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默是沒有自我 文/聖嚴大師
默是沒有自我
能恁麼自知,恁麼自了。
「能恁麼自知」指的是照,「恁麼自了」指的是默。在中文裡,「知」也意味著覺知、知道,這裡指的是照。在修行中,不管你做什麼,請先要明照自我;也就是說,要覺知自己身心的運作。當你修行進步時,就會了解其實並沒有能夠被照的自我。那時,我們知道自己所激起的煩惱、焦躁、焦慮其實並不存在,並沒有一個人在擁有這些煩惱。你也會明瞭《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它所教導的是,我們所體驗到的動作、念頭、感覺,並沒有一個獨立的自我或擁有者。當你繼續照,能更生動覺知自己的身心時,就能體悟到空,放下自我,因為自我只是心造化出來的。體悟到自我是空的,就意味著體悟到空性。當你能透過照達到這一境界時,就能真正了解默,也就是沒有自我。
這裡我們必須解釋兩個觀念:自知和自了。即使是菩薩都有自我,但這個自我和凡夫的自我截然不同。一般眾生把五蘊當成「自我」而強烈地執取。他們不僅執取這個「我」,也把五蘊當成「我」,所有因而繁衍出各式各樣的攀緣、爭奪、執取、對立、焦慮。佛稱自己為「我」,已經得到解脫的阿羅漢也是如此,但他們所指的「我」只是個方便的假名,是和眾人建立關係的善巧方便。佛並不把自己的身心當成自我,只是示現度化眾生。他們的血肉之軀和開悟的心是純粹的智慧與慈悲的示現。因此,佛的「我」和凡夫的「我」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一者是凡夫執著於「我」,成為煩惱的根源和焦慮、受苦的原因;另一者是諸佛以無我的智慧和慈悲,清淨、自在地運作。
在默照中,你覺知你在打坐,但是誰在那裡覺知呢?你清楚知道你有煩惱和妄念,但又是誰在知道呢?你在蒲團上打瞌睡,是誰覺知呢?那一定是你,不是嗎?當你愛、珍惜或憎恨時,是你有這些情緒嗎?這是有煩惱的自我。比方說,當你坐得好時,對自己很滿意。好極了!太棒了!你認為那是什麼呢?那是什麼心態呢?
學員:煩惱。
師父:煩惱。好。所以囉,我成天看到這個傢伙很忙,不是在那邊挪動雙腿,就是在改變姿勢。他的雙腿好像是沉重的負擔。那雙腿是誰的?我只是猜想,他每次打坐時都感覺挫折。他也許心想:「為什麼我身上長這兩隻腿,給我添麻煩?不管我採用什麼姿勢,都很痛。」這雙腿到底是誰的?一個人這麼感受到受限制、不自在時,自我感是很強烈的。要對自己稍微狠心一點,放下對雙腿所有的關切。對你的腿說:「腿啊,我只是在打坐。」繼續放下,放下執著,就會從疼痛中解脫。
如果有很多妄念,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放下對這些妄念的關切和糾纏。你唯一的關切就是只管打坐,讓念頭喜歡幹啥就幹啥。一旦這麼做,就會擺脫散亂心。你在這種修行中唯一的關切就是放下,層層放下。放下對身體的糾纏、妄念,就是坐,只管打坐。那是你唯一的關切。不管身體,不管妄念,就是打坐。如果能像這樣訓練自己,就能從身心得到解脫。
但這是不夠的。當你不再執著於身體,修行很平順,然後會生起喜悅、舒服、滿足。你可能對這感到很高興,那時剩下的就是快樂的自我。你坐在那裡,覺得很滿意,沒有任何關切。但那時,必須連那個滿意的自我也放下。能完全放下歡喜和快樂時,默照就會現前。那是真正的修行,層層放下。
修行藏傳佛教的人都知道,它並不只是誦經和神祕的儀軌,打坐也很重要。我有個中國朋友是位著名的佛教學者,也是有成就的西藏密宗修行者。他說過當他在西藏修行時,只要喇嘛在堂上,他就坐得很好,但喇嘛一離開,他就移動雙腿。當喇嘛回來時,他就又盤上腿,一動不動。過了一陣子,喇嘛說:「我沒有時間來看著你,我會找某人來看你。」喇嘛出去,搬了塊大石頭回來,放在學者的雙腿上。幾個小時過去了,我的朋友沒辦法改變姿勢,因為他沒辦法把石頭拿起來。他一直向菩薩們求救,但沒有人來。〔眾人笑〕最後喇嘛回來了,對他說:「時間還沒到,你再多坐幾個小時吧。」
不管你遵循的是哪個傳統,都需要訓練雙腿,因此我奉勸你們要忍受先前幾天的疼痛。在那之後,時間就會飛逝。就是用方法,不要管身體。如果疼痛難以忍受,就這麼做:跪在方墊上,把蒲團豎直,把兩三個湊在一塊,就像騎馬一樣(只不過中國人稱為「騎鶴」)。我看到有人今天不這麼做,而把一隻腿豎起,不是直豎,而是把下巴擱在膝蓋上。這不是默照,甚至連打坐都稱不上。打坐時至少應該坐得正直,要有精神。如果這不管用,就只要把雙腿向前伸直。如果身體不打直,就不是在打禪七,而是在模仿羅丹的著名雕像「沉思者」,就像這樣…〔模仿姿勢,眾人笑〕。
如果你的身體還是困擾你,而你的心依然不定,就要試著從內心深處生起慚愧心。怎麼做呢?你必須認清禪七是個稀有的機會。不管你是年長或年輕,問你自己:這輩子還會打幾次禪七?你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死,面對無常,卻依然不全力投入修行,這是因為你缺乏精進,缺乏信心。了解到未來的無常,必須從內在生起深深的慚愧心。慚愧自己有許多的障礙、魔考。是的,在修行途中你會遇到障礙,我們把這稱為「妄心」。你也應該了解,這個魔考並不是來自外在的東西,而是你自己。明白這個,你的慚愧和謙卑會帶來精進,認真修行。
昨天我笑甲君說老是動來動去。我相信他感覺到慚愧,因為他今天很認真修行,坐得很好,並沒有因為腿痛而痛死。昨天他可能覺得這雙腿是長在他身上的陌生東西,但今天他是它們的主人了。那就是慚愧心,謙虛能生出力量、精進。
下一篇:轉載-大用無滯 文/聖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