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天,有一位學僧問洞山良价禪師說:「請問禪師,您平時教導學人要行鳥道,不知什麼才是鳥道呢?」
洞山良价禪師回答說:「不逢一人。」
學僧繼續追問:「如何才能做到呢?」 洞山良价禪師就回答說:「直須足下無絲去。」
學僧不明白禪師話裡的意思,又問說:「那麼只要行鳥道,就是本來面目了嗎?」(圖/李蕭錕)
洞山良价禪師的本意,原是為了令學僧放下諸緣,切斷葛藤,不料學僧卻又落入了對空無的執著,因此他只好呵斥學僧說:「你為什麼這樣顛倒呢?」
學僧聽了大吃一驚,於是作禮再問:「請大和尚慈悲,學人什麼地方顛倒了?」
洞山良价禪師耐心地再次點撥學僧說:「如果你沒有顛倒的話,為什麼錯認奴僕為主人?」
學僧還是不明白,於是直接問說:「如何是本來面目?」
洞山良价禪師為了讓學僧截斷眾流,便乾脆告訴他說:「不行鳥道!」
飛鳥在天空中飛行,飛過了就不留痕跡,因此洞山良价禪師便以「鳥道」,喻指佛道的修證,就如同凌空而過的飛鳥,無蹤可尋,自由無礙,往來於空寂處,不墮有無迷悟等種種見解。
當學僧執著於什麼是鳥道的時候,那已不是鳥道,所以洞山良价禪師才以「不行鳥道」,來破除學僧的執著。因為所謂的鳥道,也不過是一種方便的接引,假若一有所執,即使只是一絲的染著,也難以契入真理,尋得本來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