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4-為何『如來能得三十二之相』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至於為何『如來能得三十二之相』
(一) 如來足安平立大人之相者,乃往古世堅固勸助而不退轉,未曾覆蔽他人功故。
(二)
如來手足而有法輪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興設若干種種施故。
(三)
如來至真指纖長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說經義救護眾生令無患故。
(四)
如來手足生網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壞他人眷屬故。
(五)
如來手足柔軟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惠施若干種衣細軟服故。
(六)
如來而有七合充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設眾施供諸乏故。
(七)
如來之膝平正無節[蹲-酋+(十/田/ㄙ)]腸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經典不違失故。
(八)
如來之身其陰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謹慎己身遠欲法故。
(九)
如來之身頰車充滿猶如師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修淨業修行備故。
(十)
如來至真常於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穢濁不善行故。
(十一)
如來肢體具足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無畏安慰人故。
(十二)
如來手臂長出於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所作佐助勸故。
(十三)
如來身淨而無瑕玼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行十善無厭足故。
(十四)
如來腦戶充滿弘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苦干種藥瞻視療故。
(十五)
如來師子步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眾德本具足備故。
(十七)
如來牙齒無有間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設人諍鬥令合和故。
(十八)
如來頷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以微妙可意之物而興施故。
(十九)
如來清白美好髮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護己身口心故。
(二十一)
如來舋舋大人相者,以無量福供養究竟,心行仁和與眾生願使得覆蓋故。
(二十二)
如來梵聲哀鸞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語柔和,與眾人言護口節辭,無央數人聞其所語無不悅故。
(二十三)
如來瞳子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眾人故。
(二十四)
如來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無麤暴志心性和順故。
(二十五)
如來眉間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誦閑居之德眾人行故。
(二十六)
如來頂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敬奉賢聖禮尊長故。
(二十七)
如來肌體柔軟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念念集法品藏故。
(二十八)
如來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臥具床故。
(二十九)
如來之體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離於集會眾鬧之故。
(三十)
如來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敬於師受善友教稽首從故。
(三十一)
如來頭髮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傷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三十二)
如來之身平正方圓無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眾生,勸化安之令定意故。
(三十三)
如來之脊如大鉤鎖普有威曜巍巍之德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為諸正覺,興立形像繕修壞寺,其離散者勸使和合,施無畏懼,其諍訟者化令相順故。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三相(梵文多一相)』,即所謂如來得三十二相,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三十二相』者,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於佛,總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出家則開無上覺,是為天竺國人相說。佛感此相者,由於百劫之間,一一之相,積百種之福。
總而言之,『如來』者,梵語曰多陀阿伽陀Tatha%gata,譯言如來,佛十號之一。又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種種道理,本來都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因為有了本覺,才說始覺,然後就有究竟覺;因為有了自覺,才有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因為有了法身佛,才有報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此即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
【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
下一篇:3855-云何為『不共諸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