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4 20:28:47果前

2249-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住胎十事』

標題: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住胎十事』

眾所周知:『菩薩摩訶薩』者,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故為簡別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薩,更曰摩訶薩。如同《佛地論》曰:「菩薩摩訶薩者,謂諸薩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為簡取大故,須復說摩訶薩言。(中略)此通諸位,今取地上諸大菩薩,是故復說摩訶薩言。」《法華嘉祥疏》曰:「摩訶薩埵者,摩訶云大。十地論云:大有三種。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薩埵云眾生,即大眾生也。(中略)摩訶薩者簡異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於大道,故名大眾生。」至於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住胎十事』?依《度世品經》開示:菩薩住胎有『十事』。何謂為十?即
(一) 欲得開化志住小乘,懷怯羸劣眾生之等,菩薩悉見此輩心念,故現入胎,或恐此等心發念言:菩薩化生,德本自然,不可學得,故現入胎。是為一事。
(二) 菩薩悉為父母親屬,往古宿世同學徒類及餘黎庶,俱殖德本,欲度此黨,故現入胎;或復有人,宿世積德,因其胎中,應受開化。是為二事。
(三) 菩薩大士,心未曾妄安隱庠序,而意常定。是為三事。
(四) 菩薩若現在母胎時,講法聖眾,未曾斷絕,十方世界諸菩薩釋梵四天王俱來聚會,示現無數不可稱計無際聖慧,在於胎中,顯其辯才而有殊持,就度脫之。是為四事。
(五) 菩薩若在母胎中時,合大眾會及諸開士,悉欲來集,因本所誓,欲度脫之,故為說法,皆使得濟。是為五事。
(六) 又欲開化世間人民成最正覺,皆備眾德,莊嚴道場故,以示現生於人間。是為六事。
(七) 菩薩雖處在母胎中,普身示在三千大千世界,猶如明鏡見其面像,其志微妙,大乘學士,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目*侯]勒、諸人及與非人,各心念言:我往稽首歸命供養菩薩。是為七事。
(八) 菩薩在於母胎中時,有大法門,名曰大慧藏,遊到他方異佛國土,最後究竟,在胎菩薩,俱共論講,由是之故,使其菩薩,現入母胎。是為八事。
(九) 菩薩現入母胎中時,有三昧名離垢藏,承定意成,不近母胎,在兜術天,入於清淨,住母胎中,亦無所入。是為九事。
(十) 又如來至真,有大功德,名離垢藏華,而見奉敬供養如來之業,是諸覺佛,在母胎時,菩薩聖旨,皆遍十方,以真大聖,諸菩薩眾有行,名曰法界藏,為講此教,入無極慧,菩薩因是,現十善微妙遊居而立大安。
由此觀之,如是『十事』,即為菩薩摩訶薩住胎十事,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菩薩摩訶薩為『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而證得無上菩提,勢必(1)具大根(即世世生生培植無量福德善根);(2)有大智(即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而不著於度眾生之相,處處離相,清淨無染);(3)信大教(即深信般若大教,破除妄想煩惱,斷惑證真,離苦得樂);(4)解大理(即若能返璞歸真,發心修行,決定可以成佛);(5)修大行(即能精修六波羅蜜,發三心,修四攝,離相妙修,中道圓修);(6)經大劫(即三祇修福慧因,百劫成相好果,大願大行,精進不退);(7)證大果(即因圓果滿,福慧雙足,三覺齊備,萬德具足,終究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想證得『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之果位,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將圓未圓(因八地以上菩薩摩訶薩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能證得如同『初地(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果位,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直至成就『佛道』為止。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1-apple.com.tw/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