾生、無佛的心境,那就會瞭解到事物的真相。拿起修行之劍,砍斷分別的心。當證悟砍穿分別心時,什麼都不會留下,因為原本就沒有一個能分別的真實自我。
你必須要有信心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某次禪修的最後一天,我鼓勵兩位學員利用最後剩餘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他們抗議說無論做什麼都來不及了。我說:「你可以在剎那間開悟。假如你每一刻都努力修行,那麼絕對有時間讓你體驗開悟。一天的時間綽綽有餘了,但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實現?」
在修行的時候不要去管時間,不要想:「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也不要想:「我還年輕,有充分的時間讓我修行。」在禪修中,最好的態度就是善用每一分鐘,從一開始到結束,抓住每一刻好好修行。不去想過去或未來,就停留在現在這一刻。
你必須先從過去和未來中解脫。假如能把心維持在現在這一刻,就真的能在修行中得力了。而這種修行力也能讓你從現在這一刻解脫。當你能從時間解脫,也就能從空間解脫。時間和空間就像五蘊一樣,都是虛幻的。當你從時間、空間和五蘊中解脫,那就沒有自我了。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我們一般會認為身體是「自我」,加上由感官所經驗到的種種現象,也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永嘉禪師認為這五蘊就像天空中來來去去的浮雲。天空原本是純淨的,而浮雲出現,在天空中飄浮,然後消失。浮雲並不是天空,兩者之間沒有具體的關聯,但天空不離於浮雲。
五蘊就像是這些雲。我們都認為有一個獨特的自我、心靈和身體。但是我們的身體,以及那些我們所認為的個人特質,在出生以前並不存在。當我們死後,身體和自我也就不存在了。就像浮雲還未出現和浮雲已經消失的天空一樣,在我們出生前和死後,這個世界並不包含我們。沒有永恆存在的「我」。
但這不表示沒有任何事是永恆存在的,如果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那修行就沒有意義了。永恆存在的是我們本來的、完全清淨的佛性,就像天空一樣,佛性是本來就有,而且一直都存在的。儘管我們的肉體和心靈像浮雲般來來去去,佛性,或者說本性,都是永恆存在的,就像不管有沒有浮雲出現,天空永遠都在那裡一樣。
佛性並不是由修行產生出來的,它永遠都在。假如佛性是被某種因素所創造,那麼它也會被毀滅。既然我們已經有佛性,又何需修行呢?修行並不會創造出佛陀。修行是幫助我們瞭解,或是顯露出本來就有的佛性。佛性在哪裡?哪裡不是?
你不可能將這由五蘊所聚集而成的身體變成佛陀,然而佛陀卻也不離於五蘊。五蘊只是我們用來界定微小、個別的自我,透過五蘊,我們把自我識別出來,但這是狹隘、貧乏的識別。假如認為:「這個身體是我的,是不同於其他的一切。」然後說:「我是佛陀。」那麼你就創造了一個狹隘而貧乏的佛陀。
我們會認為身體就是自我,是因為我們為三毒──貪、瞋、癡所蒙蔽。這三毒就像會讓人上癮的毒品一樣,如果為它們所驅使,就會體驗到短暫、虛幻的滿足和興奮。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我們愛對方,所以覺得對方美麗。事實上,美麗不過是貪求、執著心的一種表達而已。因為執著於某人,就會感覺對方是美好的。特別是當你戀愛時,就會被欲念所蒙蔽,情緒和感覺會完全地投射在你的對象身上。日後,如果你們因為某種理由而分手,你可能會對他說:「我實在不暸解真正的你。我很迷惑!」
我聽過有許多夫妻在結婚時並不十分瞭解對方。當他們逐漸瞭解、看清對方後,往往就會離婚。他們覺得原本的愛戀被殘酷的現實所取代了,但這不是事實。就像當初談戀愛一樣,分手時也是受情緒所蒙蔽。當人們一旦無法獲得滿足,原本令人愉悅的事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原本看來美好的,也變得醜陋。這些人是被三毒所控制了。
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禪坐中,假如你坐得很好,覺得很舒服,你或許會想:「禪坐真是不錯!感覺非常好!」在台灣,有一個人第一次參加禪修,結果坐得很好,整個人沉醉在美好的情緒當中。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他終於第一次感覺到身而為人的好處。但是在第二次禪修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當時他正遭遇到家庭問題,而由於無法放下他的問題,禪修的狀況變得非常差。
你或許會認為他的第二次禪修狀況不好,而第一次是好的,但事實上,任何過度的情緒都會引發問題。好的經驗會產生執著和貪求,不好的經驗則會產生厭惡、生氣和瞋恨。在同一次禪修中,你有可能會經驗到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這都只是自我透過三毒所經驗到的感覺。自我是離不開貪、瞋、癡的。
假如修行得力,貪、瞋、癡會一點一點地減少。馴服這三毒後,你就會覺得不需要去執著一個自我。你會開始去觀察這狹隘的自我,就像是大海中的泡沫,在短時間成形,浮在水面上,破滅後又回歸到大海之中。在這短暫的泡沫後,有什麼是永恆的呢?就是你的本性。本性是什麼?它又在哪裡呢?這要靠你自己去發掘了。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在這段偈頌中,永嘉禪師認為即使是最重的業──阿鼻地獄的無間業,在剎那的證悟中就能消除。他對於這項真理的信心是不可動搖的,這即是禪宗的頓悟教法。曾有人問我,修行到開悟要花多久時間?我回答:「可以像一劫那麼久,也可以像一念這麼短。」你喜歡哪一條路?慢的還是快的?大概大部分的人都比較喜歡快的路。
我提供你們一個快的方法,把所有的念頭──不論是好的、不好的、無記的,全部都放下。假如能做到,你很快就會開悟。假如你能達到無我、無人、無分別、無眾生、無佛的心境,那就會瞭解到事物的真相。拿起修行之劍,砍斷分別的心。當證悟砍穿分別心時,什麼都不會留下,因為原本就沒有一個能分別的真實自我。
你必須要有信心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某次禪修的最後一天,我鼓勵兩位學員利用最後剩餘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他們抗議說無論做什麼都來不及了。我說:「你可以在剎那間開悟。假如你每一刻都努力修行,那麼絕對有時間讓你體驗開悟。一天的時間綽綽有餘了,但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實現?」
在修行的時候不要去管時間,不要想:「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也不要想:「我還年輕,有充分的時間讓我修行。」在禪修中,最好的態度就是善用每一分鐘,從一開始到結束,抓住每一刻好好修行。不去想過去或未來,就停留在現在這一刻。
你必須先從過去和未來中解脫。假如能把心維持在現在這一刻,就真的能在修行中得力了。而這種修行力也能讓你從現在這一刻解脫。當你能從時間解脫,也就能從空間解脫。時間和空間就像五蘊一樣,都是虛幻的。當你從時間、空間和五蘊中解脫,那就沒有自我了。
上一篇:轉載-《永嘉證道歌》的真諦
下一篇:轉載-揮舞智慧之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