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3-云何名為『正士』
標題:云何名為『正士』
眾所周知:『正士』者,梵語曰菩薩。一譯正士。求正道之大士也。如同《無量壽經》曰:「十六正士。」同曰:「十方來正士。」至於云何名為『正士』?茲依《佛說未曾有正法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
譬如世間有力之士,難屈難伏所作能辨,是名正士。
-
其正士者常行正法離諸罪垢,不生邪見勤行大行,心常柔軟無麤惡相離諸卒暴,是名正士。
-
常發善言親近善友,以殷重心尊敬師長,順行正道無所違背,是名正士。
-
離諸貪愛修正命行,以清淨業絕其過失,以智慧心斷愚癡見,於自三業安住寂靜,復於他人不生擾撓,不議好惡長短無毀無譽,是名正士。
-
愍諸貧窮而行惠施無怨親想,內心質直外相柔和,離諸邪曲守真實行,以無上法娛樂其心,寂然堅固平等而住,是名正士。
-
於諸眾生所有障礙為其破滅,於身命財而能普施,於勝義法不生難吝,見諸眾生無福無慧者,而為滅除諸不善法,然後施與妙法寶藏。貧苦眾生常施珍寶,疾病眾生施與醫藥,怖畏眾生施其安樂,無依怙者為作主宰,墮輪迴者而為救度,在闇瞑者為作光明而照導之,在邪道者示以正道,常以法語教導一切,見其過失不生恚怒,是名正士。
由此觀之,如是『六者』,即所謂名為『正士』,諸菩薩當修是行,即能安住奢摩他相應之法,而能趣證佛一切智。何以故?蓋『奢摩他相應之法』者,梵語奢摩他,華言止。止即止寂之義。謂欲求圓覺者,以淨覺心,取靜為行,而於染淨等境,心不妄緣,即是體真止(謂體達無明顛倒之妄,即是實相之真也),義當空觀。故經云: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又『一切智』者,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對於一切種智,有總別二義。若依總義,則總名佛智,與一切種智同。若依別義,則一切種智為視差別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視平等界空性之智也。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