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20:19:31果前
轉載-無常與無我
轉載-無常與無我
一、無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觀念是苦,因為無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從哪兒來,實際上「苦」有所謂的四苦或八苦。四種苦是基本的觀念,乃指生、老、病、死。生並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後,於生存、生活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苦的事實。在這個苦裡,又含有無常,無常就是由少小而變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過程,一天一天地過去。年輕人可能不覺得生命的過程是痛苦的,其實我們多過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過去。人還年輕時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脅及死亡的事實,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種苦,是釋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諦的第一真諦。
除了上述四種苦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加起來便成人生的八苦,這些都是由於無常的關係。「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對象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條件也變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愛你,今天有第三者插進來,把你愛的人搶走了,因緣產生變化,就是無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經得到手的,因為因緣產生了變化,上了架的鴨子,也有可能飛了。無常是不斷地變化,變化無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是不是也是無常?是。怨多半是從恩來的,如果從無始以來彼此互相沒有關係,怨亦無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間互相有恩,互相的關係比較深,結的怨恨也比較深,例如:夫妻之間就是「不是怨家不聚頭」。怨家就是情況變了,本來是恩愛的,但是由於情況變化、觀念變化和環境變化,就變成了怨家。誰都不想恩愛變成怨家,但是由於與自己的利害相衝突,以及環境變化的影響,就成了怨家,而怨家還又不容易分開,反而常常會碰在一起,這就是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也是無常,這很容易了解。親子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彼此互相非常親愛的人,由於發生情況、因緣變化、自然現象等,便非得分離不可,這也是無常。
「五蘊熾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調、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質的身體不調和,因為它的變化無法控制預料,就成了病苦。還有自我的思想,內外發生衝突,自己的思想在變,外在環境也在變,不能適應;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後念互相較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物質與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惡業、受苦報的一生又一生,五蘊相續。
二、無常放得下
如若能夠覺悟萬法無常的話,馬上便得解脫;不了解無常,不知道是無常,所以淹沒在苦海。如果已經觀察到、理解到世間所有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那就多少能夠看得開一些,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放不下了。連我、你、他都是無常,既然是無常,對於自我的價值標準,對於他人的價值判斷,就馬上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美國,曾經有一人中了樂透獎,電視記者問他準備做什麼?他就大聲哭著說:「不得了啦,我不知道怎麼辦,好高興!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以後有這麼多錢,我怎麼辦呢?從今天晚上起我就不敢睡覺了,我不知道怎麼辦。」如果此人能知道無常,就很簡單了,抽到樂透獎,慢慢地用掉就沒了,或者不小心丟了、被人騙走、搶走了也就沒有了;如用來投資,賺到億萬財產,死亡時,別說金錢帶不走,連身體也得放下來。何必緊張?擔心什麼?這也就是說,由於一切現象既是無常,遇到好事,不必歡喜;相反地,如果發生倒楣的事,知道是無常,也就不必苦惱,很快地,倒楣運也是無常,就會過去,否極泰來,正好又有一番新氣象了。
三、無常是空
知道是無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空並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沒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恆、不是真實、捉摸不定、隨時變化,因此叫它是空,空才是不變的真理。
無常就是苦,無常就是空,無常即無我。這是佛法基本的道理,能夠接受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者,即是正信的佛教徒。
有一次,有位先生聽我講完四聖諦和苦、空、無常、無我之後,就跟我說:「法師,您不能再講了,您再講下去,我們這個世界就完蛋了。多消極!多悲觀!完全沒有希望了。」諸位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反應?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根本不知道有苦的這回事,雖然聽到了無常這個名詞,事實上不可能體會到無常;雖然講空,不可能感覺到是空;雖然講無我,不可能沒有我,連我自己也有「我」呀,否則又是誰來為你們做這場演講呢?但這是佛法的原則,也是最高的理論,如何能從實際生活中來運用它,是需要很多的方便及方法的。修學佛法,稱為修道,四聖諦便是最基本的入門法。
佛法的基本觀念是苦,因為無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從哪兒來,實際上「苦」有所謂的四苦或八苦。四種苦是基本的觀念,乃指生、老、病、死。生並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後,於生存、生活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苦的事實。在這個苦裡,又含有無常,無常就是由少小而變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過程,一天一天地過去。年輕人可能不覺得生命的過程是痛苦的,其實我們多過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過去。人還年輕時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脅及死亡的事實,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種苦,是釋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諦的第一真諦。
除了上述四種苦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加起來便成人生的八苦,這些都是由於無常的關係。「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對象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條件也變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愛你,今天有第三者插進來,把你愛的人搶走了,因緣產生變化,就是無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經得到手的,因為因緣產生了變化,上了架的鴨子,也有可能飛了。無常是不斷地變化,變化無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是不是也是無常?是。怨多半是從恩來的,如果從無始以來彼此互相沒有關係,怨亦無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間互相有恩,互相的關係比較深,結的怨恨也比較深,例如:夫妻之間就是「不是怨家不聚頭」。怨家就是情況變了,本來是恩愛的,但是由於情況變化、觀念變化和環境變化,就變成了怨家。誰都不想恩愛變成怨家,但是由於與自己的利害相衝突,以及環境變化的影響,就成了怨家,而怨家還又不容易分開,反而常常會碰在一起,這就是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也是無常,這很容易了解。親子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彼此互相非常親愛的人,由於發生情況、因緣變化、自然現象等,便非得分離不可,這也是無常。
「五蘊熾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調、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質的身體不調和,因為它的變化無法控制預料,就成了病苦。還有自我的思想,內外發生衝突,自己的思想在變,外在環境也在變,不能適應;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後念互相較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物質與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惡業、受苦報的一生又一生,五蘊相續。
二、無常放得下
如若能夠覺悟萬法無常的話,馬上便得解脫;不了解無常,不知道是無常,所以淹沒在苦海。如果已經觀察到、理解到世間所有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那就多少能夠看得開一些,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放不下了。連我、你、他都是無常,既然是無常,對於自我的價值標準,對於他人的價值判斷,就馬上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美國,曾經有一人中了樂透獎,電視記者問他準備做什麼?他就大聲哭著說:「不得了啦,我不知道怎麼辦,好高興!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以後有這麼多錢,我怎麼辦呢?從今天晚上起我就不敢睡覺了,我不知道怎麼辦。」如果此人能知道無常,就很簡單了,抽到樂透獎,慢慢地用掉就沒了,或者不小心丟了、被人騙走、搶走了也就沒有了;如用來投資,賺到億萬財產,死亡時,別說金錢帶不走,連身體也得放下來。何必緊張?擔心什麼?這也就是說,由於一切現象既是無常,遇到好事,不必歡喜;相反地,如果發生倒楣的事,知道是無常,也就不必苦惱,很快地,倒楣運也是無常,就會過去,否極泰來,正好又有一番新氣象了。
三、無常是空
知道是無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空並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沒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恆、不是真實、捉摸不定、隨時變化,因此叫它是空,空才是不變的真理。
無常就是苦,無常就是空,無常即無我。這是佛法基本的道理,能夠接受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者,即是正信的佛教徒。
有一次,有位先生聽我講完四聖諦和苦、空、無常、無我之後,就跟我說:「法師,您不能再講了,您再講下去,我們這個世界就完蛋了。多消極!多悲觀!完全沒有希望了。」諸位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反應?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根本不知道有苦的這回事,雖然聽到了無常這個名詞,事實上不可能體會到無常;雖然講空,不可能感覺到是空;雖然講無我,不可能沒有我,連我自己也有「我」呀,否則又是誰來為你們做這場演講呢?但這是佛法的原則,也是最高的理論,如何能從實際生活中來運用它,是需要很多的方便及方法的。修學佛法,稱為修道,四聖諦便是最基本的入門法。
下一篇:轉載-智慧與福報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