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3 20:55:24果前

2695-云何為『生滅流轉十門』

標題:云何為『生滅流轉十門』

 

    眾所周知:『生滅』者,有為之諸法,依因緣和合而為未有法之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為已有法之無,謂之滅,有生者必有滅,有為法是也,有滅者必不有生。無為法是也。但自中道之正見言之,則有為法之生滅為假生假滅,而非實生實滅。至於云何為『生滅流轉十門』?依《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開示:生滅流轉略作十門。何等為十?即

(一)    【違順者】。有二門1)『相違義』。以背滅為生生盡為滅,以相違故成生滅;(2)『相順義』。以前念若不滅後念不生,要由滅前念後念方生,是故相順方成生滅。

(二)    【斷常者】。亦先總後別(1)總中四句由前滅故不常,中後生故不斷,俱不俱准思之;(2)別中亦四句,由滅壞及背前故,法不至法本不移而不常,由引後及依前故位不絕,位恒流而不斷。

(三)    【一異者】。亦二門(1)總中亦四句,由前念中引後義,後念中背前義,是不一門。俱不俱等思之可知;(2)別中亦四,謂前後非一,各二非二為非異,俱不俱思之,又交絡相望亦四句可見,是故一異無礙流而不流也

(四)    【有無者】。謂(1)後念中背前義是有義;(2)前念中滅壞義是無義;(3)後念中依前義是非有義;(4)前念中能引後義,是非無義;(5)由前二義無二,是俱存義;(6)由後二義無二,是俱泯義;(7)由存泯無礙,合前六句為一無障礙流轉。

(五)    【生滅者】。於中亦二重1)依前後起是無生義,以不由自能起故引後,是不滅義以有功能故,俱不俱准之;(2)又前念滅故不生,後念起故不滅,俱不俱思之。

(六)    【前後者】。亦二重1)二念不前後,由滅壞及背故;(2)二念不同時,由上二門不相離故。

(七)    【時世者】。於中有三(1)約趣向;2)約相成;(3)約時法。

(八)    【因果者】。中亦四位(1)謂此一念法,前因已滅對誰稱果,後果未生對誰說因,當念不住非因非果;(2)假有因果者,觀現在法有引後用,假立當果,對說現因,觀現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對說現果,因果不無;(3)俱者,由有引後義故有因,由有酬前義故有果,由滅壞義故非因,由背前義故非4)俱泯者,由滅壞不異後故,非因非非因,背前不異酬前故,非果非非果,此二門復不異故。

(九)    【真妄者】。中亦四(1)無人;(2)無法;(3)相盡;(4)理現。

(十)    【成觀者】有二(1)先令識妄念;(2)後攝念成觀。

    由此觀之,如是『十者』,即所謂生滅流轉十門,此為吾等學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流轉』者,Sam%sa%ra,流者相續之義,轉者起之義,謂有為法之因果相續而生起也。蓋一切凡夫作善惡之業,感苦樂之果,輪迴於六趣也。如同《瑜伽論》曰:「諸行因果相續不斷性,是謂流轉。」

    總而言之,一切有為,即是生滅,法若生滅,應是有為;與此相違,是無為法,是故知一切法相,應知生滅。生滅之相,所謂四相(1)『生』。相續初名生,本無今有生;(2)『住』。住異前後別,相續隨轉住;(3)『異』。中隨轉名住,前後別住異;(4)『滅』。 滅謂終盡住,相續斷名滅。又『流轉』者,如同《唯識述記》曰:「流是相續義,轉是起義。」《圓覺經》曰:「有妄業故有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唐華嚴經》曰:「一切眾生界,流轉生死海。」《唯識論》曰:「令諸有情流轉生死。」《俱舍頌疏》曰:「言流轉者,以識為體,於生死中流轉故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