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20:24:57果前
轉載-地藏的意思
轉載-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的意思,「堪」就是可以、能夠;「住」就是安定、安穩。地,可以解釋為住處,也可以視為如同母親懷胎的胎藏、孕育眾生的大地一般。地能蘊藏萬物,讓眾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例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就是靠著大地,提供我們生活上必需物質的來源。因此,地藏菩薩的大慈悲願,能夠解決一切凡夫眾生生前、死後的問題,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門。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便說,地藏菩薩成就了眾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如無盡的寶藏,憑藉這些功德力量,能發起堅固的大慈悲,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
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也提到,眾生有一如來藏,如同「地藏」一般,藏著種種寶物,能讓眾生受用不盡;這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可能,如同地藏菩薩一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TOP緒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為受到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所以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
這部經從高深的層面來看,極富有哲理,從其簡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經典。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蓮花,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了之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所以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法的智慧能除煩惱,又使我們產生清淨的慈悲;以智慧來除煩惱,以慈悲來度眾生。
至於〈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
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
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普門品〉又成為《法華經》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於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生起貪、瞋、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於《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後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為受到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所以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
這部經從高深的層面來看,極富有哲理,從其簡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經典。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蓮花,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了之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所以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法的智慧能除煩惱,又使我們產生清淨的慈悲;以智慧來除煩惱,以慈悲來度眾生。
至於〈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
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
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普門品〉又成為《法華經》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於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生起貪、瞋、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於《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後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上一篇:轉載-平息煩惱心
下一篇:轉載-普賢菩薩十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