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3 15:23:42果前

轉載-【人間萬事】四種焦慮

【人間萬事】四種焦慮

2008/8/3 | 作者:星雲大師 | 點閱次數:54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界有「成住壞空」,人生有「生老病死」;當初釋迦牟尼佛所以捨棄太子的尊榮,進入摩揭陀國苦行林修道,就是因為對生老病死的問題感到焦慮,希望透過修行而能解決這種焦慮。

當悉達多太子要求出家修道時,父親淨飯王反對,太子說:假如有人能夠幫助我,讓我的人生沒有生存的煩惱,沒有衰老的無常,沒有疾病的痛苦,沒有死亡的迷惘,我就不去修行,否則我要自己去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

生老病死有什麼問題呢?

一、生命永恒的追求:人生存在世間,時時忍受著人事傾軋、情愛糾纏,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怨偶偏偏常相聚首,各種煎熬、痛苦,讓人覺得生有何樂?尤其無常的逼迫,生又能多久呢?人生其實就如猿猴一樣,每日擔心被獵人無常的弓箭射中,所謂「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來不來」,永恒的生命到底在那裡呢?

二、衰老現象的無奈:「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老態龍鍾」,這就是人衰老時的現象。當今高齡化的社會,獨居老人愈來愈多,有的空巢寂寞,有的無子無孫。人老之後,往事都如過眼雲煙,唯一陪伴自己的,只是孤獨寂寞,真是生不如死。老年人即使銀行裡存款豐富,家居中兒孫滿堂,但是老化的身體,視力茫茫,耳鳴重聽,齒牙動搖,甚至走路不便,天天坐在輪椅上,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三、疾病纏身的痛苦:人老來沒有疾病痛苦還算好一點,但「老病」往往是糾纏在一起的,老了就會病,病了就會苦。我們到醫院裡去看,那些纏綿病榻的人士,有的甚至要靠氧氣筒等各種儀器來維持生命,如此人生,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甚至有的人年輕時就疾病纏身,如果懂得「與病為友」,也還堪度過,但是疾病疼痛的苦處,事實上不容易忍耐,所以長年久病的人,往往希望早些結束生命,因為生不如死。不過,人類應該自己做自己的醫生,從出生開始,就要活出健康的人生,偶爾有一點小病小痛,自己要懂得調理。如果完全依靠醫生,醫生縱然可以治病,但也不能救命。

四、死亡來臨的恐慌:面臨死亡,總是讓人感到恐慌,最主要的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全部都會失去,所以人生「空空的來,又空空的去」,即使萬貫家財,死時什麼也帶不去。另外,死亡之後對於去路不明,也是令人感到惶恐、害怕的原因之一。人死之後要到那裡去呢?當死亡來臨時,對自己的去路,是天堂?是地獄?一無所知。就如一個人在旅途上沒有目標,又如航海的人失去方向,其痛苦可想而知。當然,「業力」會決定人死之後的一切,但是我們對「業」也是懵懂無知,如此怎能不恐慌呢?所以,如何解除生老病死的焦慮?唯有信仰佛教,才是人生最有力的依靠!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