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20:03:49果前

轉載-星雲說偈-聞法心態 文/星雲大師

星雲說偈-聞法心態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index/button_epapaer.gif

 

2013/12/17

|

作者:星雲大師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index/spacer.gif

|

點閱次數:914

|

環保列印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content/arrow.gif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content/icon/facebook.png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content/icon/plurk.png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content/icon/twitter.png

字級:

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          

    

 隨聞而得覺,未聞慎勿毀,無量餘未聞,謗者成癡業。 ──《大乘莊嚴經論》

人的知識從哪裡來?從聽聞而來,聽了以後就懂了;知見有了錯誤,自己不知道,經由他人的指教,明白了就不會再犯錯。所以佛經開頭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告訴我們信解聽聞很重要。

 經典有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即說明學佛法首重聽聞,藉由聽聞,我們才有目標依教奉行,得到佛法的受用。好比到學校上課,有的人會想,自己在家裡看書就好了,何必一定到學校?其實不然。看和聽不一樣,看了以後很容易就忘記了,聽聞卻能使記憶維持久一點;遠處發生的事情,耳朵聽得到,眼睛就看不到了;隔一道牆,雖然看不到對面的東西,耳朵卻可以聽得到聲音;事情過去了,雖已看不到當時的情形,但經人轉述、口耳相傳還是可以明白,所以佛教很重視聽聞、多聞。

 「隨聞而得覺」,經由聽聞,就能覺悟,心開意解。不過聽聞佛法最要緊的是善聽、諦聽,要能起深信心,怕的是「聞善言不著意」,你講得再好,他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你費盡唇舌說給他聽,他聽不入心,那麼再好的善法也進不到他的心裡。

 反之,一個容易感動、情深義重的人,聽聞到好的道理,他不但會感動,甚至涕淚滂沱,聽聞的道理很容易就懂了;「未聞慎勿毀」,對於尚未聽聞過的法,即使感到懷疑,也要心懷尊重,不應毀謗阻礙。

 「無量餘未聞,謗者成癡業」,人的知識有限,如《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要有益於淨化人心,對社會、對眾生有貢獻的事理,都不能妄加毀謗,謗法會讓我們心生傲慢,得到愚癡的果報。

 這首偈語提醒我們要以謙卑的態度聞法,不自大、不自滿,不妄加評論自己未知的知識、法門,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