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9 20:06:12果前

4010-為何『菩薩得疾逮了諸法本三昧』

 

標題:為何『菩薩得疾逮了諸法本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為何『菩薩得疾逮了諸法本三昧』?茲依《賢劫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菩薩有四事,疾逮斯定(了諸法本三昧)。何謂四?(1)布施,不懷望想福施一切。(2)持戒,不犯諸禁以大道。(3)常抱慈心,怨憎親友無有二心。4)察於三界眾生之類悉我親族未曾外之。

(二)菩薩復有四事,疾逮斯定(了諸法本三昧)。何謂四?(1)常行大慈,加於眾生。(2)常行大悲,見於三塗眾生苦惱,為之雨淚欲拔之。(3)睹眾迷惑展轉五趣不能自免,顯示正路志德自出。(3)察眾三流往反終始曾無斷絕身苦心惱,故愍念之為宣罪福生死之本無為之根。

(三)菩薩復有四事,疾逮斯定(了諸法本三昧)。何謂四?(1)觀眾邪迷六十二見,猶豫沈吟墮於羅網如鳥自投,貪小小利不覺自害。(2)九十六種迷惑之徑自造癡冥,猶如蜚蛾自投燈火,已溺三塗五趣周旋輪轉無際不能脫身,惟有諸佛眾菩薩,乃能濟之。(3)外眾蓋業符咒害人,菩薩愍之,如狂溺水然後乃悔當何所及。4)如射獵師彈射眾鳥,羅網捕魚積其罪,無數億載墮三惡趣捨身之安而往救之,為宣罪福生死之患,示無為業,或復顯之無上正真各使得安。

(四)菩薩復有四事,疾逮斯定(了諸法本三昧)。何謂四?(1)作佛形像坐蓮華上,若摸畫壁繒[疊*]布上,使端政好,令眾歡喜由得道福。(2)取是經卷書著帛若長妙素,令其文字上下齊正。(3)諷誦是經晝夜精進,不捨經文使其通利,無一躓礙聽者得解。(4)持是三昧諸佛本末一一分別為人暢義,善開菩薩無上正真,使一切眾咸共諮受,不生疑心各得開達。

    由此觀之,如是『四類四事』,即所謂菩薩得疾逮了諸法本三昧。何以故?蓋『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1019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