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5 21:01:57果前

4384-云何為『出家人能修禪定』

標題:云何為『出家人能修禪定』

    眾所周知:『出家出離在家之生活,修沙門之淨行也。如同《維摩經弟子品》曰:「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同方便品》曰:「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釋氏要覽》曰:「毘婆沙論云:家者是煩惱因緣,夫出家者為滅垢累,故宜遠離也。」至於云何為『出家人能修禪定』?依《文殊師利問經》開示云何出家人當修此定若出家人住如下之功德則能修此禪定。即所謂

  1. 不破戒不污戒。

  2. 無毀點戒。

  3. 清淨戒不穢戒。

  4. 雜邪戒。

  5. 無所依戒無所得戒。

  6. 不墮戒。

  7. 聖所嘆戒。

  8. 慧人所嘆戒。

  9. 於波羅提木叉善能守護。

  10. 就一切諸行處。

  11. 常畏小罪淨業淨命。

  12. 樂深無生法忍。

  13. 於空無相無作不生怖畏。

  14. 常勤精進正念現前。

  15. 有信從心成就慚愧。

  16. 不著世法不嫉妒。

  17. 常行頭陀功德。

  18. 厭世語言不樂綺語。

  19. 知恩知報恩。

  20. 敬畏和上阿闍梨無憍慢心。

  21. 常樂勝師及樂近善友。

  22. 若有善友我當問法。

  23. 既聞法已如說修行。

  24. 若依經書若依師說。

  25. 說法人父母善友常懷佛想。

  26. 樂阿蘭若處不樂人間。

  27. 於身命財心不繫著。

  28. 思念死想不依利養。

  29. 無所觸犯無渴愛心。

  30. 攝受正法愛敬長。

  31. 不長畜衣缽不受宿食。

  32. 樂乞食行次第乞。

  33. 常懷慚愧自省己罪。

  34. 不捉金銀珍寶。

  35. 於真實法不生驚疑。

  36. 常修慈心能斷瞋怒。

  37. 常修悲心能斷殺害。

  38. 饒益一切世間。

  39. 慈悲一切眾生。

  40. 常樂經行無睡眠懈怠。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種』,若出家人住如是功德則能修此禪定。何以故?蓋『禪定』者,禪為梵語禪那之略,譯曰思惟修。新譯曰靜慮。思惟修者思惟所對之境,而研習之義,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義。定者,為梵語三昧之譯,心定止一境而離散動之義。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靜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寬,一切之息慮凝心名之,禪之名狹,定之一分也。蓋禪那之思惟審慮,自有定止寂靜之義,故得名為定,而三昧無思惟審慮之義,故得名為禪也。今總別合稱而謂之禪定。

    總而言之,修菩薩之行者,善能修習禪定,則萬緣俱息,定性現前,故獲此十種之利益:(1)安住儀式。菩薩習諸禪定必須整肅威儀,一遵法式而行之,即久,則諸根寂靜,正定現前,自然安住而無所勉強,是為安住儀式;(2)行慈境界。菩薩習諸禪定,常存慈愛之心,無傷殺之念,於諸眾生,悉使安穩,是為行慈境界;(3)無煩惱。菩薩習諸禪定,諸根寂靜,則貪瞋凝等一切煩惱,自然不生,是為無煩惱;(4)守護諸根。菩薩習諸禪定,定常當防衛眼等諸根,不為色等諸塵所動,是為守護諸根;(5)無食喜樂。菩薩習諸禪定,既得禪悅之味,以資道體,雖無飲食之奉,亦自然欣豫,是為無食喜樂;(6)遠離愛欲。菩薩修習禪定,寂默一心,不使散亂。則一切愛欲之境,悉無染著,是為遠離愛欲;(7)修禪不空。菩薩習諸禪定,雖獲諸禪之功德,證真空之理,然不墮於斷滅之空,是為修禪不空;(8)解脫魔罥。菩薩習諸禪定,則能遠離生死一切之魔網,悉皆不能纏縛,是為解脫魔罥;(9)安住佛境。菩薩習諸禪定,開發無量之智慧,通達甚深之法義,於佛知見,自然明了,故心心寂滅,住持不動,是為安住佛境;(10)解脫成熟。菩薩習諸禪定,一切惑業,不能撓亂,行之既久,則無礙解脫,自然圓熟,是為解脫成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41115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