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20:20:32果前

3112-何謂『菩薩之五根淨行』

標題:何謂『菩薩之五根淨行』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何謂『菩薩之五根淨行』依《大寶積經》開示:何謂菩薩五根淨行?即所謂

(一)  不受諸法而修道義,是為信根;願度彼岸,不須御人,為精進根;不捨道意為一切故,是為意根;執御大哀欲濟危厄,是為定根;若能奉受一切諸法而修寂寞,是智慧根。

(二)又篤信一切諸佛之法,順從道跡,是為信根;奉諸佛法未曾懈倦,是精進根;念諸佛法,聖義存心未曾忘捨,是為意根;修習佛定初不懈廢,是為定根;能除一切眾生疑結,無所念願,是為慧根。

(三)又慕佛道不懷猶豫,是為信根;其性調柔,順修精進無有退還,是精進根;勸助德本長而無損,是為意根;等演光明照於眾生,救脫憒亂,是為定根;分別一切人之原本而為說法,是為慧根。

(四)又超越一切諸所罣礙,而無所著,是為信根;解眾生結令無諸,是精進根;志所奉行而無所著,獨步三界卓然有異,是為意根;知諸罣礙因緣所由,是為定根;了諸著猗智靡不達,是為慧根。

(五)使所遵而無所惑,是為信根;化人不惑,捨於非時常懷悅豫,是精進根;所從法教常行清,微妙之法不迷眾穢,不忘道義日日增修,是為意根;其心清淨奉行平等,而以正受聖慧均平而得度矣,是為定根;若於法界了無所礙,去諸非時住解明法,是智慧根。

(六)又滅除一切諸非善本,修行眾德,是為信根;遵諸善本順從經典,是精進根;積累眾善不違失法,是為意根;定意歡悅不貪樂安,分別眾生諸德本,是為定根;奉行眾善從其方便,等修道法,是為慧根。

(七)又信勤修捨諸懈廢,意無所求無所忘失,將護定意令不迷惑,奉行智慧開化愚癡。

(八)又行信者棄捐邪法,行精進者放捨吾我,其心專一度於貪身,以能行定,裂壞諸網六十二見,其慧智者,蠲除一切猗著恩愛。

    由此觀之,如是『八類』,即所謂菩薩之五根淨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五根』者,根即能生之義,謂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即(1)信根,謂信於正道也。(2)精進根,謂修正法無間無雜也。(3)念根,謂於正法記憶不忘也。(4)定根,謂攝心不散也。(5)慧根,謂於諸法觀照明了也。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324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