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 20:15:04果前
5416-云何為『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
標題:云何為『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依《菩薩瓔珞經》開示:菩薩觀察
(一) 種種菩薩法要,分別無量法故。
(二) 種種菩薩通慧,觀眾生純熟根故。
(三) 種種菩薩道慧,不捨本末定故。
(四) 種種菩薩深觀,入定意故。
(五) 種種菩薩弘誓,不違本願故。
(六) 種種菩薩勇猛,成辦諸法故。
(七) 種種菩薩精進,不懷懈怠故。
(八) 種種菩薩勤苦,不念劫遠近故。
(九) 種種菩薩大慈悲,心平等故。
(十) 種種菩薩大悲,愍念一切故。
(十一) 種種菩薩喜心,未曾起怒故。
(十二) 種種菩薩護心,放捨一切故。
(十三) 種種菩薩不淨觀,自觀內諸法故。
(十四) 種種菩薩數出入息,內自攝意故。
(十五) 種種菩薩十二緣起,自滅諸法故。
(十六) 種種菩薩觀五盛陰,念斷諸想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六者』,即所謂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觀察』者,與觀想,觀念等同。又『諸法』者,指森羅萬象的一切事物。又『不可思議』者,或為理之深妙,或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議之也。如同《法華玄義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是故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得淨一切跡應一切智。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依《菩薩瓔珞經》開示:菩薩觀察
(一) 種種菩薩法要,分別無量法故。
(二) 種種菩薩通慧,觀眾生純熟根故。
(三) 種種菩薩道慧,不捨本末定故。
(四) 種種菩薩深觀,入定意故。
(五) 種種菩薩弘誓,不違本願故。
(六) 種種菩薩勇猛,成辦諸法故。
(七) 種種菩薩精進,不懷懈怠故。
(八) 種種菩薩勤苦,不念劫遠近故。
(九) 種種菩薩大慈悲,心平等故。
(十) 種種菩薩大悲,愍念一切故。
(十一) 種種菩薩喜心,未曾起怒故。
(十二) 種種菩薩護心,放捨一切故。
(十三) 種種菩薩不淨觀,自觀內諸法故。
(十四) 種種菩薩數出入息,內自攝意故。
(十五) 種種菩薩十二緣起,自滅諸法故。
(十六) 種種菩薩觀五盛陰,念斷諸想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六者』,即所謂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觀察』者,與觀想,觀念等同。又『諸法』者,指森羅萬象的一切事物。又『不可思議』者,或為理之深妙,或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議之也。如同《法華玄義序》曰:「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是故菩薩觀察諸法不可思議,得淨一切跡應一切智。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