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16:36:00果前

轉載-西方淨土與人間淨土:清明報恩佛七開示一 (下)

西方淨土與人間淨土:清明報恩佛七開示一 (下)
(一一)老實持名念佛
我也鼓勵大家,虔誠修行持名的念佛法門,這是既能使我們於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佛國,現世之中也能提昇人品、消業除障、自利利人。若能念佛懇切,工夫綿密,也有豁然心開的境界出現。

因為持名念佛的本身,即是禪觀的修行方法之一,故在禪宗第四祖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特別引用《文殊說般若經》所示一行三昧的修法:「繫心一佛,專稱名字。」不過淨土經典中的《觀無量壽經》,所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也被道信大師引用。可見禪淨二門本來一家,方法可以互通,只是不得以偷心取巧。
持名念佛,業消障輕,心中自然安靜,所見世界,也會自然清淨,所見諸人,不論順逆因緣,也可視作助成菩提大道的諸上善人,無論他們以何種態度對待我們,都能增長我們的淨土資糧。
如果能以蓮池大師所說「老實念佛」的心態來持名念佛,雖不求自己的利益與安樂,事實上會使你左右逢源、得道者多助;縱然遭遇橫逆,也能逢凶化吉。那就是念佛的現世獲得安全保障,未來確定往生淨土。
以清淨心老實念佛,把自己所有的執著心和自私心,漸漸放下而專心一意念佛,感受和觀念自然會改變;轉三界火宅成清涼世界,變無明煩惱為智慧之海,化貪欲瞋恚為慈悲之懷。此時見此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菩薩,現世即已約略體會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所以念佛的功德實在太好了、太大了,請諸位要老實念佛。

(一二)阿彌陀佛有十四個稱號
諸位蓮友,我們每天念阿彌陀佛,而其意義,可能有些人尚不知道。依據《無量壽經》的介紹,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共十四個尊號,都代表著阿彌陀佛的智慧廣大與慈悲廣大。
也可以說,若能修持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而蒙佛眷顧,便能在一切時、一切處,永遠而普遍地用智慧和慈悲之光,給我們平安、勇氣、毅力、健康、幸福、歡喜、快樂、清淨,而且是無比的、最好的、不可思議的。雖有愚昧的眾生拒絕他,他則永遠不會對任何眾生失望。眾生如果有了煩惱障礙,有了業障現前,只要持名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會心開意解,心胸豁達。
(一三)阿彌陀佛便是智慧及慈悲
世間一切事物狀況,皆是由先後的因果關係所造成,也是由不同的因緣關係所形成,所謂因果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凡事凡物,一切狀況,我們只得盡力而為,卻不可能隨心所欲,想到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愚癡的凡夫不瞭解這層道理,所以希望事事稱心如意,一遇到阻礙,不是怨天尤人,便是失去自信,生起煩惱。這就需要念佛,祈求阿彌陀佛帶來智慧之光。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他人是沒有慈悲。能做如此想,對一切人都會生起同情心與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具縛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獨立的人格。如對人家的苦難和麻煩,沒有條件的伸出援手,便是慈悲心了。如果不為任何目的,時時以幫助和諒解的心對待他人,即是菩薩心腸了,也是菩薩的慈悲。菩薩是成佛的預備階段,修行人稱為菩薩,就是學習佛的慈悲和智慧。念佛的人,等到慈悲與智慧圓滿之時,也即是佛了。
在我寫的〈四眾佛子共勉語〉中有兩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實際上,若能將之發揚光大,便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以無量的壽命永遠救度眾生,以無量的智慧普遍光照眾生,以無量的慈悲平等關懷眾生。
修行念佛法門,應當知道阿彌陀佛的意義,若要親自體驗其意義,用智慧和慈悲來發願迴向自己求生佛國淨土,也發願希望一切眾生因我們的念佛功德而能全部往生佛國淨土,這就是迴向發願心。

(一四)淨念相繼入流亡所
若以「深心」念佛,當下就離煩惱的痛苦;若以「專心」念佛,便會發現煩惱本不住在心內;若以「一心」念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便是《楞嚴經》中所說的「淨念相繼」;若以「無心」念佛,立即會失去能念的自己和所念的佛號,便是《楞嚴經》所說的「入流亡所」。念佛而得一心,蓮池大師說,有事一心與理一心,心無妄想是事一心,心中無我即是親證實相般若的理一心。天臺智者大師創「一念三千」之說,依據他的《法華三昧懺儀》所示,智者大師的「一念」是通於凡聖十法界的,凡夫的一念妄心,亦即具足三千功德。可知天臺雖立四種淨土,然在任一土中,全攝其他三土;任何一念之中,也常事理具足。不必管他事一心或理一心,也不必管他是凡是聖,只要把握當下的一念心,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全體大用。以此來看念佛功德,不論散心念佛或一心念佛,都有無量功德,都能如印光大師所說的「現生預入聖流」,此亦即是天臺宗的圓教所攝。
至於如何把握住現前當下的一念心,還是要修觀行,天臺四種三昧中的常行三昧,即是以九十日為期,恆持阿彌陀佛名號,日夜無有休息,步步聲聲念念,唯念阿彌陀佛。

(一五)三等念佛人
念佛的目的有三等:1.有一等人,念佛是求消災延壽、癒病、健康、超度先亡。2.有一等人,念佛為求命終之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3.有一等人,念佛之時,念念佛號念念淨土,念念佛號念念之中體現佛的無量功德。此三等人,前不及後,後全攝前。我們若用賺錢為喻,第一等人是賺的鐵錢,第二等人是賺的銅錢及銀錢,第三等人是賺的金錢與鑽石。若僅取得鐵錢,一定換不到銀錢與金錢;若已取得金錢與鑽石,必定可以購得鐵錢、銅錢、銀錢了。所以我要奉勸大家:既來參加佛七,聽到了念佛法門,當然要有目標,不過不要老是把目的停滯在第一等層次。
要如何拿到金錢呢?許下弘願,痛下決心,來以深心念佛、專心念佛、一心念佛,乃至進步到達無心念佛的程度。
(一六)一念念佛時一念見淨土
當然,不可性急,一心念佛與無心念佛是比較不容易做到的事,至於第三等念佛人的心態及觀念,則是可以信心來試著體會。至少可以瞭解,口中出聲念佛,心中知道是在念佛,一念接著一念,一聲連著一聲,相信自己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全在每一聲的佛號之中,也全在自己當下念佛的一念之中。這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若能如此,則一念念佛時,一念見淨土,念念念佛之時,念念得見淨土。見的是什麼淨土?當然是阿彌陀佛的淨土,那是自心中的淨土,也未離開西方的淨土,這就是與四種淨土相接相連,不一不異的人間淨土。

(一七)珍惜自然資源
諸位菩薩,下午請諸位忍耐些,因為斷水,故不要洗澡、洗衣服,連上廁所洗手也要盡量節約用水,否則明天可能就沒水喝了。現在我們使用的是水塔的水,存量已不多,必須用於飲食方面。這個世界的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在豐衣足食時要想到饑荒貧窮的日子,浪費了則整個地球的資源就減少了。水也是我們的福報,有水用時,總覺得水不值錢,缺水之時,水比黃金更貴,沒有黃金不會死人,沒有水喝則活不成了。當大旱災來臨時,滴水難求,求天天不應,呼地地不應,那都是由於福報不夠,才會有災難降臨。今天倒是很好的教材,打七期間竟然斷水,是教我們大家今後節約用水,也要珍惜所有的自然資源。
(一八)感恩與報恩
這回我們打的是報恩佛七。我們如果能以報恩心來生活、做事、修行,定會充滿著感激,而不會有怨恨、失望、不服氣、不平衡、不公平的想法。不論做任何事都是為了報恩,報答父母、師長、三寶、國家、社會、一切眾生的恩惠。所有的付出,不論是責任或義務,乃至種種不合情理的敲詐勒索,都不是受損,也不是還債,而要視作是報恩還願。當我們吃喝的時候,用到身體的時刻,用到社會資源及自然資源的時候,都要心存感恩。見到任何人的場合要珍惜此份因緣,遇到任何事發生,有利的不必太高興,有損的也不必怨恨。若能念佛,必然會對順逆諸境,一律以平常心看待,以感恩心處理。如果能以感恩心面對生活,就會有護法神王保佑,會有種種善法、善境界出現,就會有法喜充滿的感受。至少對於惡境現前時,不至於失去智慧的抉擇及慈悲的襟懷。
(一九)如何報恩
佛七圓滿後,每人都當立志要做一個報恩的人。首先給家人更多點照顧,更少一點麻煩。以布施及供養三寶來幫助更多的人接受佛法、修學佛法;提供休閒的部分時間,參與義工的工作。自己修持佛法而得利益,也幫助更多人來修學佛法獲得利益。
當我在做小沙彌的時候,無人供養,冬天沒有棉衣,還得由貧窮的父母將維持一家人口糧的麥子賣掉,換取棉衣送到寺院。當時曾想:待我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報答父母之恩。可是如何報恩呢?至今父母早已與世長辭,只有以父母生我的身體,好好的修學佛法、弘揚佛法,使得更多的人修學佛法、弘揚佛法,離苦得樂,來報父母之恩了。我也欠了剃度師的很多恩,包括先後兩度出家,他們將我帶出塵世,走上學佛修行的路,恩深逾海,德厚逾天;尚有傳法的和尚、授課的老師、授戒的戒師等,都是我的大德恩人,無以為報,只有每天於課誦之時,為他們禮拜,並將受自他們的恩德,普施一切有緣的眾生,作為報恩。
(二○)萬行菩薩結萬人善緣
在這次佛七中,有許多來做外護的菩薩,知客處的接引照顧,環境的整理打掃,每晚在大門外為來隨喜念佛的菩薩們冒著風雨指揮交通,還有在廚房發心的菩薩們最辛苦,每天起早帶晚,為我們數百人乃至上千人料理飲食。他們只希望以成就我們大家修行,來報三寶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家恩。因為我們的修行,改變了我們自己,對於各自相關的親友和廣大的社會,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會為許多人帶來利益。所以那些護持道場護持佛七的義工菩薩們,也是在修行佛法、弘揚佛法。我們萬不可只想到在佛殿上念佛的人才是報恩、才是修行。其實,那些護持我們修行的菩薩們,也是在修行,而且是大修行。故願你們這次打七念佛的人,下次也來發心護七當義工。此在我們法鼓山的團體中,被尊稱為「萬行菩薩」,大家都用各自的所知所能及所有所長,來結萬人的善緣,也讓萬人結各自的善緣。我們的人間淨土,就是要靠這樣的信念和行動來建設的。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二日於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開示)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念佛生淨土 >>---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