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20:30:31果前

轉載-以「心靈環保」建構法鼓大學

以「心靈環保」建構法鼓大學

↑TOP
法鼓大學的辦學理念,一定是與法鼓山 的理念密切結合。法鼓山 的理念、法鼓山 所做的事,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並透過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三大教育來落實;例如現在我們正提倡的「心六倫」和「心五四運動」,都是屬於「心靈環保」理念的範疇。

三大教育 環環相扣

法鼓山 是個辦教育的團體,提倡的是全面性教育,即三大教育;除了以大學院教育來培養人才,也希望把「心靈環保」的理念與方法廣為分享,因此又有大普化教育和大關懷教育。

法鼓大學雖然是大學院教育的一環,但是大普化教育和大關懷教育的內涵,不僅不能偏廢,反而更是辦學的著力點。否則,僅僅是標榜課程設計與教授師資,沒有辦法凸顯我們跟其他大學的不同,因此,大學院教育不能獨立於大普化、大關懷教育之外。

建立書苑制度 涵養學生品德

根據《天下》雜誌報導,現在臺灣有幾所大學校園,學生與教職員的關係非常緊密,比如政治大學、東海大學 以及清華大學 ,這三所學校共有的特色,就是採取書苑制度。有了書苑制度,校園不僅僅是學生向學的知識殿堂,也是師生互動及涵養品格的生活空間。

法鼓大學將來也會建立書苑制度。從現在起,我們就要營造出書苑生活的氣氛,雖然現在的職員和參與籌備的老師並不多,但是就從這些人開始,彼此互敬互助,互相關懷,也互相勉勵,這其實就是「心六倫」所談的倫理。現在就要開始去做,等到將來學校開學了,學生和老師就能立刻感受到這種溫馨、溫暖的書苑氛圍。

示範實踐「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

特別是我們正在提倡的「心六倫」運動,是由誰來推廣呢?是信眾,還是認同法鼓山 理念的社會大眾?這些人都是,他們都很重要,但是真正的帶領人,應該從我們的教育體系開始來示範引領。

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不了解「心六倫」,不能實踐「心六倫」,卻要呼籲信眾和社會大眾一起力行「心六倫」,那就淪為一種口號──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這個團體是失敗的。

因此,法鼓山 的教育體系一定不能在「心六倫」的推廣行列中缺席,更要率先實踐「心六倫」。我希望由法鼓大學率先來推展「心六倫」!

我們推廣「心六倫」、「心五四運動」,其實都是屬於「心靈環保」理念的範疇,這並不是在法鼓山 的教育體系之外,另外設立一個個新的主題,而是為了把教育辦好,讓學校辦學有特色,所以倡導這些生活化的理念。我們自己來做,也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參與,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更安定、更和諧。而這些理念絕對是法鼓山 辦學的著力點,也是法鼓大學不同於其他學校的最大特色。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講於臺北安和分院「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第四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原收錄於《二○○八法鼓山 年鑑》)

導覽人員的責任

↑TOP
一、四大任務

我要勉勵諸位,法鼓山 的導覽人員,具有四大任務:

第一,帶人修行;第二,介紹景觀;第三,勸人發心請購;第四,鼓勵布施種福田。諸位的導覽工作如果只做一項,也有貢獻,但是不夠好,最好是能達成四種任務,共同協助法鼓山 維持成長。

大陸所有的名山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法鼓山 如何維持呢?我們這個團體主要是推廣佛法修行和推動「心靈環保」的理念,這些工作,如果僅只有我們自己投入和奉獻是不夠的,一定要有社會大眾的護持才能共同成就;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只做佛法推廣,卻沒有收入,只有喝西北風了。

現在山上的開支,平均每年要一至兩億新臺幣,平均一天就要五、六十萬元開銷。山上的建築、設備才剛完成,就要開始維修,大寮的典座師跟我講,廚房有許多機器老朽要維修、要更換。其實山上各種各樣的器械都要維護,吃飯是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各種設施的維持費卻相當可觀。水、電、汽油,要花錢;道路、房子、任何一樣設施剛做好,就要花錢保養。不保養,壽命就減短。我常常看到大殿上有工人在磨石、打蠟,一問之下才知道,石頭也要保養,如果不保養,很快就會老舊。所幸我們山上的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多數不支薪,如果義工菩薩也領薪水,我們的成本就難以估計了。

導覽人員要知道這些訊息,勸人布施也要特別說明。否則會讓人誤解法鼓山 很愛錢,到哪裡都要錢。諸位要讓人知道,不是法鼓山 要錢,而是請大家來做功德;如果覺得這地方還不錯,就請大家共同來護持,這是一大功德。

正因為山上的營運成本高,我們必須思考開源之道。如何開源?就是關懷照顧訪客,讓他們歡喜布施,覺得布施得很值得。

因此,導覽人員的角色非常重要,導覽菩薩是山上的寶,是山上對外服務的品質。我們的法師對外接觸機會不多,除了弘化院、百丈院的法師較常與外界接觸,多數法師與大眾接觸的機會並不多。真正代表法鼓山 對外接觸和服務品質的是義工菩薩。法師的職責是服務我們的義工菩薩,義工菩薩的責任則是照顧來山的訪客,就是這樣一層一層接續地關懷。

所以,今天在這裡上課的導覽菩薩,都是我們的寶,是法鼓山 接引和服務大眾的窗口,如果你們的形象能讓人感動,就能幫助山上的收入成長。

二、勸人留下功德,帶回平安

我再重複強調: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諸位都要把導覽工作,帶入一種修行的環境、修行的氛圍、神聖的場域;我們希望讓民眾來山一趟,就能體驗到在聖地生活的環境、聖地的氣氛,讓所有有緣、有心之士,不虛此行。

也不要忘了勸請每一位菩薩,把功德留在山上,把平安帶回家。新春期間民眾上山一趟,有吃有拿,好看也好玩,請他們要布施做功德,也鼓勵他們到行願館請購師父的書,這樣才真正是「入寶山,不空手而回」!

我們非常歡迎大家在山上用個齋。新年的年菜,要讓人吃得飽、吃得好。要捨得讓人吃,假如不捨得讓人吃,給大家吃冷的、沒營養的舊菜,吃了會抱怨,到處說法鼓山 好寒酸啊,不如某某地方吃得豐盛!所謂「食輪不動,法輪不轉」,法鼓山 要捨得給人吃,不是要多豐盛,新鮮、簡單、味道好,就可以了。

阿彌陀佛。

(二○○七年二月三日講於法鼓山 園區階梯教室,原收錄於《如何導覽法鼓山 》手冊)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