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21:05:29果前

轉載- 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上) 文/淨空大師

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上)

http://www.amtb.tw/magazin/image/e_up_icon.jpg

                                                           

 

         

  中國傳統的教育,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文化在文字之先,文化依存於教學。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

         

一、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有儒、釋、道三家。儒是孔孟代表,釋是釋迦牟尼佛代表,道是老莊代表,我們都把他們稱作聖人。聖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都通達明瞭了。那我們呢?我們完全不通、不明瞭,這叫凡夫。凡聖不同。凡可以成聖,我們跟著聖人學,學久了就變成聖人。

         

  儒釋道,它所培育的是聖賢君子,聖賢君子是學位的名稱。現代社會的大學,培育的是博士、碩士、學士。在中國古代,聖賢教育它最高的目的是聖人,聖人是最高的學位,賢人是第二個學位,君子是第三個學位。聖賢君子的教育把人都教好了,「世間有聖賢君子,人間才有太平盛世」。

         

  英國的湯恩比博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得非常透徹、深入,他說「唯有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帶給世界長久安定和平」。  他的話是真的,因為我們中國人自古懂得教學,懂得教育,老祖宗會教,教我們怎麼做人。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歸納起來有四科。第一個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是道。道是什麼?大自然的規律,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的,是自然規律,原本就是這個樣子。隨順自然規律就叫行道,不違背自然規則那就是德。德提出五個字,就是五常,常是永恆不變,仁義禮智信,這是五德。禮義廉恥,稱之為四維,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稱之為八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根支柱。

         

  這個理念、方法超越時空,三千年前的人要遵守,三千年後的今天還是要遵守,三千年以後的後代他還是要遵守,要不遵守就有災難,遵守了就有福報,就離苦得樂。這是什麼?這是智慧,這是真理,永恆不變。無論中國、外國,誰學會了他就離苦得樂,他的社會就祥和,他的家庭就幸福,這叫真理。它是從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從妄心生出的,妄心生煩惱,真心生智慧;妄心生苦果,真心生快樂。

         

三、中國傳統教育的內涵

         

(一)恢復孝敬之大根大本

         

 1.父子有親 孝道之根

         

  首先要恢復孝道,孝是中華文化的根,孝親。中國的五倫,第一個,父子有親,中國文化就是從這個根上生出來的。「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剛剛生下來一百天之內的小孩,他所顯露出來的是真心,是永恆不變的那個本性。如何把這種真誠、親愛保持下去,就是要靠教育。而這種教育的責任主要由母親來擔當,家裡能不能出賢人全靠母親。

           2.教育始於胎兒 三歲之內扎好根         

  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了,叫胎教。母親的言語、動作統統都會影響胎兒,所以要很小心謹慎,思想要端正,心念要保持平靜,不要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更不容許有邪惡的念頭。小孩出生之後他就會看、會聽,他就在開始模仿學習,所以小孩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他的紮根教育,這個根紮得好,他將來就是大聖大賢。人是教得好的,人性本善,是平等的。所以中國古人說,「人人可以為堯舜」,佛法講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看怎麼教。

          (二)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孝敬         

 1.孝的深意         

  「孝」是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就是兩代合成一個,父子是一體,這叫孝。一體的意思很深,表明不生不滅,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上面無始,下面無終,無始無終,世世代代是一體。做父母的希望兒子怎樣對待我,我今天就要怎樣對待我的父親,要這樣教法。我今天孝順父親是教他,教他將來孝順我,一體是這麼個意思,這不是言教,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對父母能夠親切體恤,照顧周到,他全學會了,所以是身教。

           2.敬是孝的第一德

            有孝就有根,從孝裡頭表現的第一德就是敬,這個孝用親做代表;敬是孝的第一德,用師做代表。一個人的成就是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兒女教成,缺一不可,教孝勸孝是老師的本分,教尊師重道是父母的責任。聖賢的學問是從孝敬中來,沒有孝敬的根基,佛來教你,孔子來教你,都沒用。為什麼?聽不懂,不能吸收。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那個誠就是孝,真誠就是孝心。能得多少東西,實在說與老師關係不大,與自己的孝敬關係就太大了。

           3.如何落實孝親尊師

                       孝親尊師要用到生活上,才真正有受用,具體就是落實《弟子規》。《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的,而是做父母的人在家裡把它做到,做出這個樣子來,讓嬰兒看熟了,看成習慣了,他將來自自然然就是這樣。他自然這樣的,將來他的兒女也就跟他學會了。用孝敬的心孝順一切眾生,恭敬一切眾生,這是《弟子規》教育真正的精神之所在。

          (三)解決問題 教學為先         

  教學的力量實在太大了。首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格是格鬥,物是什麼?欲望,就是物欲,這些財色名食睡,這是物欲,要跟它格鬥,要戰勝它。聖人都講求這些,不能戰勝自己怎麼能戰勝別人?要戰勝別人首先戰勝自己,這比什麼都重要。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是什麼?智慧,智慧現前,明白了。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就是孝,孝字狹義的意思是父子,世世代代是一體;廣義而言,整個宇宙是一體,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一體。這個說法跟大乘完全相同,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我們愛自己就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這是根。

            其次,「創業齊家,教學為先」。沒有把家人教好,沒有把子弟教好,你創業有障礙,必須先把家人教好,先把你的合夥人都教好,一定要遵循六和敬。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大家的想法、看法很接近,沒有矛盾、沒有衝突,這才能合作,家才能夠整齊。中國古時候的家是大家庭,家對於教育非常重視。因為祖先長輩都希望下一輩能出人才,對於教育期望很大,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家裡出人才,榮宗耀祖,光大門楣,這家族會興旺。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也是教學為先。在中國歷史上能看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哪個不重視教育,而且是身行言教,疏忽教育肯定出問題。         

  「禮儀之邦,教學為先」,禮義之邦也是教學成就的。在湯池做的實驗,很短的時間當地民風就轉變了。現在國內也有些地方在做,做得很成功,甚至於時間更短,七天、二十一天,就能把一個人改變過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看到教學的能量,真正不可思議。         

  「穩定和諧,教學為先」。教學能使人覺悟,放下貪瞋痴慢。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絕不用非法的手段謀取財富、地位。會做好人、做好事,好人好事有好報。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佛法講的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見和同解」,這是穩定和諧的基礎。

            「國豐民安,教學為先」,豐是指的資源豐富。國家富有,人民當然安定,還是靠教學,把宇宙萬法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身行言教,用在生活上,生活穩定和諧;用在家庭上,家庭穩定和諧;用在公司行號上,老闆跟員工平等和諧;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世界,中國人所謂的太平盛世,都要靠教學。太平盛世怎麼成就的?就是集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教學之大成,形成了太平盛世。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僅是影響自己的國家社會,影響周邊鄰國。所以「太平盛世,教學為先」。

            我們回過頭來觀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那麼美好?教出來的,「諸佛剎土,教學為先」,諸佛如來、菩薩、羅漢沒有一天不教人的。他們住在世間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破迷開悟是手段,就是教學。

            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這句話重要!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今現在說法,說法就是教學。那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也有個今現在說法,我們的社會就變成極樂世界。

         

  >>續載中……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